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海淀】他是地地道道的海淀人,翩翩公子,更是大词人,被王国维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guhongying518 2017-07-10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梨花飘飞——纳兰词




纳兰心事几人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些“悲凉顽艳”而又直指人心的词句,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



  这是出自被王国维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的笔下。


  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这份言情之真历三百多年依然打动人心,拥有跨越国界的纳兰迷。这些人为纳兰的诗词倾倒,也钦佩其人格和真性情。


曾经梁上燕


  文化之旅起始于北京海淀上庄,这有纳兰性德家族的庄园、墓地和家庙,纳兰性德在此出生,也在此长眠。



  少年容若,随父入住什刹海附近的明珠府邸;在纳兰性德结婚前后,明珠还在海淀镇南边的双榆树村修建了一座别墅—桑榆墅。


  康熙二十四年春,在纳兰性德病逝之前,他还与好友梁汾来到桑榆墅,写下了他关于这座别墅的最后两首七绝,其中《偕梁汾过西郊别墅》:“迟日三眠伴夕阳,一湾流水梦魂凉。制成天海风涛曲,弹向东风忽断肠。小艇壶觞晚更携,醉眠斜照柳梢西。诗城域问寻巢燕,何处雕梁有旧泥。”


  三百余年时光变迁,纳兰家族的遗迹少之又少。



  历史上的乡下郊园思源庄(明珠家收取租银的庄园) 已荡然无存;坐落在明珠封地上庄的明府花园只有马圈、莲池、戏楼和车马库等地名作为街巷名称留存着;而上庄的原始村民则是当初纳兰家族的守墓人。


  如今,上庄地区遗留下来的纳兰遗迹,也只有两座纳兰家庙和一座古戏台了。这两座家庙,分别是龙王圣母庙和东岳庙,主体建筑有幸保存至今。还有一座家庙“真武庙”在文革期间被拆毁。



  位于纳兰家族封地永泰庄的东岳庙,为隋唐时期的古刹。明珠时见三座古刹年久失修,留下遗嘱要完成修庙夙愿,清康熙五十九年三庙修葺一新,设香火道场,其中东岳庙西转角殿设为纳兰家族祠堂,供奉家族先人影像和牌位。


  目前庙内三座大殿仍较完整,油漆彩绘依旧可辨。前殿门额“瞻岱之门”石刻浮雕上的云龙纹,竟然是五爪云龙,彰示着纳兰家族当时的尊贵显赫。


  北京市海淀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子菲将纳兰在北京活动的多处遗迹进行了逐一走访,这些给了她将纳兰文化保护和推广开来的动力。


我是人间惆怅客


  纳兰家族曾经的繁华尊贵雨打风吹去,纳兰性德著述甚丰,广涉文学经史,梁启超赞他“清初学人第一”,但他唯以词名世。



  大约在康熙十五年,性德二十三岁时刊刻了自己的第一部词集《侧帽词》。康熙十七年,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刻了第二部词集《饮水词》,饮水一语取自禅宗话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两本词集都未见传本。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编辑一处,名《纳兰词》。


  纳兰性德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系于王朝国事。他在入世之前,曾经意气风发,关心经济民生之学,也有过跃马疆场的宏大志向;在入世之后,历经仕途奔波,目睹官场风波不定,他“惴惴有临履之忧”。尤其是皇帝侍卫的身份让他备感压抑,转而信奉佛老思想,“常有山泽鸟鱼之思”。而爱妻卢氏的早逝也是对他的一次惨重打击。有研究学者黄天骥指出“透过纳兰性德写的哀婉凄厉的诗篇,我们依稀听到了封建层冰摇曳撕裂的声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事实上,学人苏缨在《纳兰词全编笺注》中谈到,纳兰词既未流于歌宴娱兴之俚俗,也未浸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作的中庸之道,只是在“自伤情多”的叹息中以高贵而真挚的语言固执地以词言情,无论恋情还是友情,都是那么刻骨地真,这当是纳兰词三百年来流传不衰的一个主因吧。


  纳兰性德离世十年后,好友题诗叹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文化 故人新事


  为了更好传承、传播兰文化,扩大兰文化的影响力,此前,北京市海淀区成立了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以期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创新纳兰文化。而作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刘子菲12岁读红楼,13岁读纳兰词并为之着迷,她将纳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当作终生的使命。


