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礼记·儒行》 学儒者修身

 南国憨豆 2017-07-07

撰文 |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教育部前副总督学,敬德书院副院长)

《礼记》是儒家文化的一部杂编,通论儒家礼仪及相关学术;杂记孔子及弟子问答,包括古代的制度礼节、修身做人的准则等。儒家关于“礼”的思想,从《易》《诗》《书》《周礼》《仪礼》《春秋》等著作中很难一目了然。除《论》《孟》《孝经》外,《礼记》中保存最多,资料最丰富。认识和理解儒家的“礼”,《礼记》是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儒行》为其中一篇,以问答形式,记录孔子讲述的儒者特有的道德品行和不同凡俗的可贵之处。郑玄说:“名为《儒行》者,以其记有道德者所行也。”    


谁最赞赏《儒行》

儒有真儒,也有假儒,有小人儒,也有君子儒。有许多人把儒者视为“柔儒”。宋代有的理学先生貌为中庸,而志行畏葸,识见浅近,缺乏气节,因此不赞同《儒行》。程伊川竟说《儒行》“全无义理。如后世游说之士,所谓夸大之说。观孔子平日语言,有如是者否?”

五代人冯道,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任宰相20年,他对丧君亡国毫不在意。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说他“奸臣之尤”。宋亡后,许多儒者竟以冯道自比。

宋太宗想提倡《儒行》思想,用以振作民众精神,他曾经下令将《儒行》刻版传播,但作用有限。

梁启超认为《儒行》是战国和西汉儒家编著,内容有极精髓者,也有极破碎者。

章太炎先生最赞赏《儒行》。太炎先生强调读儒家三本书:《孝经》《大学》和《礼记·儒行》。

章太炎先生针对当时的社会腐败,高度评价真儒者表现出的气节伟行。他说:“专讲气节之书,于《礼记》则有《儒行》。”“《儒行》所述十五儒,皆以气节为尚。”“《儒行》十五儒,大抵坚苦卓绝,奋厉慷慨之士。”章太炎认为,有学问无气节者,不得“袭取儒名”。“欲求国势之强,民气之尊,非提倡《儒行》不可。”太炎先生还说:“真个为修身计,也还不必用许多话。只《礼记·儒行》一篇,分出十五种儒,尽可以听人自择了。”

近代学者熊十力先生也极力称赞《儒行》。

今天学习《儒行》有什么意义

读《儒行》,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儒家在中华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区别什么叫真儒,什么是假儒,把握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真正的儒家在历史上是最有责任感、最敢担当的。国家民族危难时,真儒士总是挺身而出,奉献牺牲。今天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知识分子有精神、有信仰、有气节。学习《儒行》篇对于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抵御社会不良风气,大有益处。


《礼记·儒行》原文大意

清代的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辞也。所以成辞者,字也。必由字以通其辞,由辞以明其道,乃可得之。”我们的方块文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记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如果汉字取消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就彻底毁灭了。只有读懂了《儒行》的文字,才能理解儒家的思想。

《儒行》记录了鲁哀公和孔子关于儒家行为品格的对话

鲁哀(前494~前466,在位27年)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欤)?”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哀公问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哀公命席。

鲁哀公问孔子:儒家是不是就靠衣服来加以区别呢?孔子说:我从小在鲁国,穿着很宽大的衣服,年长到了宋国戴的是殷代的章甫帽。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儒家有什么特别的衣服。儒家追求学问广博,衣服则入乡随俗。如果让我详细地说儒行的话,我得把你的仆人留下,他们也很累,中间还要换人,我才能讲完。

孔子说:“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举,其自立有如此者!”

为什么要待问、待举、待取?就是自己无求于世,只是修身以待众望之归。正如《荀子》说的: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欲,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孔子说:儒者的衣服很中正,动作很谨慎,对“大让”,包括让国、让天下,也是诚心而让,其貌若不屑。至于对小利的推让也并非是假客气的。对待大事考虑再三,总怕出错;对待小事也不随意,以免愧疚。他们当官,如果不合道义,就辞去官职,谦恭柔和得如同无能一样,他们的容貌相貌就是这样的。

儒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很严肃认真的,说话一定信用为先,做事情恭恭敬敬。“道涂(途)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养其身,为了能为国家建立功劳。预备做事,为国家建功立业。

“儒有不宝金玉”, 而把“忠信”看得非常重要。“不祈土地”, 以“立义”为土地。通过读书丰富自己的思想、思维能力和各种才能,这才是真正的“富有”。儒者不把待遇看得很重要,先建立功劳再接受俸禄。如果有人不遵从道义就不和他在一起。

“儒有委(赠送)之以货财,淹(浸渍)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在利益面前总是先考虑是不是合乎义,应不应该做。“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面对胁迫、恐怖,不会改变操守。“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对于做过的事情不后悔,对未来的事情不预测,听到流言不去追究,永远保持儒者的威严,不当政客。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居住不追求奢侈,饮食不讲究丰厚;犯了错误,可以做细微的辨析,但不能忍受有人横加指责,侮辱更是绝对不可以的。儒者的坚强刚毅就是这样的。

