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膀胱经腧穴及按摩

 培训班背包 2017-07-14

膀胱经腧穴及按摩

膀胱经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

《灵枢·经脉》记载: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 巅。

膀胱经腧穴及按摩:

一、睛明 眼睛明亮的法宝

睛,眼睛;明,明亮。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

【主治】泻热明目,祛风通络。主治目视不明、近视、夜盲、急性腰扭伤。

【部位】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取穴】正坐合眼,手指置于内侧眼角稍上方,按压有一凹陷处即是。

【按摩】睛明是治疗所有眼病的关键穴位,按摩时用拇指指端按揉睛明,每次双侧同时按揉2分钟左右。

二、攒竹 刮痧可治黑眼圈

攒,簇聚;竹,竹子。穴在眉头,眉毛丛生,犹如竹子簇聚。

【主治】泻热清目,祛风通络。主治头痛、口眼斜、目赤肿痛、近视、夜盲症。

【部位】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取穴】皱眉,眉毛内侧端有一隆起处即是。

【按摩】可用食指中节由内向外沿眉毛刮抹眼眶,稍用力,对治疗眼睛红肿、肿痛等热证效果通常较好,也可疏筋活络,舒眉展目。

三、眉冲 目赤肿痛找眉冲

眉,眉毛;冲,直上。穴在前发际,眉毛的直上方。

【主治】散风清热,镇痉宁神。主治眩晕、头痛、鼻塞、目视不明、目赤肿痛。

【部位】在头部,额切际直上入发际0.5寸。

【取穴】手指自眉毛向上推,入发际0.5寸处按压有痛感处即是。

【按摩】常用食指指腹按揉眉冲或用刮痧板刮拭,可治目赤肿痛、目视不明等眼部疾病,有疏风泻热的效果。

四、曲差 治疗鼻疾有特效

曲,弯曲;差,不齐。本脉自眉冲曲而向外,至本穴又曲而向后,表面参差不齐。

【主治】清热明目,安神利窍。主治头痛、鼻塞、鼻出血、心中烦闷、眼病。

【部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

【取穴】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再旁开量2横指,取前发际中点至额角发迹连线的内1/3与外2/3交界处即是。

【按摩】用食指指腹按压曲差,每次左右各1~3分钟,可缓解鼻塞、流鼻涕、鼻炎等症状。

?

五、五处 小儿惊风不可怕

五,第五;处,处所。此为足太阳之脉第五穴所在之处。

【主治】清热散风,明目镇痉。主治小儿惊风、头痛、目眩、目视不明、癫痫。

【部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取穴】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再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

【按摩】遇到小儿惊风时,用食指指腹按压五处,左右同时按压3分钟,能迅速缓解小儿惊风症状,使孩子及时得到救治。

六、承光 常按可放松身心

承,承受;光,光明。穴在头顶部,容易承受光线。

【主治】清热明目,疏风散热。主治头痛、口眼斜、鼻塞、目眩、目视不明。

【部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取穴】先取百会,再取百会至前发际的中点,再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

【按摩】以食指指腹按压承光,每次左右各1~3分钟,对头痛、目眩、鼻塞等症有特殊的疗效。

七、通天 让鼻内畅通无阻

通,通达;天,天空,指上部。穴在头部,上通巅顶。

【主治】清热除湿,通利鼻窍。主治颈项强硬、头痛、头重、鼻塞、口眼斜。

【部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处。

【取穴】先取承光,其直上2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食指按压通天,每次3分钟左右,也可用刮痧疗法,可治疗头痛、鼻塞、鼻出血、鼻窦炎等疾病。

八、络却 消除抑郁精神好

络,联络;却,返回。膀胱经脉气由此入里联络于脑,然后又返回体表。

【主治】清热安神,平肝熄风。主治口、眩晕、鼻塞、目视不明、抑郁症。

【部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取穴】先取承光,其直上4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食指按压络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分钟左右,也可用刮痧疗法,可治疗头晕、目视不明、耳鸣等症。

?