  近年来,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与兰迷一起为了保护、传承、创新纳兰文化做了诸多努力。刘子菲表示,未来将力争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纳兰文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文化传承和创新体系,努力将纳兰文化打造成海淀区、北京市、全国,甚至国际上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陈名杰部长授牌


  据了解,纳兰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还得到了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享誉国际的诗词泰斗叶嘉莹先生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叶嘉莹先生不但受聘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顾问,指导纳兰文化研究中心工作,还赠送中心“题纳兰《饮水词》绝句三首”。


▲叶嘉莹先生赠送题诗


题纳兰《饮水词》绝句三首


  喜同族裔仰先贤,束发曾耽绝妙篇。一种情怀年少日,吹花嚼蕊弄冰絃。


  混同江水旧知名,独对斜阳感覆枰。莫向平生问哀乐,从来心事总难明。


  经解曾传通志堂,英年早折讵堪伤。词心独具无人及,一卷长留万古芳。

叶嘉莹先生赠送“题纳兰《饮水词》绝句三首”


  近年悄然兴起的纳兰文化热,也渐渐培养了一批纳兰迷。2006电视剧《康熙秘史》中钟汉良扮演的纳兰性德成为纳兰迷心目中认可的纳兰形象;从2009年至今仍在演出的话剧《知己》中重诺的纳兰性德;2012年,央视百家讲坛推出中南大学杨雨教授讲纳兰性德受到热捧; 2015年1月,人民大学如论讲堂内,“若只如初见”音乐会再现了纳兰词的唯美。


▲四海一家昆曲《纳兰》


  6月芒种节,一向宁静的曹雪芹纪念馆芹圃学坊热闹起来,“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这是海淀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纪念纳兰性德的活动。


  活动当日,很多纳兰文化和红楼梦爱好者早早来到芹圃,身穿薄纱对襟长袍、绣花旗袍的姑娘头戴花环在挂满福包、拉花彩蝶的树下交流、谈笑,伴着陶笛呜咽,默念《葬花吟》中的诗词,而其间最小的参与者仅十岁。


  基于现存的纳兰故居以及遗迹的稀少,纳兰家庙附近环境复杂不适合进行文化活动,如何将纳兰文化研究与推广传承下去?


▲大家深情诵读《纳兰词》


  据刘子菲介绍,纳兰文化不一定要局限在村子里、区域内,可以尝试如何让纳兰文化走出去。走出区县、走出京城进而走出国门。


  刘子菲表示会从纳兰文化的方方面面去挖掘,增加活动的体验性、知识性、趣味性。她还表示,这种文化路演的活动方式,意在以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增加参与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传播和推广效果,逐渐引导更多的人了解纳兰性德,欣赏兰文化。


  相信心香一瓣,纳兰有知。


相关链接


纳兰庄园



  纳兰性德祖父尼雅汉从龙入关,因征战有功,被授予骑都尉世职,在京师西北皂甲屯一带有圈地。皂甲屯原名皂角,以皂角树而得名,附近曾出土金代石虎。元时期是皇家行营,史称“皂角捺钵”。明设军屯,称皂角屯。皂甲屯西北角,有一处长方形庄院,名思源庄。皂角屯故老相传,思源庄是明珠家的晾银场,实际是乡下收取租银的庄园。顺治三年(1646年)尼雅汉病故,其子郑库袭职,抚养年仅12岁的明珠长大成人。顺治八年(1651年),明珠17岁进入銮仪卫,同年,和被赐死的英亲王阿济格的五格格成婚。顺治十一年(1655年)冬天,生下纳兰性德。思源庄一直是明珠和家人的一处乡下郊园。20世纪70年代,思源庄还遗有围墙残迹和古井。


  明珠在皂甲屯修建祖坟。思源庄成为停灵落脚的丙舍。思源庄西墙外是一条小河,河上有桥名思源桥,灵柩入葬都要经过思源桥,才能进入墓地。思源庄既成丙舍,明珠就在墓地南面隔河重建新的庄园,当地人称明府花园。明府花园位于上庄村北部,与纳兰家族祖坟一河之隔。明府花园和思源庄一样,都是在前朝留下的建筑基址上重建的。据学者徐征先生考证,思源庄和明府庄园的三合土围墙应是元时期皂角捺钵的遗迹。明朝时,是榆河驿粮仓所在地。


