分享

中医很好懂之中医生理学(五)

 老玉米棒 2017-07-05

第九节 气 血 津 液
一, 气
在前面已经提到过,气是自然界和人体中有独立功能的单元。气在什么地方,或具有什么功能,就叫什么气。
本节中主要是讲人体中的气。
人体脏腑中皆有气的存在,这就是脏腑之气。在心中的就叫心气,在肾中的就叫肾气,在脾中的就叫脾气,在胃中的就叫胃气,在膀胱中的就叫膀胱之气,……。气在脏腑中是干活的角色,脏腑中气充足了,干活就会有力,脏腑功能就强;气少了,干活就差劲,脏腑功能就弱了。比如脾胃为仓廪之官,主管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输送。这其中,胃主要管受纳,脾主要管消化、吸收和营养输送。如果脾胃之气充足,也就是干活的人手足够,那脾胃的工作效率就高,则身体健康,肌肉丰盛,说话、工作都很有精神。如果脾胃之气不足,中医临床上叫脾胃气虚,干活的人手不够了,工作效率自然要打折扣,于是营养缺乏,肌肉消瘦,说话、工作都没精打彩,这就是临床上所说的虚证。但是,气太多了也不好,气太多了,挤得满满的搅拌不过来,临床上叫做脾胃气滞,饮食物进了胃里转运不过来,不能向下传导,于是乎就胃胀、胃痛、打呃、大便不通,整个消化道都闭塞不通了,这就是临床上所说的实证。
以上是以脾胃举个例子,实际上各脏腑皆是如此。脏腑之气要求充足,这样才能把分管的工作做好。如果气不足了,就叫做气虚,随之出现的证状,就叫做虚证。如果气太充足了,造成气机的郁滞,就叫做气实,随之出现的证状,就叫做实证。
人体中的气,除了各脏腑之气外,临床上经常用到的还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原与源通,源头、本源的意思。真者,根本、正宗的意思。元气是来自父母的先天之精气,藏于下焦肾中,又由后天的脾胃水谷之气滋养。元气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同时又有充养脏腑之气的作用。
所以元气是人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气。元气充足,人体生长发育正常,脏腑之气充沛,人即健康。元气不足,则生长发育停滞,脏腑机能衰退,人就容易生病。
宗气,是积于上焦胸中之气。宗气的作用有二:一为管呼吸,人的呼吸与宗气有关。二为推动脉管中血液的运行。这是《黄帝内经》中为宗气分配的工作。但在后世中医临床上,一般把呼气归肺管,吸气归肾管;而血脉之运行,则归之于心气的推动。所以宗气的功能是被淡化了。
临床上还有提到中气的,与宗气音同。中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气指中焦之气,脾胃处于中焦,中气即是指脾胃之气。有时说某人中气充沛,讲话声音震耳,也就是说此人脾胃之气旺盛。脾胃好,饭吃饱了,讲话自然有力气。
营气,是行于经脉之中,周流营养全身之气。营气为水谷等饮食物被脾胃消化吸收以后精微中最精专柔和的部分,进入经脉,循经脉运行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血液亦是由营气化生的,是由营气和津液进入血脉之中,变化成赤色,就成为血。由于营气和血有如此的亲缘关系,且都有营养全身的作用,所以后世常常营血并称。
卫气是水谷等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以后精微中慓悍的部分,和营气并行,营气行于经脉之中,卫气则行于经脉之外。因其慓悍,与勇猛的战士一样,具有保卫身体的功能。所以卫气的作用就是防御外邪,温养肌肤,充实腠理,掌控体表的开合。
二, 血
气者无形,血却是有形的物质,而且其色红赤,特别引人注目。
血是由水谷等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以后,其精微部分变化而成赤色,流行于血脉中,就是血。血有营养全身的作用,营气亦是营养全身的,而且亦是水谷精微所化,所以,认为营气和津液相合,变成赤色入于血脉,即是血。
血与气的关系非常密切,血有形,必赖无形之气而生,如以上所说,血由营气变化而来。而且血之行,必由气之推动,就是说气是血液流动的动力。但是反过来,气无形,必依附于有形之血上才得以行。所以临床上有“气为血帅,气行血行,血为气母,血至气至”之说,可见气血关系密不可分。
血和五脏中的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即心为主血之脏,肝为藏血之脏,脾为统血之脏,临床上各种血证,往往责之该三脏,而且通过对该三脏的治疗而取得效果。
血是流行在血脉之中的,如果血流在脉外,就叫做离经之血,或叫瘀血。瘀血是一种病态的血,在临床上,能发生在各种疾病过程中。
三, 津液
在人体中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水液,叫做津液。严格地说,津与液是有区别的,清而稀者为津,稠而粘者为液。在一般情况下,不作严格区分,常常津液并称,但在严格区分时,伤津与耗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津液由饮食物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转输而分布到全身。津多分布在上、在体表,如肌肉、皮肤、肺、胃之中。液多分布在里、在下,如骨节、筋头、大肠、肝、肾之中。津液的输布与多个脏腑有关:脾是津液输布的第一关,饮食物中的水液精华经脾脏健运化为津液,输布全身;肺气肃降,参加了津液的输送工作;三焦为决渎之官,输布津液的水道就为三焦所属;肾者主水,津液的输布与肾气的盛衰亦有很大关系;另外,汗液和尿液都为津液所化,所以,皮肤的开合和膀胱的气化与津液亦有很大关系。
津液的功用是滋润、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前面已经说过,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中都有气的存在,而气扮演的是干活的角色。大家都知道,吃饱饭才能干好活,气也需要营养的供给。津液就是担当提供营养的任务。不仅是营养,还因为津液是由水形成,所以还起到了濡润脏腑关节的作用,津液是脏腑关节的润滑剂。
对于脏腑来说,气、血、津液都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气是工作的动力,血是营养的输送者,津液是营养的提供者和工作的润滑剂。