九、玉枕 头痛就刮它

玉,玉石;枕,枕头。古称枕骨为“玉枕骨”,穴在其上。

【主治】清热明目,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眩晕、目痛不能远视、鼻塞。

【部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

【取穴】沿后发际正中向上轻推,触及枕骨,由此旁开2横指,在骨性隆起的外上缘有一凹陷处即是。

【按摩】头痛时,可点按玉枕3分钟或用刮痧板由上向下刮拭此穴,刮至头皮发热,头痛就会缓解很多。

十、天柱 头脑清楚,天柱帮助

天,天空;柱,支柱。上部为天。颈椎古称“柱骨”,穴在其旁。

【主治】清头明目,强健筋骨。主治头痛、颈项僵硬、肩背疼痛、落枕、哮喘。

【部位】在颈后部,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取穴】后发际正中旁开2横指处即是。

【按摩】每天坚持按压天柱,每次连叩9下,对治疗头痛、视力模糊、头脑不清有显著疗效。

十一、大杼 颈肩不适的克星

大,大小之大;杼,即梭。第1胸椎较大,棘突如梭,穴在其旁。

【主治】强筋骨,清邪热。主治咳嗽、肩背疼痛、喘息、胸胁支满。

【部位】在上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1个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处。

【按摩】用中指指腹按压大杼,每次左右各按揉1~3分钟,可治咳嗽、发热、肩背痛等疾病。

十二、风门 防治感冒莫忘它

风,风邪;门,门户。穴居易为风邪侵入之处,并善治风邪之症,故被认为是风邪出入之门户。

【主治】宣肺解表,益气固表。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哮喘、呕吐、感冒。

【部位】在上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2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中指指腹按压风门,每次左右各按揉1~3分钟,可有效治疗各种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

十三、肺俞 哮喘病的克星

肺,肺脏;俞,输注。本穴是肺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宣肺解表,清热理气。主治咳嗽、哮喘、胸满喘逆、酒糟鼻、耳聋、小儿感冒。

【部位】在上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3个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处。

【按摩】用手掌反复摩擦肺俞,可以很快缓解哮喘。

十四、厥阴俞 保护心脏的卫士

厥阴,两阴交会之意,在此指心包络;俞,输注。本穴是心包络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宽胸理气,活血止痛。主治胃痛、呕吐、心痛、心悸、胸闷。

【部位】在上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4个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处。

【按摩】常用按摩棒轻轻拍打厥阴俞30~60下,可缓解胸闷、心痛、心悸等症。

十五、心俞 养心安神多建功

心,心脏;俞,输注。本穴是心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宽胸理气,通络安神。主治胸背痛、心悸、失眠、健忘、呕吐。

【部位】在上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按摩】按摩心俞可缓解心惊气促、心动过速、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症状。

十六、督俞 肠胃疾病的克星

督,督脉;俞,输注。本穴是督脉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理气止痛,强心通脉。主治发热、恶寒、心痛、腹痛、腹胀、肠鸣、冠心病、心绞痛、打嗝。

【部位】在上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按摩】重按督俞,可缓解心绞痛,或用刮痧板由上而下刮拭,也可用艾条灸5~10分钟,可治腹胀、腹痛等胃肠疾病。

十七、膈俞 止呕吐打嗝有特效

膈,横膈;俞,输注。本穴是膈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理气宽胸,活血通脉。主治咳血、便血、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呕吐、打嗝、荨麻疹。

【部位】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按摩】每天饭前按揉3次,每次200下,可治中风病人进食难、吃饭呛、喝水呛等症。

十八、肝俞 清肝明目

肝,肝脏;俞,输注。本穴是肝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疏肝利胆,理气明目。主治黄疸、肝炎、目视不明、痛经、眩晕、腹泻。

【部位】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2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按摩】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在双侧肝俞上做旋转运动,由轻到重至不能承受为止,每次10~30分钟,可缓解眼红、眼痛等症状。

十九、胆俞 利胆护体

胆,胆腑;俞,输注。本穴是胆腑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疏肝利胆,清热化湿。主治胃脘部及肚腹胀满、呕吐、黄疸。

【部位】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3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双手拇指点压胆俞,局部有酸、胀、麻感为佳,每分钟100次,每日3次,可治胆经疾病。

二十、脾俞 不思饮食就按它

脾,脾脏;俞,输注。本穴是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治腹胀、呕吐、腹泻、胃痛、神经性皮炎、小儿咳嗽、小儿发热。

