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写结合,丰富文本内涵

 GXF360 2017-07-09
读写结合,丰富文本内涵

读写结合,丰富文本内涵

张文燕

“读写结合”就是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一、巧用插图练写,丰富文本内涵

鲁迅说:“书籍的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课文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融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于一体,对提高学生阅读的情趣,体会课文的优美意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我们借助插图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丰富文本的内涵,读中练写,以写促读,激活语言,起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曾经在一次教研课上听过《船长》这节课:

师:(音乐声中动情地描述):请看文中插图——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生:边凝视插图,边入神地倾听,完全沉浸在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请拿出纸和笔,按老师的提示分组写下来(出示填空,布置一半学生续写A题,一半学生续写B题)

A.哈尔威船长,你为什么不逃离沉船?

B.哈尔威船长:不是我不想逃离……

生:按提示埋头疾书,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

师:根据你所写的,请你来问答。

生:(神情激动)分别扮演被救乘客和哈尔威船长,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本案例中的小练笔,是在故事进入高潮阶段安排的。教师播放令人荡气回肠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凝视插图,自己则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画面描述。此时,学生完全置身于教师精心创设的文本情境中,与作者和文中人物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有了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教师顺水推舟,安排了短短五分钟的练笔。学生情动辞发,一气呵成,不但宣泄了感情,训练了语言,丰富了文本内涵,深化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真可谓水到渠成,一举多得。这就是巧用插图练笔所产生的魅力!

二、巧妙补白,丰富文本内涵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千里出清泉”,目的是留给观赏者遐想的空间。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也有很多艺术性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在教学中,有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在“疏可走马”处进行想象,在“言而未尽”处补白练笔,对文本进行重塑与再创造,丰富文本的内涵,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对话,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黄鹤楼送别》中,李白站在长江边,看着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此时他的内心一定是心潮澎湃,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但是我们的文章中却戛然而止,用了一个省略号,留下了“意犹未尽”的缺口,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这时我们的教学应该挖掘课文中空白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写话进行补白练习,进而挖掘文本的内涵,丰富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促进深层次的阅读对话。我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你是李白,看着渐行渐远的小船,你会说些什么?通过这样的补白训练,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与文本进行了更深入的对话,真正体会李白那种依依惜别之情。学生动情地读出自己的补白,其实学生此时已经真正地走进文本,进行有效阅读。

三、续写故事,丰富文本内涵

一些文章往往会在结尾之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让读者无尽的思绪袅袅地散开。这也为我们进行课堂练笔留下了契机。

《爱之链》这节课,在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写的训练点: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通过学生对后续情节的想象、描写,感受乔伊夫妇美好的心灵,从而升华本文爱的主题,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使学生进一步走进文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四、词语练笔,丰富文本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甚至认为,小学一至六年级每一课生字学习都是重点。在词语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让孩子们通过想象、练写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让词语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从而丰富文本的内涵,促进学生的阅读对话。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引领孩子们激活已有表象,创造新的形象,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紧密,这样,词语也就越来越难以遗忘,越容易被提取,再生功能也越来越强。是的,词语只有与精神同构了,才能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苏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中的“轰动”一词义蕴深䆳,内容丰富,可这样引导:“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其“轰动”的情景吗?学生有的描述了大街上“轰动”的情景: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描述乡村“轰动”的情景:消息一传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一起,老人捋着胡须笑,孩子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乐得边歌边舞……

通过对“轰动”这一个词语的练笔,丰富了词语的内涵,这样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让“轰动”这个词语丰满起来,词的理解就不再是枯燥的意义,而是丰满的形象,为引导理解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和爱国热情作了铺垫。它与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构面越来越广,学生不仅深切领悟了词语的涵义,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课文的情感,阅读的效果也越来越高效。

通过多种途径,丰富文本的内涵,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使他们得到知识的收获,思想的启迪,美育的熏陶,情绪的感染,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南京市栖霞区太阳城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