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实在是各家集大成的一个时代,此间原因此处不予赘述,我们要说的是在这个时代,前人所学得到了很好的收集整理,时人所学也更讲究出入得法。邓石如便是这样一个出入化境,悠然自得的大家。 坚若顽石,可媲美玉 邓琰,字石如,又更字顽伯,号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氏,少贫,好金石篆刻善篆。邓石如为人如同他的名字一般,傲骨耿介,遗世独立。邓石如出生寒门,幼时读过一年书,过后便辍学维持生计,十七岁以写字刻石为生,所幸祖、父皆爱书画,虽境遇贫苦,但心喜书,又有益友相伴相助,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时,更是“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如此痴狂地喜爱一件事物,邓石如能达到自成一派的境界也是自然。 【篆书文轴】 不知道是因为他对金石一物的喜爱所以才名石如,还是因为名石如才导致他对金石篆刻的痴迷。但无疑,长期的篆刻经验为他的书法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篆刻与书法向来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其中法则如同阴阳一道,互根互用。邓石如曾被推荐到江宁梅镠家学习,得益于梅镠家藏丰富,又以金石善本尤多。邓石如在此间八年,博览众书,苦研各家之所长,悉心勤练。后游历各处名山大川,访寻古人碑碣,在心中不思昼夜,手中亦反复淬炼,终自成一派。 游戏山水,畅快人世 至乾隆五十五年秋,曹文埴邀石如一同入都贺帝寿,石如不肯,独自一人,头戴草帽,脚着芒鞋,骑毛驴,仿若道行山影间的张果老,更添“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趣味。虽是布衣,但也少了尘世间的束缚,所书之笔,更添几分潇洒。 【陈寄鹤书】 厚积薄发,登高博览篆书排列整齐,转折圆钝,线条匀净细长。邓石如尊秦李斯为宗,揽各家所长,融山水之意于笔墨纸间,所书格局规整,但细观期间,又发现其间变化灵动,坚韧却不显刻板。总所周知,篆书是由象形字的发展而来,还不能完全独立成一种特殊的符号体系。故而邓石如博览众长,又游历江湖,见识广博,万事万物的一静一动皆了然于胸。能将篆书一法融会贯通,更甚者,独立一派也不足为奇。 【隶书七言联】 虽生于贫寒,但何处不可修行?书法一道,也并非定要大家教授,家藏万卷,方可成一派大家。只要你有心,天地间顶立的碑碣仍静候下一个百年。在此之前的所学,皆是成道之前的沉淀。 我们仿佛看到,邓石如骑毛驴茕茕孑行,畅游山水恣意畅快,顿悟天地灵光乍现。 小草虽居山中,也当怀远志。 作者简介:司马武当,字当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评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