【部位】在下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3个椎体,其上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按摩】当吃饭没胃口时,不妨按按脾俞,很快就会感觉有点饿了。

二十一、胃俞 养胃和胃

胃,胃腑;俞,输注。本穴是胃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主治胃痛、呕吐、腹泻、痢疾、小儿疳积。

【部位】在下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上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按摩】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指关节放于脾俞、胃俞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和胃降逆、健脾助运之功效。

二十二、三焦俞 腰疼不怕了

三焦,三焦腑;俞,输注。本穴是三焦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调理三焦,利水强腰。主治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腹水、肠鸣腹泻。

【部位】在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其上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按摩】常用食指指腹点揉按压三焦俞,每次3~5分钟,可缓解腰痛,保护腰椎。

二十三、肾俞 护肾强肾

肾,肾脏;俞,输注。本穴是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益肾助阳,利水强腰。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不利、水肿闭经。

【部位】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按摩】每天按揉肾俞50~100次,可补肾强身。艾灸肾俞是补肾最有效的方法,每次灸5~15分钟,可治肾疾导致的腰痛、腿痛。

二十四、气海俞 提高性致除腰痛

气海,元气之海;俞,输注。本穴前应气海,是元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益肾壮阳,调经止痛。主治痛经、痔疮、腰痛、腿膝不利。

【部位】在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1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按摩】常用按摩棒按摩气海俞,能防治腰背酸痛、腰膝无力、阳痿等症。

二十五、大肠俞 腰酸腰痛多按揉

大肠,大肠腑;俞,输注。本穴是大肠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理气降逆,调和肠胃。主治腹痛、腹胀、便秘、痢疾、腰脊强痛。

【部位】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端往里向下叩按,以小腹舒适为宜,可治腹痛、腹泻等大肠疾病。

二十六、关元俞 呵护生殖器官

关,关藏;元,元气;俞,输注。本穴前应关元,是关藏的元阴元阳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培补元气,调理下焦。主治腹泻、前列腺炎、夜尿症、慢性盆腔炎、痛经。

【部位】在腰骶部,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1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

【按摩】经常按揉关元俞,可缓解生殖系统疾病。

二十七、小肠俞 促进营养消化吸收

小肠,小肠腑;俞,输注。本穴是小肠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通调二便,清热利湿。主治腰痛、痢疾、腹泻、疝气、痔疮、盆腔炎。

【部位】在骶部,横平第1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2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

【按摩】在小肠俞附近刮痧,每次5分钟;或用艾条灸小肠俞10~15分钟,可治遗尿、遗精等生殖系统疾病。

二十八、膀胱俞 小便不利常寻按

膀胱,膀胱腑;俞,输注。本穴是膀胱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清热利湿,通经活络。主治小便赤涩、癃闭、夜尿症、遗精、坐骨神经痛。

【部位】在骶部,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3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

【按摩】在膀胱俞附近刮痧,每次3分钟,每周1次,可治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功能失调病症。

?

二十九、中膂俞 调理不孕症

中,中间;膂,挟脊肌肉;俞,输注。本穴位约居人体的中部,是挟脊肌肉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

【主治】益肾温阳,调理下焦。主治腰脊强痛、痢疾、肾虚、坐骨神经痛。

【部位】在骶部,横平第3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4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

【按摩】按揉中膂俞100次,或用艾灸,每次灸3~5次,可治腹泻疝气。

三十、白环俞 主治男女生殖疾病

白,白色;环,物名;俞,穴。本穴可治妇女白带等病。

【主治】益肾固精,调理经带。主治月经不调、遗精、腰腿痛、下肢瘫痪。

【部位】在骶部,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5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

【按摩】遗精、月经不调可用艾条灸白环俞,每次3~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日按揉100次,亦有效。

三十一、八髎 防治生殖疾病的要穴

髎,骨隙。本穴位当骶后孔。

【主治】补益下焦,强腰利湿。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腰骶痛。

【部位】在第1、第2、第3、第4骶后孔中,分别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

【取穴】俯卧,术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骶骨第1~4假棘突上,然后向外侧移行约1横指,有凹陷处取之。四指位置即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

