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卒中后肩部并发症的康复

 长沙7喜 2017-07-10

肩部并发症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下面分别介绍:

一、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早期的常见并发症,多在脑卒中3周内发生,对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影响极大。卒中病人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是卒中后早期,上肢不同程度的瘫痪,肩关节稳定性减弱,偏瘫侧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张力低下,维持肩关节正常解剖位置的周围肌肉松弛,使固定肩关节的稳定机构强度降低,导致肩关节脱离关节窝的正常位置。对于肩关节半脱位最主要的是预防:①在软瘫时做好肩部关节的保护,避免对瘫痪肩的过分牵拉。②患侧卧位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在无知觉时损伤肩关节。③在硬瘫时,做肩外展上举运动时宜掌面向上使肩外旋,让肱骨大结节避开肩峰的挤压。④同时须配合做肩胛骨的被动活动,增加肩胛骨的活动范围。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法:

(1)矫正肩胛骨的姿势注意良肢位摆放。

(2)纠正肩胛骨的位置,抵抗肩胛骨后缩: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展充分上举,多次反复进行,卧位、坐位均可。

(3)活动肩胛带:让肩胛骨向上、外、前活动。 

(4)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肌群的张力和活动。

(5)肩关节无痛范围被动运动保持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二、肩痛  

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在脑卒中发病后很长时间甚至数月后发生,发病率高达84%。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也使患者的进一步康复受到极大影响。肩痛发病原因很多,一般认为主要由于肌痉挛破坏肩关节运动的正常机制以及患侧肩部处理不当,导致肩关节外展时所必需的肩肱关节节律紊乱,使肱骨头、喙肩韧带以及软组织之间产生摩擦和压迫,从而刺激了软组织中高度密集的神经感受器所致。

    治疗应针对偏瘫后肩痛的发病机理使用神经促通技术,纠正肩胛骨的下沉、后缩及肱骨的内旋、内收,以减轻肩带肌的痉挛。注意纠正患者的坐、卧体位和进行患肢被动、自主运动;同时还应由治疗师实施有效的抗痉挛活动,使肩周各组肌群间的张力逐步恢复平衡,促进肩胛骨与肱骨间的协调和同步运动,从而达到肩关节的痉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另外还可以采用止痛药物控制疼痛,并在局部采用超声波、超短波等物理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三、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机械作用致静脉回流障碍有关。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肩部疼痛,运动受限,手部疼痛及水肿;后期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甚至患手的运动功能永远丧失。常用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有:

(1)患肢正确的放置:将患肢抬高,防止患手长时间处于下垂位;维持腕关节于背伸位,可采用上翘夹板固定腕关节。卧位时,将上肢平放,远端抬高与心脏平齐,手指放开,半握空拳,可置一圆形物体于手掌中。此姿势可促静脉血的回流。

(2)向心性加压缠绕:即以一根粗约1~2mm的长布带,对患肢手指、手掌、手背作向心性缠绕,至腕关节以上,随后立即除去绕线。反复进行可减轻水肿,促进周围血管收缩舒张自行调节机能。

(3)冰疗:即将患手浸于冰水混合液中,连续3次,中间可有短暂的间歇,本法可消肿、止痛并解痉。但应注意避免冻伤和血压升高。

(4)冷热水交替法:即先把患手浸泡在冷水中5~10min,然后再浸泡在温热水中10~15分钟,每日3次。以促进末梢血管收缩舒张调节的能力。

(5)主动运动:在可能的情况下,练习主动活动,如可训练患者旋转患肩,屈伸肘腕关节,但要适量适度,以患者自觉能承受的感觉为度,避免过度运动人为损伤肌肉及肌腱。

(6)被动运动:医护人员帮助活动患肢,顺应肩、肘、腕各关节的活动,活动应轻柔,以不产生疼痛为度。在卒中早期即开始训练,卒中后24~48h即可进行,越早越好,可预防肩痛的发生,维持各个关节的活动度。

(7)此外还可应用针刺、中药、推拿、物理治疗等治疗手段综合治疗肩手综合征。

参考资料:唐强. 临床康复学[J]. 2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