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冬汤合牛膝饮加味Ⅱ糖尿病并高血压

 柴桂苓 2017-07-14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头微胀痛,咽干口燥,心烦畏热,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溲赤便秘,或见面红耳鸣,渴喜冷饮,多食易饥,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视物不清,夜尿频多,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知母、桑白皮、天花粉、茯苓、党参、川牛膝、枸杞、天麻、钩藤、杭菊各15g,麦门冬、黄芪、山药、代赭石( 先煎) 、石决明( 先煎) 、生牡蛎各30g,地骨皮、升麻、五味子各10 g,葛根、生熟地黄各20g,杭芍、丹皮各12g,黄连5g,甘草3g

随证加减:阳亢明显加羚羊角、茺蔚子、夏枯草:痰热郁滞加全瓜萎、天竺黄:烦渴多饮加石斛、重用天花粉;小便量多加山萸肉、覆盆子、益智仁、芡实;肺肾蕴热加石斛、天门冬;肾阴亏虚加黄柏、桑螵蛸、山茱萸:肾阳亏虚加仙灵脾、覆盆子、巴戟天、附子、肉桂;心悸加酸枣仁、苦参;胸部闷痛加瓜萎、薤白、檀香、川芎、红花:肢体麻木加鸡血藤、桑枝、木瓜;食滞加麦芽、神曲、鸡内金;血瘀加丹参、川芎、桃仁、红花。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于中医“ 消渴” 范畴,据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与中医的消渴病并发“ 眩晕” 、“ 头痛” 等病症相似.对眩晕与消渴病之间的关系认识有限,经后人不断的探索,才形成了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本于肾为主的病机观。消渴病合并高血压即是在这种病理过程中形成的。消渴病的基本病理是阴津亏耗,燥热偏盛,若消渴病日久,燥热损伤阴津,而致肝肾阴津不足,复因情志刺激,精神过度紧张,或忧郁、恼怒太过,而致肝失条达,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灼伤肝肾之阴,终致肝肾阴虚。因此,肝肾阴虚既是消渴的本质,也是高血压的前提。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肝肾阴虚则髓海不足,《灵枢· 海论》谓:“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 接着病机演化为阴虚阳亢,由于肝肾阴虚则水不涵木,阴虚于下而阳亢于上,脑本为清净之府,风阳上扰于脑则头痛、眩晕;病机进一步演化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由于阴阳互根,消渴病之阴虚进一步发展则阴损及阳,阴精不能充养,清阳不能上布,而发为头晕目眩,即《灵枢· 口问》谓:“ 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以阴虚为主,或兼气虚、阳虚,标实则为风阳上亢。方选用麦冬汤合牛膝饮( 宋《圣济总录》) 为主。方中黄连、石膏、知母、桑白皮擅清泻肺胃之热,泻火解毒,直折其上炎之势;升麻解毒泻火之郁,引药直达阳明;黄芪、党参、山药、茯苓益气健脾以生津,气旺则能布液润养脏腑,五味子酸涩,更配生地黄、麦门冬、地骨皮以增强清热滋阴生津之力,花粉生津止渴,葛根既生津止渴又能升胃中清阳之气,使胃阴得以滋养,而胃气又不致壅塞;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代赭石、石决明、牡蛎、杭菊、杭芍平肝潜阳,辅以熟地、枸杞、川牛膝滋补肝肾,“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丹皮凉血活血,血行风自灭;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清热泻火,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