【按摩】在八髎附近找到痛点按揉,可治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或每天擦热八髎穴。

三十二、会阳 治疗痔疮便血

会,交会;阳,阴阳之阳。穴属阳经,与阳脉之海的督脉相交。

【主治】清热利湿,益肾固带。主治腹泻、痔疮、便血、阳痿、阴部汗湿瘙痒。

【部位】在骶尾部,尾骨尖旁开0.5寸。

【取穴】俯卧,顺着脊柱向下摸到尽头,旁开0.5寸处即是。

【按摩】双手向后,手掌心朝向背部,用中指指腹揉按会阳,有酸痛感为佳,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可治腹泻、痢疾、痔疮、便血等症。

?

三十三、承扶 腿痛痔疮常找它

承,承受;扶,佐助。本穴位于股部上段,当肢体分界的臀沟中点,有佐助下肢承受头身重量的作用。

【主治】通便消痔,舒筋活络。主治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痔疮。

【部位】在股后部,臀下横纹的中点。

【取穴】俯卧,臀下横纹正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向上按摩承扶,每次左右(或双侧同时)各按摩1~3分钟。可缓解腰腿痛、下肢瘫痪、痔疮、生殖器官疼痛等症。

三十四、殷门 强健腰腿有绝招

殷,深厚、正中;门,门户。穴位局部肌肉深厚,为膀胱经气通过之门户。

【主治】舒筋通络,强腰健膝。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下肢瘫痪。

【部位】在股后区,臀下横纹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

【取穴】先找到承扶、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二者连线的中点上1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手按摩,或用小木槌等器物敲打殷门,力度适中。对腰背疼痛和椎间盘突出症状效果明显。

三十五、浮郄 快速缓解小腿抽筋

浮,顺流;郄,空隙。本经之气从股后顺流下入的穴隙。

【主治】舒筋通络。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部位】在膝后部,腘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

【取穴】先找到委阳,向上1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中指指腹点揉浮郄3~5分钟,可缓解腓肠肌痉挛(即小腿肚转筋)带来的不适。

三十六、委阳 腰背痛按委阳

委,弯曲;阳,阴阳之阳。外属阳,穴在腘窝横纹委中外侧。

【主治】舒筋活络,通利水湿。主治小便淋沥、便秘、腰背部疼痛。

【部位】在膝部腘横纹上,股二头肌腱内侧缘。

【取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外侧,股二头肌腱内侧即是。

【按摩】用大拇指点到委阳上,用力向内揉按,每次左右各1~3分钟。可降血压,治腰背痛、脑后头痛、足跟痛。

?

三十七、委中 即刻缓解腰背痛

委,弯曲;中,中间。穴在腘横纹中点。

【主治】舒筋活络,泻热清暑,凉血解毒。主治腰脊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半身不遂、皮肤瘙痒、发热。

【部位】在膝后部,腘横纹中点。

【取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即是。

【按摩】用力掐按委中20~30次,可缓解急性腰痛。

三十八、附分 颈肩不适就按它

附,依附;分,分离。膀胱经自项而下,分为两行;本穴为第二行之首穴,附于第一行之旁。

【主治】舒筋活络,疏风散邪。主治肩背拘急疼痛、颈项强痛、坐骨神经痛。

【部位】在上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2个椎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

【按摩】用力按揉或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附分,或艾灸附分10~15分钟,可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

三十九、魄户 咳嗽哮喘求魄户

魄,气之灵;户,门户。肺藏魄;本穴与肺俞平列,如肺气出入门户。

【主治】理气降逆,舒筋活络。主治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肺结核、颈项僵硬、肩背痛。

【部位】在上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3个椎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

【按摩】用力按揉魄户,可治咳嗽、气喘等肺疾。

四十、膏肓 强肾保健常施灸

膏,膏脂;肓,肓膜。在此指心下膈上的膏脂肓膜;因近于心包,故被看做心包组成部分。穴与厥阴俞平列,因名膏肓。

【主治】补虚益损,调理肺气。主治肺痨、咳嗽、气喘、盗汗、健忘、遗精。

【部位】在上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4个椎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

【按摩】颈肩痛时,可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膏肓;若是咳嗽、气喘等肺疾,可艾灸膏肓,每次灸10~15分钟。

?

