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地理文献(廿二)——水利文献(五)

 邓超越梦想 2017-07-07


北宋以后,金国统治着华北地区,因而将《金史·河渠志》与《宋史·河渠志》结合,能够大致了解公元十至十三世纪华北地区水利的情况。《金史》与《宋史》一样,都是元代修成的,被认为是元人所修三部正史(还有一部是《辽史》)中最佳的一部。


《金史·河渠志》

《金史·河渠志》是反映金代水利情况的重要文献,载于《金史》卷二十七志第八,其中介绍了黄河、漕渠、卢沟河、滹沱河与漳河五条河流及其水系的情况,以黄河篇幅最长。

金的疆域包括了今天我国的华北、东北等地。金国到海陵王完颜亮时,迁都中都(今北京市市区西南),统治中心放在了华北。此后,金国实际把经营的重点放在了华北地区。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金史·河渠志》全是关于华北河流的水利记载。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这几条河流的相关记载。


     金始克宋,兩河悉畀劉豫。豫亡,河遂盡入金境。數十年間,或決或塞,遷徙無定。金人設官置屬,以主其事。沿河上下凡二十五埽,六在河南,十九在河北,埽設散巡河官一員。


金国在夺取中原后,黄河仍与北宋时一样灾害频仍。金国仍然沿袭了北宋的做法,在黄河上设埽。


     大定八年六月,河決李固渡,水潰曹州城,分流于單州之境。九年正月,朝廷遣都水監梁肅往視之。河南統軍使宗室宗敍言:“大河所以決溢者,以河道積淤,不能受水故也。今曹、單雖被其患,而兩州本以水利爲生,所害農田無幾。今欲河復故道,不惟大費工役,又卒難成功。縱能塞之,他日霖潦,亦將潰決,則山東河患又非曹、單比也。又沿河數州之地,驟興大役,人心動搖,恐宋人乘間構爲邊患。”而肅亦言:“新河水六分,舊河水四分,今若塞新河,則二水復合爲一。如遇漲溢,南決則害於南京,北決則山東、河北皆被其害。不若李固南築隄以防決溢爲便。”尙書省以聞,上從之。


大定八年(1168)的这次黄河决口,发生在李固渡(今河南滑县南),这一次黄河分出一条南流。按照都水监梁肃的描述,这条新河水量为六分,旧河为四分。考虑到黄河河道常年淤积而不能承受巨大的水量,又因为堵塞决口会造成各种问题,如南宋趁机北伐、一河不能容水等等,因此黄河分为两股入海,不再多加干预,只是在李固以南筑堤以防溃决。这相比前面介绍北宋时一味的回河政策要明智得多。后来经金国的修治,逐渐形成南清河与北清河两条分支。

然而,黄河在此后南摆的趋势愈加明显:

     (大定)二十年,河決衞州及延津京東埽,瀰漫至于歸德府。...二十六年八月,河決衞州堤,壞其城。


终于在明昌五年(1194),黄河在阳武县(今河南原县)光禄村南决。

     河決陽武故堤,灌封丘而東...

这一次南决后的六百六十年间,黄河主流夺淮入海,对今天的河南东南部、江苏北部、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这一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金国认为这样是以邻为壑,因此也不打算去改变这一局面。


作者:卜庸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