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用均州毛笔书写《兰亭序》

 余闲书屋 2017-07-10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千百年来厚积的历史印迹,记载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如今,我们似乎还能穿越时空看到,“书圣”王羲之手持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如行云流水般洒脱自如书写绝世佳品《兰亭序》。

王羲之用鼠须笔撰写的《兰亭序》堪称“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学者段公路所著 《北户录》记载:鼠须均州(今丹江口市)出。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撰写的《兰亭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为历代书法名家公认“天下第一行书”。然而,许多人却不知道,王羲之书写这幅绝世佳品的鼠须笔,产自于武当山下的均州古城。那么,鼠须笔究竟是一种什么毛笔呢?还有哪些历史名人用过鼠须笔呢?如今还能见到鼠须笔吗?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朱江

鼠须笔不知诞生何时,书法家张芝、钟繇皆用过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位军政高官,在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修禊,古代传统民俗。季春时,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王羲之撰写的《兰亭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为历代书法名家公认“天下第一行书”。

作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最推崇的前辈书法家有两个:一个是曹魏的钟繇,一个是东汉的张芝。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被称为古代书家“四贤”。对此,王羲之却谦虚地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余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今甘肃省酒泉市人。出身官宦家庭的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钟繇系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他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曹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钟繇去世,年八十。钟繇擅长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

以鼠须所制之笔,深得当时书法家的赏识。据《文房四谱》记载,鼠须笔始于汉朝,书法家张芝、钟繇皆用过鼠须笔。

那么,鼠须笔究竟诞生于何时呢?王羲之《笔经》记载:“世传张芝、钟繇用鼠须笔,笔锋强劲有锋芒。”由此可知,鼠须笔当时已是传说。

王羲之用鼠须笔,书写绝世佳品《兰亭序》

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省临沂市)的王羲之,后来迁居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心摹手追,广采众长。他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王右军写《兰亭序》以鼠须笔,世传右军得笔法于白云先生遗之鼠须笔。”王羲之从中得到启发,用鼠须笔写下了绝世佳品《兰亭序》,通篇28行,324字,凡字有重复者,皆变化不一,观者无不叹服。

王羲之用鼠须笔写《兰亭序》的记载,最早见于《法书要录》。唐朝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编撰的《法书要录》,共十卷,是一部书法学论著总集。作为传世最早的书论专集,《法书要录》收录了东汉至唐宪宗元和时各代名家书法理论文章等。“《兰亭》者,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逸少所书诗序也……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唐朝均州刺史何延之撰写的《兰亭始末记》,是一篇对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全过程以及此序后来的收藏、传世、御命临摹、著录、殉于唐太宗昭陵的有系统记叙的信史。文中称,《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须笔所书,这一提法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也未见有人对此表示过怀疑。

既然《兰亭序》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美誉,鼠须笔被人视为笔中珍品也算顺理成章。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曾经赠鼠须笔给朋友王定民。他赋诗云“欲寄鼠须并蚕纸,请君章草赋黄楼”,显然对鼠须笔高看一眼。

鼠须笔究竟是种什么笔?

鼠须笔究竟是一种什么毛笔呢?《辞源》中有“鼠须笔”条:“用老鼠胡须做成的毛笔。”有好奇而研求古法者,曾以重金向粤东购买鼠须,制成笔,经使用劲健同兔毫。

有人以为鼠须不宜做笔,市场上的鼠须笔并非鼠须做的,因为做过试验,鼠须做的笔并不好写字;也有人以为鼠须笔就是狼毫。

那么,鼠须笔的原意是什么?宋朝制笔名工诸葛高所制的鼠须笔,是黄鼠狼尾毛加兔毫制作而成。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称之为鼠须栗尾笔。何为栗鼠呢?据陆游祖父、南宋学者陆佃在《埤雅》中记载:“栗鼠苍黑而小,取其毫于尾,可以制笔,世所谓鼠须栗尾者也。”

