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心立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7-07
安心立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

    周德义

    人类面临的最基本问题,莫过于人的思想的无限性与生命的有限性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内心浮躁、焦灼、忧郁和心灵异化,带给人类无穷的痛苦和思考,因此,安心立命乃是人生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

    在我看来,“心”是人对于世界认识的内在自觉,也是人的自由意志的总枢纽、总开关。俗话说“天理良心”。所谓“天理”是指自然的法则,“良心”是指人类的天性善心。安心立命,就是要顺从“天理”,守住“良心”。

    北宋程颢创立“心学”,由陆九渊和王阳明完成,史称“陆王心学”。 陆九渊有云,“吾心乃宇宙,宇宙乃吾心”,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心中,天下的万事万物都不过是人心的显现,一切都在人心,“心”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也是最普遍的伦理道德原则。 北宋程颐创立“理学”,由南宋朱熹完成,史称“程朱理学”。朱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之所以能存在,其中必然有一个“理”。通过“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便可以“致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

    细细琢磨,“理学”“心学”,究其根源,本为一家,道理一家。心即是理,心即是性,心即是道。人心为一,人性为一,人生为一,自然亦为一,万物为一。由此可观,天下万事由人而始,从心而始。有人心,则有人性,有人性则有人理,心、性、理相通相联。只有守住人心,方能守住人性;只有守住人性,方能守住人理。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养心、用心和安心。凡事要上心。要主动地用心处世,用心处事,真心待人,孝心父母,忠心职责,尽心天下。要管住心,向内心挖掘,不断拓展心的功能,自觉地把心灵与情感从自我欲望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人之为人,养“心”事体最大。若要养心,重在养气。做人要有气节,有人格尊严。文天祥以孱弱之躯被囚于敌狱,以浩然正气抵御监牢里诸种恶气的浸蚀,不卑躬屈膝,正气凛然,写下千古绝唱“正气歌”,其曰:“余囚北庭……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思,是心动;我不思,心乃在,道依旧。天下事,从心出发,以心正为本,以治心为先。修身养性,安心立命。首先要正其心,明其性。修得博大仁爱之心,修得浩然正义之心,修得忘我坚强之心。心安则理得,止于至真至善至美。其次,重细末,重内省。躬身自省,执两用中,举止有度,反身成仁。三是守规矩,有恒心。坚守信念,一以贯之,吾在吾心,从而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为此,我想我们教育的第一要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养心。《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作者系哲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院博士后指导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