  明府庄园占地200余亩,东西长650余米,南北宽210余米。庄园划分3个功能区,东部为马圈、车库和下人的居处,西部是花园,中部是庄院的主体,分布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纳兰家族墓地,自卢氏安寝后,按例开始驻有守墓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纳兰家族墓地最后一位安寝的揆叙夫人耿氏,向康熙帝奏陈:“更臣妾有使女十人,太监杨植伏侍日久,听伊等从父母自去或与臣妾守坟墓。又前年曾挑家人三十二房,二十房已往皂甲屯守臣夫坟墓,其胡然、王联奎、安畲、彭寿、三小子、长岱十二房亦与臣妾守墓。”从这篇文字可知,仅揆叙及其夫人去世后,看坟守墓之人就有将近40余户。其前,性德、揆方、明珠死后的守墓人亦不当少数。百十户人家住在明府花园,俨然形成一处村落。当时人们将明府花园亦称为“新庄”或“新立庄”。乾隆朝后期,揆叙后人成安,因事得罪权臣和珅,被抄家发配,祸患殃及京郊的明府花园。庄园内的守墓人各谋生路,有一些没有离开的人成为上庄村的最早住户。


纳兰墓地



  纳兰家族祖墓大规模修建于康熙十六年,也就是纳兰性德夫人卢氏去世的那一年。卢氏墓志铭载,卢氏病逝后,在双林寺停灵一年零两个月,迟迟不曾下葬。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墓地没有着落,二是名分没有落实。作为纳兰家族的正室夫人,卢氏死的太年轻,太突然,以致纳兰家族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纳兰性德只是一个贵公子,而卢氏是一个贵妇人,安葬的规格又是一个大问题。清代的丧葬制度等级森严,作为吏部尚书的明珠不得不慎重。卢氏死后不久,明珠升任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被授予三等侍卫官居五品,卢氏也获得了诰命的头衔。故而批地、拨款、造墓一切都顺理成章。


  纳兰家族祖墓位于上庄村北,今“泰丰商贸中心”西墙外。纳兰家族祖墓以明珠父亲尼雅汉立祖。墓地坐东朝西,背靠皂甲屯,面向阳台山,俗称南寿地。一条小河自西北向东南而来,蜿蜒绕过墓地,自墓地左边向西流淌而去。墓地有坟茔宝顶5座,主位是尼雅汉,按左昭右穆排列,昭位是郑库,次昭位是纳兰性德,穆位是明珠,次穆位是揆叙。除纳兰性德墓外,其余4座均有汉白玉或青石雕刻的墓围。尼雅汉墓前不远有供桌,再往前有汉白玉雕刻的享殿。墓地前方约180米,有神道碑两座,分别是明珠和纳兰性德。神道碑前方约250米,有两座碑亭,分别存有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所立的明珠诰封碑和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所立的明珠谕祭碑。据故老相传,碑亭和神道碑之间尚有石人石马等石相生数座,民国初被军阀拉走,下落不明。20世纪70年代纳兰家族祖墓出土墓志铭6通,分别是明珠、觉罗氏、性德、卢氏、揆叙、耿氏。未见尼雅汉和郑库墓志铭,据当地人传说,这两座坟墓是衣冠冢,应该可信。


  雍正二年揆叙碑被改前,纳兰家族祖墓已安葬了三代人,此后纳兰家族祖墓就再也无人入葬。直到1953年,纳兰性德墓的旁边,才又新添了一座小坟冢,据说是从双榆树另一座纳兰墓地迁来。何人所迁,葬的何人,已无从查证。


  纳兰家族祖墓向北300米偏西,现上庄镇卫生院西北,是揆方、郡主墓,俗称北寿地。北寿地坐北朝南,有宝顶4座。主位是揆方和郡主淑慎,昭位是永寿,穆位是永福,次昭位是宁秀。揆方和淑慎墓正前方200米原有神道碑,人民公社时期被民兵炸毁。80年代揆芳郡主墓出土墓志铭3通,分别是郡主、揆方、永寿,未见永福和宁秀墓志。


