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志亮:孩子若有好奇心 无需扬鞭自奋蹄

 龙叔文馆 2017-07-10


前面的文章为大家分析了社会适应能力

本周开始将为大家分享新的章节:学习品质

本篇文章介绍的是学习品质中的好奇心


学习品质是指参与个体学习过程的有机体的一切身心状态,他是一个人在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的精神面貌,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的意志以及学习自信心等各个方面。


对儿童来说,“学习”不仅是指他们对知识经验的掌握,还包括其智力与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这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与提高的实质。


优良的学习品质对学习活动起始动、维持、激励、定向和调节的作用,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合理地调节学习者的紧张与松弛、监督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指导学习者灵活辨证地解释看待学习结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学习品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探索精神,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智力因素水平的发展,带动其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学习品质从本质上来说是人格特征在学习上的体现,而人格特征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工作、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学习和教育活动,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训练的方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品质对学业成就的预测功能超过智力条件,而且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入学前阶段最为有效,学习品质在入学准备发展中会起到整体的统领作用。


本公众号在今后的12周里将分别从好奇心、坚持性、主动性、责任感、灵活性、独立性、合作性、专注力、整洁条理、荣誉感性、学习兴趣、生活习惯等十二个方面解读幼小衔接的学习品质,旨在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一个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她的一个孩子顽皮地在窗台上跳来跳去。忽然她发现这个孩子不动了,趴在那儿发呆。母亲好奇地问孩子在想什么,孩子说:“妈妈,我想到月亮上去。”母亲笑了:“去吧,我的孩子,只是亲爱的,你别忘了妈妈等你回来吃晚饭。'这个孩子从此对登上月球充满了好奇,他叫阿姆斯特朗——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

 

好奇心是孩子在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促使幼儿个体对新奇的事物去观察、探索而获得的一种原始性内在的冲动,是幼儿成长中最宝贵的学习品质,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求知欲和稳定兴趣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人们对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开发人脑的潜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保护儿童可贵的好奇心。特别是4、6岁,是儿童创造性培养的关键期,而好奇心则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在幼儿期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

 

家长和教师们要引起重视并且采用适当的策略来保护、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为其以后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好奇心发展的特点


01

好奇心的发展使幼儿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大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但已明显地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他们能够根据概念分类,并且已经掌握了部分与整体的包涵关系,在观察图片时会进行一些逻辑推理。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

02

好奇心的发展促使幼儿掌握认知方法

5-6岁的幼儿出现了有意地自我控制,无论是认知活动方面,还是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他们都会运用一些简单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5、6岁幼儿不仅在认知活动中能够采取行动计划的方法,在意志行动中也往往会用各种方法控制自己。

03

好奇心在表现与表达方式上呈现多样化

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美工活动中会使用多种工具进行绘画创作;在音乐活动中会通过歌舞、乐器、节奏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此外,他们还热衷于各种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等。

04

好奇心的发展促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大班幼儿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他们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提高,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创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他们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还会几个人合作搭建熟悉的标志性建筑物等。

 

这些小小的创造表现能适当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带给他们满足感、成功感和愉悦感。

二、大班幼儿好奇心对幼小衔接的意义


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在幼小衔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些家长心目中,幼小衔接就是学习上与小学接轨,而对知识以外的因素关注较少。


我们认为,幼小衔接更应当关注孩子为适应学习生活而必需的习惯的培养,这种习惯的培养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里还需要一个支撑,那么好奇便是最有力的保证,是好奇促使孩子们积极面对并且乐于接受这种幼小衔接的过程和变化。

 

同时,一种好的习惯是孩子走向小学生活的“阶梯”,应培养幼儿“有人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各类学习活动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是幼小衔接的正确导向,也是其意义所在。

 

因此,教师和家长们应从培养孩子好奇心人手,来引导和发展幼小衔接中所需要的其他方面。

三、大班幼儿好奇心训练的策略


(一)环境的创设 

 

一方面,幼儿的好奇心可谓与生俱来;另一方面,环境的支持将有助于诱发和促进幼儿好奇心的发展。班级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对幼儿获得人生经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由于幼儿年龄小,心理发展不成熟,活动与思维的独立性差,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创设环境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成长需要精心设计学习环境,同时广泛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家长、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环境的创设,组成幼儿学习共同体。


1. 创设具有新奇性、变化性与神秘性的物质环境


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的必要条件,而单调和枯燥的环境则会抑制和扼杀幼儿的好奇心。

 

在活动室,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富有创意和挑战性,并能激发幼儿幻想的环境和材料,让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和环境及材料产生互动,通过看看、听听、闻闻、尝尝、摸摸等方式习得经验,这实际上就是幼儿探索奥秘的一个过程。

 

例如:活动墙根据不同的主题定时更换,利用抽象画、问题树、连环画、无结局画等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培养好奇心。另外,可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随时可以取用,或画想象中的画,或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等。


2. 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


包括自由、民主、积极的情感互动,如教师热情洋溢的讲述、回应、鼓励性评价等言语行为和微笑、点头、凝视、倾听等非言语行为都会对幼儿的探索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幼儿可能会由此产生惊讶、兴趣、微笑、专注、适当等情感呼应行为。

 

在这样的情绪互动中,幼儿更多体会到安全、宽容、接纳、信心与勇气,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更能产生好奇心与探索行为。

 

(二)策略的支持 


01

好奇陷阱策略

好奇陷阱策略实施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设计悬念,超出幼儿预期;第二步,引起幼儿认知冲突;第三步,创造条件,支持幼儿解决冲突。

 

如:在科学活动《斜坡》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玩具车在不同高度的坡度上行驶的情况,并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假设、猜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玩具车的速度不同,再通过幼儿的操作得出结论。

02

心理匹配策略

心理匹配策略实施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了解幼儿的需要;第二步,找到教学内容、方法与幼儿需要的匹配点;第三步,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针对这一策略,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幼儿能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经验。 

 

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中,教师可先让幼儿在上午和中午感受影子不同的长短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让幼儿感知光源位置不同,影子的长短也随着变化,之后,可以请幼儿用手电筒进行实验,幼儿可将其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证实光源的位置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03

开启问题箱策略

开启问题箱策略实施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让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提问;第二步,不要急于给幼儿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及时点拨,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第三步,在活动区开设小问号,使幼儿有机会继续自己感兴趣的探索。

 

如:大班科学活动《小工具大妙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开瓶器、钥匙、起子、锤子、卷笔刀等各种工具,让幼儿尝试用这些工具解决一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不断的操作与实践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各种工具所具备的不同的功能。教师还可将上述材料放于操作区中,让幼儿随时进行探索。

 


教师或者家长任何厌烦、搪塞和斥责的态度都会扼杀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因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幼儿认识世界过程中的特点,善于捕捉机会,利用时机,对孩子进行正确和科学的引导。


首先
 教师和家长要为幼儿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根据孩子模仿性强、爱动的特点,让他们充分利用手边的工具进行探索。


如:给孩子提供一些可拆装的玩具,拆装玩具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表现,父母不要训斥,更不要怕弄坏东西而粗暴制止。

 

其次
 教师和家长可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学习品质还没有结束哦

下周继续为大家分享,敬请期待!


漫画:在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