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诊推出祛暑除湿良方“祛暑饮”

 昵称44809630 2017-07-09

高温高湿是北京夏季最为典型的天气类型,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体会感觉到闷热。当环境湿度大于60%,汗液蒸发慢,人体热平衡被打破,不仅容易中暑,还会令湿气困于体内,影响人体健康。


湿气重之人从头到脚不舒服

中医讲,湿邪变化无形,以脾胃为中心,以三焦为通道影响全身健康。体内多湿之人,有很多症状表现,比如会出现头重如裹,身重如捆的感觉。此外还有湿疹、关节肿胀和关节痛、水肿性肥胖、大便糖稀、腹泻、女性白带增多等症状。总之,湿气困于体内,影响的不仅是从头到脚的健康,还有精气神。人易变得困顿,懒动,工作效率低下,情绪调节机制失衡。


体湿之人最易中暑,暑中夹湿就比如油入面,最难去除。中医讲去暑应先除掉体湿气,除湿重在通阳气,即利小便和排汗。


饮食调理以健脾利湿为主

为预防湿气困于体内,日常饮食的选择要遵循以清淡为主的原则,每餐吃到八分饱,以减少脾胃负担。在去湿食物中,薏米和红豆的组合被广为推崇,经常食用,有健脾、利水、消的作用。另外,山药、莲子、扁豆也是健脾佳品,还有我们熟悉的冬瓜、黄瓜、玉米、都可以列为到夏季家庭常备食谱中。对于无肉不欢者,推荐选择偏寒性的鸭肉和鲤鱼,取代热性大的牛羊肉。


夏季预防湿气困于体内,除了饮食调理,还要强调排汗。排汗的途径有很多,推荐轻微运动排汗。运动的过程不仅利于排汗排湿,加快代谢,还能调动人体各器官工作积极性,使脾胃功能正常运转。


除体内湿气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

夏季特有的生活习惯给了暑湿困于体内的可体乘之机,如从骄阳似的室外到温度极低的室内,人体免疫力骤然下降,此时如果迫不及待的吃冷饮,是最抑制脾胃功能的行为。另外,以嗜辣的名义过多摄入大鱼大肉等肥甘厚味、自行进补保健品、长期处于湿气大的人环境里、不及时更换被汗浸湿的衣服,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让湿气长驱直入体内,首当其冲影响脾胃功能,反过来,变弱的脾胃功能又不利于湿气的排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处于高温高湿天气里,首先应通过调整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湿气困于体内,确保室内湿度低于60%。如果无法避免中了暑湿,饮食调理只是辅助作用,严重者要进行药物治疗。


祛暑除湿治有良方

夏季高温、多雨。城市地表大面积铺装水泥路面,雨后积水难以下渗,被太阳炽烤后水汽蒸腾,市区里高楼林立,空气流通性差,湿气难以散尽。当湿度大于60%,汗液蒸发减慢,机体热平衡调节机制被打破,故而室外37℃时也会导致中暑,除此以外,松果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抑制了甲状腺、肾上腺功能,人开始变得困顿,工作效率下降,情绪调节机制失衡,变得暴躁不安,故而高温高湿的暑季,路怒、交通意外多发。肥胖者多为痰湿体质,而多湿之人最易中暑,原因是暑、湿邪气“同气相求”,相互感召导致发病,故曰“暑多加湿”,因此夏季祛暑先除湿,祛湿不能忘记解暑。“祛暑饮”是我科祛暑除湿之效验良方,未中暑湿者服之能防患于未然,已病者服之能防止疾病进一步演变恶化后服之进行体质调理,可实现防止愈后复发的目的,实践了中医的“治未病”原则。

急诊科 刘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