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韵诗评】第2期

 xiaomanmanjun 2017-07-13



评论组成员

 

   编:         

 

副主编:   淡泊轩主      

                       

 

   委:                     西          

                                          

 

   辑:          

 

本期评家:淡泊轩主

 

   片:    来自网络




层深之法,婉转曲折


赵业芝《临江仙》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种层深之法的表象技巧,其源头直溯至《诗经》。 《诗经 · 国风中的不少作品如《国风 · 蒹葭》、《国风 · 周南》重章迭唱,在重复中递进,使情感的抒发层层深入,愈益浓郁、强烈,推向高潮。 宋词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句型,词人尤喜用一两句或多句将情感翻进深入,其艺术效果如唐圭璋先生所言:上下句结处文笔,皆用层深之法,极为疏隽。”   下列一词,就是采用层深之法,将字抒发得加倍深挚、浓烈。  原词如下:


临江仙 · 感秋


独步长堤惊落木,残荷难耐萧飕。  荻花绽紫苦淹留。落晖沉逝水,去雁过汀洲。


羁旅不知如故否,几番试问还休。  中宵风紧助清愁。严霜侵鬓角,冷露湿心头。



这阙是小令,题为感秋,词眼为。  词人通过视觉,转换知觉,再通过心觉,在艺术加工下生成了此词。 秋,在文人笔下是老话题,但词人运笔老到、精致,以独到的敏感捕促眼前景:词以景语导入。


首两句在独自一人散步于长堤看到了落木,看到了残荷,听到了萧飕声。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 湘夫人》)。     秋风落叶,本自引起人愁,何况落叶归根,更牵动思归之情。 词人抓住这特有的意象,写出秋的,从眼前、近处着笔,秋风蕴涵其间。 此两句非但接题,而且领起全篇,为下面描景、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正因为秋风所为,宋玉才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萧兮落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之吟叹;正因为秋风所为,历代文人墨客才以灵感的笔调借秋色以写人的由盛到衰,由荣到枯,进而抒发秋风秋雨愁杀人的情怀。   但在词人的眼中,落木残荷还不能呈尽秋的景致, 于是, 视觉随着秋景越放越远。 仰观俯视,有西天的落晖,离去的大雁,有岸边的荻花,这些秋的特有物象一下子聚拢到词人眼底,营造了自古逢秋悲寂秋寥(唐 · 刘禹锡《秋词》)之氛围,蕴涵了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宋 · 周秋密《玉京秋》)的意境。



上片词人视觉由近及远,由下至上,极有层次,在极具理致中地写出了秋景。  从“难苦淹留”  等情语又可以看出上片是以描景为主,但景中涵情。  下片以情语潜入。  转到下片以抒情为主,但情中有景。 上片尽力铺陈秋景,是为了下片抒情。  羁旅一词,特意揭开思远之面纱。  词人独步长堤,看到眼前的萧瑟之景,尤其看到征鸿远去,想到客寄他乡的思念之人,并试问”“羁旅如故否!   这羁旅一词,承接上片去雁,形成下上片气脉贯通,更成了以下情感的发轫



吴文英的《唐多令》言之:何处合成愁,留人心上秋”。   正因为心上秋,林黛玉才会用以泪写成的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代别离 · 秋窗风雨夕》)悱恻之句;正因为心上秋,词人将秋之情、秋之怀翻进深入、越诉越浓。 首歇两句,一问一答,其旨意在让情感向深度推进。



上片交代落晖,随着时间推延,笔走至此,时间已至中宵,可中宵时分更为凄凉, 缘自风紧霜浓露冷。 正因为风紧、霜浓、露冷—— 滋生了助清愁侵鬓角湿心头湿, 这三个动感词由表及里、由现象转为情象逐步嵌境,极为妥帖,尤其以对句收歇,更让意境延伸。



读到这样的收结句,便想到一帘疏雨湿春愁(宋 · 孙光宪《浣溪沙》)的警句。  严霜侵鬓角,冷露湿心头,就是借助动词的新颖用法,融情入景,感动人心,耐人寻味,远胜于单纯客观地写景的冷露湿枝头。 这,就是把具体景物意象和抽象的情感焊接起来,明代汤显祖评之创语之秀句《花间集》。 全篇寄意,在这两句集中点出。正如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说: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



赏析之下,再回到文本,笔者不禁想到宋 · 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是啊,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品亦是如此。 就这阙小令而言,词人立意拢靠到千古逢秋思远的窠臼,应从刘禹锡《秋词》得到启示;再之在层深翻进时,避免平铺,情调上可先抑后扬,从而生成起伏之势。


尽管如此,但仍不影响词作欣赏价值,因为全篇给读者提供了艺术鉴赏元素——注重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在布景抒情下使用了层深之法,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赋色清雅,的确是经意之作。



丁酉年荷月中浣写于淡泊轩


附:

原作选自《竹韵清幽——格律诗词》第20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