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友每天最苦恼的事情就是:药按时用,量也不少,但餐后2小时血糖就是居高不下。 本文就教您4个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三改一增”法,应对餐后高血糖效果很好,具体如何操作,请看下文! 一改饮食内容 1. 在体力活动量稳定的情况下,饮食要做到定时、定量,并能够长期维持标准体重。 2. 每餐都要主食、副食搭配。食物种类多样化:每天进食食物的种类要大于12种,每周大于25种,包括食盐、醋、酱油等,因为食物种类越多,需要吸收的时间就越长,越方便控制餐后血糖水平。 3. 少食多餐、分散进食,最大限度地减轻单次餐后对胰腺的负担,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4.烹调得当:食物加工、做法越简单,营养越丰富,对控糖越有利,如主食常吃全谷类、蔬菜凉拌、鱼肉清蒸等都是不错选择。因为食物加工、做法不同,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同: (1)同样的糙米(比如黑米、红米等),做成粥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会比较高,做成饭则会相对低一点。这是因为做粥用的水量比做饭更大,能够使淀粉粒更充分地吸水膨胀、彻底地糊化,容易消化吸收,使得餐后血糖升的更高。 所以,糖尿病的病人,应当少选细腻的糊糊,多选整粒的谷物,粥不要熬制时间过长,待米煮熟时即可饮用。 (2)少选纯米饭,多选杂粮饭。可根据个人的口感,由少到多加入一定比例的豆类(比如红小豆、黄豆等各种豆类)和燕麦、大麦、小米等食材,因为谷物类不含赖氨酸(人体必需的一种氨基酸),豆类不含蛋氨酸(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氨基酸),二者搭配,不仅蛋白质可以互补,提高营养价值,还能降低白米的比例,使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不至于太高。 但是,如果糖尿病病人合并肾脏病变时,豆类应避免食用。 5.可适当多食蔬菜,糖尿病病友每餐可进食蔬菜300克,尤以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的绿色、深色蔬菜为好;少食山药、藕、土豆等富含淀粉的根茎类蔬菜,如果进食这类蔬菜,主食量就要相应减少。 二改吃饭顺序 即先喝一杯水,再吃蔬菜,可以增加饱腹感,延缓吸收,更好地控制血糖上升的速度,最后吃主食。 三改:改吃饭速度 应细嚼慢咽,每一口饭咀嚼20-30次左右,可尝试用左手吃饭(对右利手的人;反之,则用右手吃饭),每顿饭最少要吃20分钟以上。 一增:增加运动 运动应掌握“1.3.5.7”原则:餐后1小时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至少5次,每次运动时心跳不超过运动前的70%。 如运动前心率为80次/分,运动时的心率应不超过136次(80+80×70%=136)。 效果怎么样,试了才知道! 作者:郭玉佩 副主任医师 济源市人民医院肾病内分泌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