上节谈到了气和血的关系,是互生互用,相辅相成的关系。本节来谈气和津液之间的关系,亦是一种互生互用,相辅相成的关系。
气能生津,此处之生乃是化生之意,津液是饮食物通过脾胃之气的工作化生为津液。津液的输布亦是气的作用,通过肾气的蒸腾,肺气的肃降,三焦的决渎水道而输布全身。反过来,津液对气有滋养、润滑的作用,而且无形之气正是依附于有形之血而遍及全身。
津液与血的关系亦很密切,两者都是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其含水的成分演变而成。血不过变为赤色,行于脉中而已。因为津液和血同源,都和体内水液的多寡有关,所以往往盛则同盛,衰则同衰。临床上称“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也就是这个意思。
在中医学中,津液和气血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气有好的气,如脏腑之气。亦有致人生病的气,如风、寒、暑、湿等邪气。血亦有好的血,循经之血为人体输送营养。但亦有坏的血,如离经之血、瘀血等。但津液则不同,津液只有好的,没有致人生病的津液。饮食物经转化为人体中的水液后,对人体有滋养、润滑作用,就称为津液。如果水液成为致病因素,就称为水饮或痰,就不再是津液了。所以,临床上,气病有气虚、气郁、气实等,血病有血虚、血滞、瘀血等,津液则只有虚证——津液耗损,而没有津液的实证。
第十节 精 气 神
气在本书中是第三次被提到了。第一次提到气是介绍了气的总体的概念,第二次提到气是介绍人体中的气,本次提到气,是介绍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及气在人体中的地位。
精、气、神这三者在民间一直是很神奇的传说,尤其是经过道教的大力包装和众多气功师的过度渲染之后,更是增添了许多的神秘的色彩,可以说是神乎其神了。
其实,在中医学中,精、气、神在人体中是很普通的东西,和脏腑筋肉一样是人体的构成成分。只要不是故弄玄虚装神秘,我们是很容易了解精、气、神的有关内容的。
在中医学中,精分为两种,一种称先天之精,一种称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受之于父母的精气。父母之精是下一代生命的开始,是人体孕育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精气,所以称为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是人体从饮食物中吸收的精微物质,是脾胃将饮食物消化、吸收之后,营养物质中的精微部分,就叫做精。我们已经知道那些营养物质叫做气(五脏之气、营气、卫气等),所以精就是气中的精微物质、气中的精英。经过这番讨论,我们已经知道:精就是气中之精微,气中之精英。而且我们还知道了:气和精本来就是一体的,气即是精,精即是气,或者说:气能生精,精可化气。
那末,先天之精是否亦是气之精微呢?
当然是的,不过那是父母之气的精微。
再来说神是什么?
《黄帝内经》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又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神吗?
人生之初,父母之精相结合,便有了生命的开始,这就是“故生之来谓之精”这句话的意思。出生以后,人体必须要有后天之精——水谷之精的滋养,两精相搏,即先后天之精的共同作用,才能生长、发育,才能有活力。这种生命活力的表现,就叫做神。“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特别强调了后天之精对神的重要性。后天之精充实,脾胃健运,水谷之精微吸收良好,这个人身体壮实,精力充沛,脸色红润,声音洪亮,思维敏捷,行动灵活,生命力旺盛,我们就说这个人有神。或者说,这个人神气很好。如果脾胃健运不及,水谷之精微吸收不好,后天之精不能充养身体,这个人就会身体羸弱,精神委顿,肤色暗晦,声音低弱,思维迟钝或意识障碍,行动呆板,生命力衰退,我们便说这个人失神。或者说这个人神色不好。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明白了:在中医学中,神就是人体生命力的一种表现。生命力强,就是神旺;生命力弱,便是神衰。
中医学中还把神细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归心、肝、肺、脾、肾来主管。
最后,来说一下精、气、神三者的关系。
精乃是气之精微,是气中的精英物质,所以精也就是气的一种,精由气生,而精也可以生气。这在临床上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精衰者可以补气以生精,气虚者可以补精以生气。
神乃是精的外在表现,而精生于气,所以神也是气的外在表现,气足者神旺,气衰者神弱。这在临床上亦具有指导意义,神衰可以补精益气以治之,而神旺者知其精、气皆盛,其人不虚。
我们的先人,在古代,通过解剖观察,认识了人体中的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以及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奇恒之腑,还有通过体验,认识了经络。于是,对人体的结构,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但是,这些五脏六腑等等是如何工作的呢?先人们通过想象,把社会中人的功能虚拟到了五脏六腑等的身上,于是创立了中医学中的脏象理论。脏象理论中,把五脏作为人体的核心,五脏分工各司其责,带领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等人体的各器官,共同来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工作。这其中,古人又创立了精气理论,把气作为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动力。将气合血、津液,共同完成营养物质的输送以滋养五脏六腑、全身各器官。
人和自然又是一个统一体,人体的五脏之气和天地之气相通,这就是中医学中的天人相应理论。
最后,人体机能的强弱,精、气的盛衰,又通过神表现出来。
这就是中医学中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