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器】战汉时期玉器特点以及战国时期古珠鉴定

 RK588 2017-07-10

战国汉代玉器特点:


春秋末期铁器的出现,制玉的工艺有了第三次的变革,到汉代,制玉工艺水平进入了辉煌时代。

纵观战国到汉代的玉器,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玉器经过石工具阶段、铜工具阶段到铁工具阶段,制玉工艺有了划时代的进步,进入了最完美的时期。

二、战国、汉代玉器制作讲究造型美,人们在一些完整的玉器造型上增加了和谐的壮士,突破了以前的呆板、单调的格局,达到了平衡、统一的视觉效果。

三、战国以后的玉器多顶撞地纹、如谷纹、蒲谷纹、卷云纹等,为了突出纹饰,玉工在制作时,勾轧、顶撞都要规矩整齐、线脚要利落,其地纹平整,面纹排列有序,这是该时期制玉一大特点。

四、纹饰细密,其线刻往往细如豪发,这种工艺称为”游丝工“,这是小工具勾砣运用熟练的结果。那时候的阴纹很少有断开的现象。

五、玉器上的孔,或用管钻打,或铁挺或铜挺,那时候人手掌握打长玉器是非常有难度的。

六、玉器的缕空,用搜弓子搜眼尖角利落,是细铁丝运用的效果,这种丝和砂都得很细,操作中很容易断裂,费时费精力。

七、制玉的活换套技术战国时期很是成熟了。


春秋晚期扁平圆环状雕龙玉壁

战国时期卷云纹灰白色玉璧

战国时期变形蟠龙纹玉环

战国晚期双璧形玉佩

汉黄褐色回纹玉珌

西汉镂空虎纹圆点纹玉彜

战国水晶如何鉴定:


一、晶体(材质),水晶无论新老大家都会关注晶体好不好,主要是指内部杂质多少。战国水晶珠饰多见使用白水晶、紫水晶、茶晶。大家可以仔细观察,战国水晶晶体的通透感与新水晶是有差别的,新水晶显得死板不灵动,即便带有杂质的战国水晶,只要无杂质部分,也是莹莹有内涵。同时战国水晶珠饰等级高,带有杂质的不多,但由于水晶磕碰易损,难保存,现在见到开门藏品的“杂质”,可能为磕碰或磕碰后沁入所致。

二、工痕特点,水晶质硬却脆,所以对制作工艺的要求很高,要将水晶晶莹剔透的感觉,淋漓尽致的展现更是不易。远观制式规整但细看手工特点明显,不像机械工艺那么规整,边缘与楞也没有那么硬、利的感觉,是一点点的修整而成,比如圆形是一点点的由方形修圆。珠饰平面及弧度的工艺,应该都是用小小的砣具慢慢磨制的,磨制后的抛光更加精细也应为好几道抛光过程。所以我们看来战国水晶上的工痕不是非常明显,而且工痕都是不规则的短线。

三、光气(皮壳),战国水晶由于抛光工艺加之其岁月磨砺,有着独特的光气,观察新老水晶时,老的水晶珠饰上面像罩了一层保鲜膜。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发雾发干的情况。当然除了这种皮壳感外,几千年的埋藏,多数水晶珠饰表面还会形成土蚀点。

四、孔道,战国水晶的打孔是由桯钻慢慢完成的。开孔过程既是抛光过程,所以孔道水亮。不过水亮的孔道仿制工艺已经做的很到位,所以还是综合来看,鉴别不能以点盖面。


战国中期算珠形穿孔水晶珠

战国中期穿孔水晶珠

战国中期圆球形穿孔水晶珠

战国中期紫红圆形玛瑙环

战国汉代玉器及其精美的古珠在其生产力(铁器青铜的成熟应用)进步的条件下,玉器古珠的材质及其工艺上出现大的进步。玉器采用质地上乘的和田玉,珠子则采用更硬的水晶或者玛瑙,在制作上纹饰上更加繁缛精细,采用满工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战汉时期的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以其丰富的纹饰跟其特殊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来源:《宜昌博物馆》   文章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