苏东坡写有一首五言诗《鼠须笔》:“太仓失陈红,狡穴得馀鼠。既兴丞相叹,又发廷尉怒。磔肉饲饥猫,分髯杂霜兔。插架刀槊健,落纸龙蛇骛。物理未易诘,时来即所遇。穿墉何卑微,托此得佳誉。”全诗大意为:京城大谷仓丢失了陈年旧米,是被狡猾老鼠穿穴打洞盗了去。这老鼠既能让秦相李斯感叹油生,又能使汉廷尉张汤大发雷霆。人们将老鼠分尸喂了饿猫,却把它胡须制成毛笔掺点白兔毛。插笔于架,鼠须刚健好似刀尖矛锋;落笔纸上,龙飞蛇舞大可纵横驰骋。事物间道理实在不易探求分明,时来运转正所谓良机难逢。穿墙打洞要多卑下有多卑下,谁想到化须为笔获得一份美名。

从苏东坡的全诗中,透露出鼠须笔的几分制作工艺。即并非全用鼠须,而是掺些兔毛,因此制作难度不大。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写有《依韵和石昌言学士求鼠须笔之什鼠须鼠尾者前》一诗,中有“江南飞鼠拔长尾,劲健颇胜中山毫。其间又有苍鼠须,入用不数南鸡毛”句子,证明鼠须笔中确有鼠须,只不过不是全部采用而已。

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世所谓鼠须,栗尾者是也。”他认为,鼠须笔是以松鼠胡须制作的笔,非老鼠胡须所制。

有专家指出,对于鼠须笔的不同理解主要缘于对鼠的理解。《本草纲目》列举了鼨鼠、水鼠、火鼠、牡鼠、田鼠、鼫鼠、鼬鼠、礼鼠、鼷鼠等。有专家认为,制作鼠须笔的鼠须不一定是家鼠须。

钟情鼠须笔者,亦不乏当代人对艺术所独有的追求。全用鼠须制笔,并非全无可能。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汪曾祺在散文《晚翠园曲会》中回忆说:“胡小石在云大、昆明写了不少字。当时正值昆明开展捕鼠运动,胡小石请人给他拔了很多老鼠胡子,做了一束鼠须笔,准备带到重庆去,自用、送人。”

鼠须笔出自均州制作方法已失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羲之书写时用的是鼠须笔、蚕茧纸。观赏绝世佳品《兰亭序》,可见鼠须笔挺健尖锐。遗憾的是,今天鼠须笔制法已失传。

唐朝学者段公路在其著作《北户录》中记载:“鼠须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出。”

均州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那么,《北户录》为何记载均州出鼠须呢?《北户录》是段公路在广州时所作。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他从茂名归南海,其先仕南粤,后担任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县尉。此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唐朝学者陆希声在为此书所写的序中称,段氏“间者以事南游五岭间,尝采其民风土俗,饮食衣制,有异于中夏者,录而志之”。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清朝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3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关于鼠须笔,《四库全书》也有相关记载:“按:均州出鼠须笔。王右军得用笔法于云白先生,先生遗之鼠须笔。又:永和九年曲水会,用鼠须笔为《兰亭记叙》,最得意。其后虽书数百本,无一得及者。钟繇、张芝皆用鼠须笔。”

然而,由于资料不足,今人无法得知鼠须具体所指,但专家们普通认为,纯鼠须不能制笔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不管是老鼠须,还是黄鼠狼须,都不适合制作毛笔。兔毫中掺入极少量老鼠须制作成鼠须笔,这种解读尚有一定依据。

十堰老摄影家陈天翔,1945年出生于均县(前身为均州)。日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年是有均州朱氏制笔人,笔杆上还刻着姓氏,且在当地很有名气;但是否制作鼠须笔,不得而知。因岁月流逝,均县移民搬迁,这位制笔人最后也不知所踪。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千百年来厚积的历史印迹,记载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如今,我们似乎还能穿越时空看到,“书圣”王羲之手持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如行云流水般洒脱自如书写绝世佳品《兰亭序》。

文房四宝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是中国人记录历史、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和抒发情感的传统工具和载体;鼠须笔则是巍巍武当山下的一个宝贵历史遗产。有识之士认为,应及时组织专家挖掘整理开发鼠须笔制作工艺,让今人感受到古老工艺仍然保持着澎湃的动力,以此做大做强十堰文化旅游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