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吹笙》赏析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李商隐的爱情诗里,《银河吹笙》并不常为人们所称引,但它自有其特异之处,值得重视。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首联是说,满怀心中惆怅望着冷漠的银河,独自吹笙,有话能跟谁说。楼院寒冷阵阵细风吹过,渐渐显现黎明的天色。
那是在天色欲明未明时分,诗人已经起身。高空的银河映入眼帘,一阵吹笙之声传来耳中,身上还感到黎明前的丝丝寒意。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颔联是说,回想起昔日的欢会依旧激情似火,只可惜已成旧事花残叶落。昨夜栖息在树上斜枝上的雌鸟声声悲鸣把我从梦中惊醒望着银河吹歌。
也许因为笙声的触发吧,昔日的情事重又浮上心头。而那美好的欢情已经随着爱人的逝去,像一场幽梦永远破灭了。惆怅之余,诗人不由得转念及窗外枝头惊啼通宵的雌鸟,莫非他也怀有跟自己一样的失侣之痛吗?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颈联是说,月榭旁边有一丛经雨的花朵,散发出阵阵余香仍有雨珠滴落。映霜的残烛牵动相思,为什么偏有风帘阻隔。
由于忆念往事,从前与爱人相聚的故园台榭,就闪现在脑海里。园中那一树繁花,想来已被近日雨水催发了,芳姿是多么可爱啊!刹时间,幻境消失,只剩眼前风帘飘拂,残烛摇焰,映照窗外一片青霜。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尾联是说,不要轻易将成仙的愿望许诺,那是独对青灯自我折磨。湘灵鼓瑟演奏情投意合,秦台吹箫享不尽人间欢乐。
梦醒了,愁思如何排遣?追随骑鹤吹笙的王子乔学道修仙去吧,说不定能摆脱这日夜萦绕心头的世情牵累。唉,别妄想了!还是学湘灵鼓瑟、秦女吹箫,守着这一段痴情自我吟味吧。
这首诗从当前所见所感的物象兴起,引出往日的欢情追忆和昨夜鸟啼的插念,再跳跃到远隔异乡的故园花开的想象,又折回眼前风帘残烛的实景,最后更从有关神仙传说激起天外的遐想,落脚到埋藏于自己衷怀的一片深情。在这首诗里,时间和空间都跨越了,糅合了,各个意象间也不再有外在联系;贯穿始终的只是一股意识的潜流,它瞬息万变,扑朔迷离。这正是李商隐诗歌最叫人惊异的地方,也往往是最为隐晦费解的地方。其实掌握了诗人的心理变化,诗的脉络还是不难找寻的。
附录《银河吹笙》李商隐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译文
注释 名家点评 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评曰:"此义山言情之作也。闻声相思,彻夜不寐,遂使生平久断之梦,复为唤起,而怅望无穷焉。" 清·纪晓岚评曰:"题太纤俗。通首亦浮声多而切响少,从此一路人手,最害事。"又曰:"题小家气,若仿制此题以为韵致,则下劣诗魔矣。" 清·程梦星评曰:"此亦为女冠而作,银河为织女聚会之期,吹笙为子晋得仙之事,故以银河吹笙命题。起句揣其情也,次句思其地也;三四承起句,叙其怅望之事也;五六承次句,叙其寒冷之景也;七八谓其人道不如适人,浪作缑山驾鹤之想,何似湘灵之为虞妃、秦楼之嫁萧史耶?" 民国学者、燕京大学教授张采田《李义山诗辩证》评曰:"此种诗语浅意深,全在神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