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理法方药套路深,国医大师裘沛然指点迷津!

 古道岐黄 2017-07-13

辨证论治的内涵简言之,无非理、法、方、药四端,为医者最紧要处,即理宜深究,法应变化,方不拘泥,药贵精选。


所谓理,即对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疾病的机理错综复杂,变化万端,古今医家识病各执一理,是非曲直,实难判别。我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很肤浅,这些理论体会,有的可能是正确的,也有不少恐怕是错误的。面对复杂的病情,能解释清楚的不多,有许多情况则无法解释,因为医学领域尚有很多未知数。故欲明理,必先勤奋读书,其次是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医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新的医学规律。析理是识病辨证的过程,重要的是思路。从扑朔迷离的临床现场中发现端倪,理清头绪,提出辨治的思路。但真要做到、做好,实非容易之事。


至于法,立法是指导选方遣药的关键,法是建立在理的基础之上。


大凡学医须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即遵循古法不泥古法圆机活法法无常法。第一阶段乃初出校门,缺少实践经验和个人心得,只能谨守法度,不可逾越规矩。第二阶段则逐步从法随证变到不拘成法,比较灵活地处理复杂病情。第三阶段是临床经验比较成熟时期,各种手法信手拈来,且能灵活变通,方中有法,法中有法,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第四阶段则是变法的最高境界,不仅灵活应变于复杂的病证,且能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进入高明医家行列,这不是每位医者都能做到的,但应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有关方,即精通方剂。


方分经方、时方、单方、验方。经方法度井然,示人以规矩,不可不用心探究;时方、单方、验方法度稍差,但只要能治好病,必有科学的道理蕴含其中。《千金方》载有许多怪方,很难用常规思路分析方理,但经验证明有效,值得深究。

我在实践中学习古人经验结合个人实践体会,总结出治疗疑难杂病大方复治,反激逆从的经验,乃效法孙思邈的旨趣而来。一个医生掌握的方剂越多越好,并能针对临床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可以提高疗效。对年轻医生我主张多读方书,古人的治病经验归根到底荟萃于方中,不读方书,何以得其精粹?


识药,即指识别药性。


古人说“用药如用兵”,辨证论治最终落实到药,对药性不熟识,何以遣药用药?现在年轻医生对中药的认识往往囿于中药学教材这点知识,这虽是最基本的,但仅仅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历代本草所载有关药性常有不同,这反映了该时代对中药的认识和运用水平,我们应当认真掌握。例如,现代认为生地功用是滋阴、清热、凉血,而《本经》载其有活血之功。临床大多认为龙胆草一般用于清泻肝胆实火,用于脾胃则可能败胃,而《医学衷中参西录》载龙胆草为“胃家正药”,余在临床经常用于泻胃热,功胜黄连,很少影响食欲,所谓“有是病用是药”“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可见,多读本草书,并不断在临床验证探索,才能得心应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