宋儒对“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一句批评较多:为什么批评两句,你就受不了呢?其实,任何人都有尊严,“批评”可以接受,“侮辱”不能允许。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盾牌)橹(小盾牌);戴(载)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是说我不欺人,人也不能欺我。忠信礼仪干什么呢?用忠信,用礼仪作为盾牌一样的防御武器。即使遇到暴虐的干涉,也不改变儒者坚持的操守。

儒者可能生活很艰苦,住处很小,甚至连两套衣服都没有,两天才吃到一天的饭。但即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如果国君要询问事情,也会耐心地给他讲解。如果国君不任用他,也不会取谄媚的态度。

儒者的志气很高厚,和当今的人共同生活,却能稽考古人的言行。今天的行为可以为后世的人做楷模。生不逢时,上面不用,下面也不推举,很多人结党营私,还说自己坏话。即使这样,儒者的志向也不改变。他虽然处于危境,仍伸展己之志谋,忧国忧民,不忘百姓的困苦。儒者忧国思民的情怀就是这样的。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儒者学识广博而没有穷尽,他们做老师、当官员绝不孤陋寡闻。他们笃行善事,不知倦怠。独处的时候,也不放纵自己。“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做官通达君主而不困惑,行礼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温柔平和为法度。仰慕贤者,宽待众人,不露锋芒,平易近人。儒者的宽容大度就是这样的。

儒者荐才,只要德才兼备能够胜任,对内不避亲属,对外不避冤家。度量功绩,积累事实,推荐贤能而进达于上,不祈望报答,遂国君用贤心愿;只要有利于国家就行,并不以荐贤而企求富贵。儒者推举贤能的风格就是这样。

儒者听到善事就互相告知,见到善事就互相传示;有了爵位就互相推让,有了患难就互相效死;有的朋友久在下位,就等待他升迁,有的朋友在远方不得意,就设法招致他来入仕。儒者对待和举荐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这样的。

儒者沐浴身心于道德之中,陈述建言而伏听君命,安静不躁而谨守正道,君上不理解就略加启发,又不操之过急。临地位卑下的人,不显示自己的高贵;不妄自增加自己很少的成就,而自诩为成就很多。世局大治,群贤并处而不自轻;世局混乱,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与政见相同的人不营私结党;与政见相异的人不诽谤诋毁。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者上不为臣天子,下不侍奉诸侯;谨慎安详而崇尚宽和,刚强坚毅而善与人交,广博学习而又知所当行,接近礼乐法度,砥砺公方正直的品格;即使把国家分封给他,也视为轻微小事,不想给谁做臣,不想出任官吏。

儒者之间有的志趣相合,方向一致,营求道艺,路数相同,并立于世就都高兴,地位互有上下也不彼此厌弃;久不相见而听到关于对方的流言蜚语,绝不相信。他们的行为本乎方正,建立于道义之上。与自己志向相同的,就进一步交往;与自己志向不同的,就退避疏远。这是儒者的交友态度。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温良、温和、善良,是仁之本根;敬慎、恭敬、谨慎,是仁之质地;宽裕、宽宏、大量,是仁之发扬;谦逊地待人接物,是仁之功能;礼节礼义,是仁之外貌、外表;言谈是仁之文采;歌乐是仁之和谐;分散是仁之施与。这些方面儒者兼而有之,还是不敢说自己达到了仁的境界。儒者的尊让就是这样的。

“儒有不陨(坠落)获(有所割刈)于贫贱,不充诎(得意忘形)于富贵;不慁侮辱君王,不累(负累掣肘)长上,不闵(忧伤)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儒者不因贫贱而困窘失志,不因富贵而骄奢失节,不因君王的困辱、不因长官的恐吓、不因官吏的刁难而违道失常,所以叫做儒。现在人们对儒名的理解是虚妄的,故而常常用儒者相互辱骂。

孔子讲了15种儒的表现。鲁哀公听后感慨地说:听到这番言论以后,我再也不敢拿儒家开玩笑了。


从《儒行》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儒者的高尚气节:心怀忠信:不宝金玉,忠信以为宝;见利思义: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见利不亏其义,不争利,不避患;好学不倦: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博学而不穷;知行合一:笃行而不倦;爱国情怀: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忧思民众:不忘百姓之病;慎独不淫:幽居而不淫;日新道德:澡身浴德;慕贤容众:不显唯德,不临深为高、不加少为多;砥厉廉隅: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贤人志士的高尚品格。这些传统思想在今天仍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青少年一代,以及所有的成人,特别是官员,都应该从《礼记·儒行》中获得做人做事的启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做君子,后做才子,做有高尚道德、有民族气节的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郭振有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国家教育部前副总督学
敬德书院副院长


敬德书院
敬德书院依托海淀丰厚自然人文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干部教师传统文化研修、课题研究与学术研讨等活动,设有“研修、学术、读经、会讲”四类课程。
公众号ID:hdjds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