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湘瑟秦箫自有情

 轻风的起点 2017-07-07


  湘灵鼓瑟演奏情投意合,秦台吹箫享不尽人间欢乐。



银河吹笙


[唐]李商隐


怅望银河吹玉笙,

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

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

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

湘瑟秦箫自有情。


【赏析】


  此诗约作于大和三年(829)秋,诗人下玉阳赴天平幕前夕。此诗是诗人听到女冠(女道士)吹笙所作,想到了以前学仙与女冠交往的旧情。但是李商隐与王夫人感情真挚,伉俪情深,认识到自己不应牵惹旧情,写此诗更是流露出诗人对亡妻的执着与痴情。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平明,即拂晓。诗人在拂晓时分,徘徊在微冷的院落之中,满腹愁绪地遥望着银河,靠吹笙向上天传达自己的诉求。“怅”、“寒”、“冷”三字虽描写的是环境,却渲染了冷寂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凄然。“银河”意象出现,诗人用以与自己的处境对比,暗示自己的处境尚且不如一年才能见一面的牛郎织女。诗人触景生情,使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互相证明,互相沟通,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伤。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重衾幽梦”指夫妻生活美好和谐,尤如梦幻。别树,树的斜枝。羁雌,失偶之雌鸟。李商隐虽仕途坎坷,却遇到了一位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李商隐对她尊重、怜爱有加。然而妻子早亡,诗人悲恸欲绝。因此诗人在这里只能在回忆中回想当时种种过往,沉浸在梦幻的幸福与温馨中。但是诗人的美梦却被中断,现实无情地敲醒了诗人,美梦幻灭的诗人更为痛苦。他感觉自己就像窗外孤苦伶仃、通宵惊啼的雌鸟一般,被梦想破灭的痛苦折磨着,内心失落而孤独。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月榭,观月之台榭。诗人看到曾与妻子游赏的地方,不禁幻想当时的情景。月光温润如玉,像一片轻纱一样笼罩着台榭边的繁花,此时这些迷人的小花,应该在春雨的滋润下花繁叶茂了。然而就在此时,现实击败了梦魇,一阵寒风透过窗外,屋内红烛摇曳不定。透过布帘望向窗外,一片萧瑟,青霜带寒,凄凉至极。两句一扬一抑,先写夫妻间形影相随的温馨场景,进而寒风刺骨,将诗人从梦幻中拉回现实。他猛然惊醒,才念及斯人已去,空留断壁颓垣。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浪,犹随意,轻易、草率。不要轻易将成仙的愿望许诺,那是独对青灯自我折磨。湘灵鼓瑟演奏情投意合,秦台吹箫享不尽人间欢乐。夜半时分,他像王子晋一样吹笙,不过是效仿湘灵,借音乐抒发内心矢志不渝的痴情,并不是要升仙。诗人连用两个典故。上句“缑山”取典汉刘向《列仙传》,该故事讲王子晋好吹笙,最终在缑山成仙。“湘瑟”取典于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题由《楚辞》中“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中摘出。湘灵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在洞庭湖溺水死后成为湘水女神。两个典故的运用,表明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纯真,感人肺腑。“秦箫”,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中有:“重对秦箫发,俱过阮宅来。”传说秦穆公时,有一个名叫萧史的人很会吹箫。萧史能引来白鹤、孔雀,翔集中庭。穆公的女儿弄玉爱上了萧史。穆公便把女儿嫁给了他。萧史教弄玉吹箫,能引来凤凰。穆公为他们修建凤台。萧史夫妇居台上数年不下。后一道跨凤,双双飞去。



  此诗安排巧妙,看似散乱而实则严密。同时敢于打破常规,体现了诗人意识的流动和情绪的微妙变化。诗人多用对比手法,乐景哀景交替出现,渲染诗歌悲伤氛围,极其动人。



来源/习古堂国学

责编/家筱

制作/兰宇、跃升


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