  在纳兰家族墓地的正前方,过去有一条通往东小营的南北古道,古道以西百米有一处较大的墓地,俗称西坟地。西坟地坐北朝南,占地数十亩,遍地苍松翠柏,周边围以条石砌就的驳岸(护坡)。墓地正前方,是后河与南沙河交汇处的大片芦苇荡,高高的驳岸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查阅雍正十二年(1734年)北玉河关帝庙碑记有载:“安尚仁施地三十六亩,坐落关家坟西,东至坟,西至沟,南至道,北至旗地。”这里所说的关家坟指的正是西坟地。安尚仁是明珠府上的大管家,明珠及其3个儿子死后,家中一切事物委托安尚仁掌管,其中也包括皂甲屯的墓地和庄园。以安尚仁名义施舍的这块土地,实为代表明珠家捐赠的。据赵秀亭先生考证,纳兰性德前妻卢氏亡故后,性德于康熙十九年间续娶官氏。“官”“关”同音异字,女真“瓜尔佳氏”的汉译简称。所谓关家坟,营葬的当是纳兰性德的继室夫人官氏。瓜尔佳氏是满洲大姓,官氏的曾祖费英东是清朝第一大功臣,其父颇尔喷世袭一等公爵,长期任领侍卫内大臣,是性德的上司,官氏从兄古尔汉,古苏等充任侍卫,是性德的同事。官氏生于王公之家,但毕竟是纳兰性德的继室夫人,因纳兰性德为正三品官员,按例对官氏封为“淑人”。官氏去世后,葬入纳兰家族墓地中,是必然的事情。至于为什么没有和性德同穴,还需要史学家考证。


纳兰遗存



  上庄地区是纳兰性德家族几代人生活、归宿之地,纳兰家族也在上庄地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迹。据永泰庄东岳庙《重修东岳行宫碑记》记载,明珠每年都要到祖坟扫墓祭祖,见附近三座古刹年久失修,沦没于荒烟蔓草之中,就有了修复之心。但因繁忙,一直未能如愿。临终之前,嘱咐总管安尚仁,一定要完成修庙夙愿。安尚仁于十年后大兴土木,用了三年时间,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将东岳庙、龙母庙,真武庙修葺一新,并延请僧人主持管理。修庙的同时,还将跨越榆河古道的两座陈旧的木桥既马坊桥和榆河桥改建成石桥。为了让后人记住纳兰家族修庙的功德,安尚仁将东岳庙的西转角殿设为纳兰家族祠堂,在龙母庙和真武庙供奉明珠牌位。雍正十二年(1734年),位于北玉河村的关帝庙重修,管家安尚仁和揆叙后人宁秀代表纳兰家族,布施香火地56亩,是关帝庙捐资修复的首户。纳兰家族300年前的善举,为上庄地区保留下了珍贵的古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纳兰性德纪念馆位于北京海淀区最北端,隔沙阳公路与昌平区白水洼遥遥相望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隶属上庄镇管辖的皂甲屯村(亦名造甲屯)。皂甲屯东临南沙河,西北部的阳台山为它挡住了西伯利亚甲屯西侧有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大庄园,


  虽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巨变,可昔日的规模依稀可辨,四眼井古戏台不改当年的古朴,被风剥雨蚀的亭台楼阁也似在回忆着当年的盛景。它就是人称“明相”的清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私家宅院,现已成为纳兰性德纪念馆,其亦为清朝和珅府邸,宋庆龄故居。


  纪念馆按其笔下的“郊园”设计 ,由主展厅、录像厅和画厅组成,通过大量历史文物表现其一生,后其墓地出土的墓志铭、朝珠、封诰、康熙铜钱等也在此馆展出。


相关书籍



《纳兰性德全集》书评

  海淀是“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的地方,海淀区的上庄更是纳兰氏家族的封地。纳兰性德作为海淀本土文化名人,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016年,海淀纳兰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共同推出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纳兰性德全集》。


  这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丰富的纳兰全集。除纳兰词外,还包括文学价值极高,以往从未公开出版过的纳兰诗和纳兰文。全书共有六卷,分别为诗两卷、词两卷、文两卷。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通志堂集》为基准选稿,另有补遗。历时三年,参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和历史资料整理而成,经过几十次的考证推敲,对其中的每一首诗,每一句词,每一篇文都做了精准的笺注。每一本封面均为手绘莲花,象征纳兰性德如清莲般的生命。


  本书特别邀请了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担当顾问,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学网创始人尹小林担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敏杰担任执行主编,海淀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子菲担任特别策划,并由北京市海淀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作为支持单位,为本书提供最大限度的学术支持。


