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大承气汤治疗机理

 茂林之家 2017-07-09

“大承气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但发热谵语者,属大承气汤。”在《伤寒论》中论及到大承气汤的条文有27条,可见张仲景对“大承气汤”的重视,后世对此方的运用也极其广泛。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大承气汤治疗机理

大承气汤《伤寒论》

歌诀

大承气汤用硝黄,

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

峻下热结第一方。

组成: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12克、芒硝9克。

用法:上四味,用水1升,先煮厚朴、枳实,取500毫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再上微火煎一二沸,分二次温服。得下,余勿服。

功能主治:峻下热结。

1.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手足潸然汗出,矢气频频,大便不通,脘腹满痛拒按,舌苔焦黄起刺,成焦黑燥裂,脉沉滑或沉迟有力;

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臭秽难闻,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厥,高热神昏,扬手掷足,烦躁饮冷,便秘不通;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口噤蚧齿。

本方临床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某些高热性疾患,见有阳明腑实证者。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大承气汤治疗机理

方解:本方为泻下之峻刺,有通便泻热之功。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积滞不去,由于气滞不行,故佐以枳实、厚朴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四药合用,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对于肠胃燥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

本方治症是因实热与燥屎壅结于里所致。本方主证前入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痞”是自觉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指肠中粪便,既燥且坚按之坚硬;“实”是指肠胃有燥粪与热邪互结,而有便秘、腹痛拒按,或下利清水臭秽而腹胀满不减。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大承气汤治疗机理

药理研究概况

大黄调理胃肠,祛痉杀菌,刺激胃肠,增加推进性蠕动,能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有渗透性利尿作用,能通过泻下、利尿而减轻脑水肿以降低颅内压。能使血中肌酐和尿素氮降低,同时大黄酚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使西药止血、抗炎等综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通过调节小肠平滑肌钙离子浓度既可降低胃肠 平滑肌张力,有解痉作用又可兴奋胃肠增进其逆蠕动其双向调节有利于恢复胃肠运动的协调性,使胃肠蠕动加强而有节律。

厚朴功效燥湿散满,行气降逆,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

芒硝利胆刺激胃肠促其蠕动,促进胆汁、胰液分泌调节十二指肠内分泌激素促进脂肪消化吸收,并能缓解胃肠胀气所致腹痛。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大承气汤治疗机理

诸药相伍,能增强、调整胃肠的运动功能和其容积促使大量液体、非蛋白氮、钾离子、钠离子、毒素自肠内排出;

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大部分腹腔器官血流量,改善胃肠道缺血;

增加肠壁或腹腔血液供应,改变炎症组织血液循环,保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和对组织的修补,涤清肠道内淤血,增强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抗菌消炎、直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代谢, 减少其产生内毒素,抑制腹膜炎肠源性内毒素移位,逐除肠道菌毒;

能够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溶酶外逸保护细胞器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

减少过量细胞因子的产生,以降低过度免疫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调理功能。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大承气汤治疗机理

临床应用:

1.本方主治辩证要点以“痞”、“满”、“燥”、“实”及脉实等。

2.本方去芒硝叫小承气汤。主治与大承气汤略同,但证情较轻,便虽硬,秘结尚不如大承气汤之坚实。

3.本方去枳、朴、加甘草,叫调胃承气汤。治阳明证,口渴便秘,腹痛拒按,大便坚结、苔黄燥、脉滑数者。

大承气汤临床运用一览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大承气汤治疗机理

注意事项:

1.本方为泻下峻剂,如气虚阴亏,或表证未解,或胃肠无热结,均不宜用。

2.本方作用峻猛,中病即止,过用会损耗正气,孕妇禁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