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绘本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

 story11 2017-07-11

伴读10年的米奇爸爸

每天给你一条阅读秘笈

文/李响

(绘本学堂特约作者)


“孔融让梨”、“愚公移山”为何遭批判?


中国人喜欢用故事来讲道理,打鸡血。


大家都熟悉 “ 孔融让梨”的故事,这是中国千百年来道德教育的典范,但这个故事在美国小学课堂上已被小朋友们批判得体无完肤。在美国小学生眼里,“这个故事不好,鼓励主观武断,剥夺了民主,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这是发生在某国际学校学生家中的一幕——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位妈妈说:“我希望你们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且持之以恒去完成……你们知道中国有个‘愚公移山’的故事吗?”说着便粗略讲了愚公挖山不止的故事。


话音一落,小朋友们抢着说:


“就算爷爷、爸爸都像愚公那样一辈子挖山不止,挖了几辈子山,那山仍庞大无比,这种没有成果的傻事,我可不学他们。”


“对呀!故事中的智叟也不一定就没有意志呀,也许智叟很轻松地就解决了愚公的问题呢”

……


 没想到让我们几代人学习并坚信不已的愚公“挖山”的坚韧意志,竟在几个“00后”小孩面前崩溃了。




《驴小弟变石头》:你相信魔法么?


再来看看美国人是怎么通过故事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吧。


美国哥伦比亚英才儿童培养中心负责人甘尼斯正在教授“批判性思考者俱乐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归纳、推理等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室内,甘尼斯首先绘声绘色地为同学们讲了《驴小弟变石头》这本绘本。


故事中,一头名叫西尔威斯特的驴喜欢收集各种石头。一个下雨天,它捡到了一粒红得像火焰的小石头。它端详这粒小石头时,冰冷的雨水打在背上,它说:“真希望雨不要下了。”


雨真的停了。它觉得这一定是魔法,魔法来自这粒红石头。


在回家的路上,它碰到了一头饥饿的狮子,紧张之中,它说:“我希望变成石头。”话一说完,它就变成了一块岩石。


变成了岩石的小驴躺在草莓山上,身边就是那粒魔法石,可它无法把它拿起来。小驴的爸爸妈妈到处寻找。


最终在五月的一天,小驴的爸爸妈妈也发现了那块石头,几经周折,小驴从石头变回了原来的自己。




故事讲完后,甘尼斯先提了两个简单的问题——


“什么是魔法?”

“大家相信真的有魔法吗?”


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相信生活中是有魔法存在的,有的同学则不相信魔法。紧接着,甘尼斯又提出了几道更加深入的问题——


“小驴是如何知道那块石头是有魔法的?”

“小驴又是如何检验确信这块石头是有魔法的?”

“如果两件事情同时发生,我们就认为他们具有因果关系吗?为什么?”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事情,比如下雨,植物生长,人突然大笑,石头移动,星星发光,我们怎样才能让这些事情发生呢?”


对于甘尼斯的问题,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甘尼斯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因果推理,逐步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思考能力。


接着,甘尼斯拿出了一个装有大量奇形怪状的小石头的盒子,让每个同学从中挑选几块。挑完之后,甘尼斯又让同学们给自己挑选的小石头上色,或在石头上画图,或在石头上写字,最终每个人都制作出了富有个性的魔法石。


制作完魔法石之后,甘尼斯又问了同学们几个问题:


“大家相信愿望成真吗?”

“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同学们认为,有的愿望能够成真,而有的愿望不能成真。但是要想愿望实现,必须付出努力才行。


然后,甘尼斯让学生每人想出3个愿望,以及这3个愿望实现之后的结果,把每个愿望写在一张纸上并画出来,再使用铆钉把写有3个愿望的纸装订在一起,制作出封面,就这样完成一本“愿望书”。


同学们的愿望五花八门。


一个同学说,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棒球队里最好的选手,这样他的妈妈就会给他奖励


一个同学说,他希望自己能够长得特别高大,跟巨人一样。


甘尼斯认为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考,让学生想出各种神奇的愿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如何设计制作封面,如何装订书本,这既可以开发思维,又可以提升动手能力。


怎样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如何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呢?给各位支几个小招:


 

1 鼓励提问并积极回应。


让孩子知道,对很多事情感到困惑和疑问是很正常的,要大胆提问。比如说孩子问你:为什么女孩子穿裙子,男孩子不能穿呢?你不能用这样low的方式回应:因为她是女孩子嘛;或者,一直以来都这样嘛;或者:这样的问题有啥好问的,快做功课去!

  

2 要督促孩子对所作的判断有确切的依据。


比如,一辆汽车撞到了一个老人,不能判断一定是车子太莽撞,也不能判断是老人违反交通规则,不能仅凭表面来下结论。

 

3 鼓励孩子在身边的各种事务间找到关联。


比如为什么电影院通常能把爆米花和可乐一起卖掉?

 

4 经常做做“脑筋急转弯”,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什么东西减去一个角,反而会多出一个角”?

 

5 鼓励孩子有自己的观点。


比如:如果多数人不喜欢一个同学,你会选择和多数人一样的态度吗?为什么?

 

总之,要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让孩子对事物有更多的深入思考,进而更加全面、审慎地得出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