  纳兰性德之作语出肺腑,行卷自如,无雕刿之迹,故情致自然,丽质清新。严绳孙、秦松龄说:“兄善依声,世称绝唱,周柳香案,辛苏激元”(《祭文》)。其意是说纳兰词风,婉约不亚于周邦彦、柳永,论豪放可与辛弃疾、苏轼媲美。清初,朱彝尊词风高逸绮丽,确立了浙西词派,陈维崧词风豪宕,形成了阳羡词派,而纳兰兼二者之长,鼎立于词坛。周稚圭说“纳兰性德,南唐李重光后身也”。陈维崧云“《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顾贞观云“纳兰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梁启超感叹:“清代大词家的头把交椅被容若占去。”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书评

  本套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收容若词共三百阙,后经辑补增至三百四十九阙。容若是杰出的词手,其词有高度审美价值,内容有时代进步性,表达有新颖性。梁启超感叹:“清代大词家的头把交椅被容若占去。”


  容若认为词是诗亡后继起的文学样式,他在七古《填词》云“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强调词须比兴,他不仅扩大了悼亡词的容量,且提升了质量,在文学史上无出右者。他把悼亡词作为文学创作重要而严肃的题材来对待,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统一,抒发纯真而高尚的人情,使悼亡词达到新的高度。他的悼亡词痴情裹缠,血泪交溢,句句出自肺腑。正像王俨斋说的“柔情一缕,能令人九转回肠”。容若的爱妻卢氏殁后,零落鸳鸯,哀恸追怀,那楚楚动人的悼亡词就是他生命的绝唱。


  本套纳兰词的问世,对纳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对纳兰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最原始的史料参考,对于纳兰迷们更是意义非凡,是收藏品鉴的不二之选。同时,对于纳兰的后人也以示慰藉。纳兰词家家传唱的局面也因此再掀高潮。



《一泓清心》《藕花深处》书评

  本套纳兰诗《一泓清心》《藕花深处》共收录了纳兰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共计三百余首。全篇笺注皆为最新版本,对纳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对纳兰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最原始的史料参考。


  纳兰其诗高昂坦荡,流泉呜咽。徐乾学称赞说他“善为诗,在童子已句出惊人”。张纯修说“其诗之超逸”。《清史列传》载“善诗,其诗飘忽要眇,绝句近韩偓”。《通志堂集》收容若诗三百五十四首,后经辑补增至三百六十二首。容若认为诗人应向古人的作品学习,“诗之学古,如孩提不能无母乳也”。又强调自立门户,自成一格,“必自立而成诗,犹之能自立而后成人也”。他强调“诗乃心生,性情之事也”。咏物诗咏的是物,而容若明白要通过咏物来寄志,诗必须言志,咏物诗也应以言志为主。


  其边塞诗词雄阔苍茫,发今古情。容若担任侍卫期间,扈从清圣祖经山海关,巡视东北,途中写下精深的诗词,填补了边塞诗词的一个空白。容若的边塞诗词达五十余首,在描绘塞外风光中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从未见伤害少数民族的尊严和感情。“凄凉绝塞,娥眉遗冢”的吊古之作,赞颂王昭君“和亲妾请行,不辞边徼远”的深明大义。路过山海关看到长城写下“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反问“毕竟为,谁家筑?”容若《蝶恋花·出塞》从画角声咽,战马悲呜,满自荒凉,感叹谁也不是永久的主人,长久占据河山。故而唱出“今古河山无定据”的辩证关系。


  容若《南乡子》词中有“塞草霜风满地秋”句,这是他在塞上的所闻所见。塞外古戍的烽烟,日落的悲茄,塞雁的哀鸣,茫茫的黄沙,西风的哭诉,牧马的嘶叫,无不给其视觉、听觉的强烈刺激。蔡嵩云《柯亭词论》认为容若“尤工写塞外荒寒之景,殆扈从时所身历,故言之亲切如此”。


《殊胜》《霞蔚》书评

  本套纳兰文《殊胜》《霞蔚》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通志堂集》为基准,另有补遗,收录了纳兰性德最具有代表性的经解、文、序、记、书简等,并由权威专家对其做了精心注释,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科学等领域。文章中已显露出纳兰性德踔厉风发、进取向上的气质。


  本套纳兰文历时三年,参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和历史资料整理而成,经过几十次的考证推敲,对其中的每一首诗,每一句词,每一篇文都做了精准的笺注。每一本封面均为手绘莲花,象征纳兰性德如清莲般的生命。并特别邀请了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担当顾问,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学网创始人尹小林担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敏杰担任执行主编,海淀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子菲担任特别策划,并由北京市海淀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作为支持单位,为本书提供最大限度的学术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