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个角度和思维!学习王宗岳的“十三势行功歌” !

 文苑书店66 2017-07-11

十三势行功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 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需留意, 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 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 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 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 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 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 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 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功夫贻叹息。  

太极十三势有捧,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 盼,定 。捧,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这是太极拳的基本功法是万万不可小看的。从杨式太极拳老架来看虽有四十一个不同的架势,但经过八卦重叠演化成六十四种劲别,配合五行步法形成一个运动的网络,把自己笼罩在拳风的保护之中。

当敌方向我进攻的时候他的劲力触动了我的网络,这些微小的震动立即传到了我的中心源头,第一个感觉我受得了侵凌,第一个反应我的身体立即收缩了,这在一瞬间就完成了。

我同他保持最微小的接触,以静待动最大范围的感知敌方的劲力方向、大小、速度、着力点,我只需移动感觉中的着力点,我就抢先了速度,敌方没有了着力点他的劲力就落空了,他的感觉是惊觉、失望、发呆、改变、失稳、一瞬间他有那么多思虑,他已六神无主,手足无措,呆若木鸡,想要攻没有方向,想要退没有后路,他就停在哪里等着挨打。

有这么奇妙吗?弱者真的能那么轻易的战胜强者吗?我看王宗岳先生肯定是做到了,他还教我们怎么才能练到这层功夫。  

王老先生讲:当敌方侵凌我的时候,首先是我有没有感觉到,什么地方有威胁,威胁有多大。这些大家都懂,都有感受,但关键问题是反应,是挺胸而上还是含胸而退?都不对,应该是收缩。

这收缩二字练起来就有一点难度了。本来收缩是人的先天本能,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学练后天技能,先天的本能就隐藏在深处,非到万不得已不会显示出来。

要练先天本能,就要找回到先天的原始状态,好在这收缩的本能隐藏得不深,还容易找到,比如火烫、针刺、惊吓,不用大脑考虑自然会收缩,速度非常快。那是什么机构在起作用?是脊髓。

人身上所有的器官筋络肌肉都受脊髓中枢神经的本能支配,当然也受髓海(大脑)的主观支配。讲到这里该明白了吧,简单的说肢体的本能运动是受脊髓支配的。  

人的脊髓非常灵敏也非常脆弱,它由一层硬壳保护着,那就是脊椎与脑壳。第二腰椎即命门是涵养脊髓的主要通道,也是肢体运动的网络中心,如果要想练到自然本能反应,那就要时时刻刻留心在这个腰隙。

怎样才能做到时刻留心呢?在练拳时要做到虚领顶劲,气存丹田,头顶百会穴与海底会阴穴上下一线贯穿,脊椎骨节节放松,虚虚对准,呼吸任其自然,轻轻的,慢慢的,稳稳的,身体像个皮囊,让气充满每个角落,有一种轻飘飘,松噗噗的感觉。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又使这个皮囊非常充实沉稳,这才做到了气遍身躯不稍滞。

行拳时用意不用拙力,运劲时犹如抽丝般的平稳。上下要相随,互相要呼应,内外要合拍,前进后退像猫咪迈步,这样才做到了屈伸开合无牵无挂,这些做到了就能感觉内部的虚实变化。每招每式静静的冥想,悄悄的运行,时刻留意虚实的变化,收缩的感觉,用不了三年五载,太极基本功就可炼成,下一步再练粘秥连随,不丢不顶,做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练到这个时候,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再也不怕强大的敌人。  

这些不过是学习的方法,要练到这层功夫,要自己刻苦努力,坚持天天练习,持之以恒,必有效应,若不从此去追求,岂不枉费功夫,不要说三、五年,就是三、五十年也是练不到这个程度的。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你也不要灰心,只要你能做到意气运行用意不用力,行拳飘逸潇洒无思无挂,虽然练不到神奇妙功,也能身健神旺益寿延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