四十一、神堂 胸闷心慌用力按

心藏神;穴如心神所居之殿堂。

【主治】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失眠、肩背痛、哮喘、心脏病。

【部位】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

【按摩】用双手拇指直接点压神堂,可治咳嗽、气喘、脊背强痛等;经常用按摩槌敲打神堂,可畅通气血,调理肺、胃功能。

四十二、譩譆 肩背酸痛不要怕

?,叹息声。取穴时,令患者发?声,穴位局部能动应手指。

【主治】宣肺理气,通络止痛。主治咳嗽、气喘、目眩、肩背痛、季胁痛。

【部位】在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

【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

【按摩】肩背痛时,可从上向下刮拭?;经常用按摩槌敲打刺激?,可调理背部肌肉疼痛。

四十三、膈关 矢按叩击降胃气

膈,横膈;关,关隘。本穴与膈俞平列,喻之为治疗横膈疾病的关隘。

【主治】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主治饮食不下、呕吐、胸中噎闷、脊背强痛。

【部位】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

【按摩】经常用按摩槌敲打刺激膈关,可防治呕吐、打嗝、胃痛等症;胸闷、呕吐时,可用艾条灸膈关,每次灸10~15分钟。

四十四、魂门 点压缓解胸胁痛

肝藏魂;穴如肝气出入之门户。

【主治】疏肝理气,降逆和胃。主治胸胁胀痛、呕吐、肠鸣腹泻、背痛。

【部位】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

【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2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

【按摩】用拇指直接点压魂门1~3分钟,可治胸胁疼痛、呕吐、腹泻、背痛等症。经常用按摩槌敲打刺激魂门,可保肝利胆。

?四十五、阳纲 消炎利胆佐胆俞

阳,阴阳之阳;纲,纲要。胆属阳;穴与胆俞平列,为治疗胆病的要穴。

【主治】疏肝利胆,健脾和中。主治腹泻、黄疸、腹痛、大便泻利、小便赤涩。

【部位】在下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3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

【按摩】经常用按摩槌敲打的方式刺激,可调理肝、胆、胃疾病引起的疼痛;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阳纲,可治肠鸣、腹痛、腹泻等胃肠疾病。

四十六、意舍 艾灸调理糖尿病

意,意念;舍,宅舍。脾藏意;穴与脾俞平列,如脾气之宅舍。

【主治】健脾和胃,利胆化湿。主治腹胀、背痛、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纳呆。

【部位】在下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

【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3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

【按摩】常按揉意舍,可助健脾;用艾灸方法,每次灸10~15分钟,可辅助治疗糖尿病。

四十七、胃仓 增进食欲常按它

胃,胃腑;仓,粮仓。穴犹如粮仓。

【主治】和胃健脾,消食导滞。主治胃痛、小儿食积、腹胀、便秘、水肿。

【部位】在下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

【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

【按摩】常按揉胃仓可开胃;用艾灸的方法,每次灸10~15分钟,可治腹胀、食积等脾胃病症。

四十八、肓门 腹部不适就按它

肓,肓膜;门,门户。穴与三焦俞平列,如肓膜之气出入的门户。

【主治】理气和胃,清热消肿。主治痞块、心下痛、妇人乳疾、上腹痛、便秘。

【部位】在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

【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

【按摩】腹痛、便秘,可用中指指腹揉按肓门,每次3~5分钟。经常揉按也可预防消化不良。

四十九、志室 肾虚常按是绝招

志,意志;室,房室。肾藏志;穴与肾俞平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

【主治】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主治遗精、阴痛水肿、小便不利、腰脊强痛。

【部位】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

【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

【按摩】用力按揉志室,可补肾强腰;也可以用艾灸法,每次灸5~10分钟。

五十、胞肓 腰脊疼痛多刮擦

胞,囊袋;肓,肓膜。胞,在此主要指膀胱;穴与膀胱俞平列,故名。

【主治】补肾强腰,通利二便。主治小便不利、腰脊痛、腹胀、肠鸣、便秘。

【部位】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3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

【按摩】用中指揉按1~3分钟,可改善腰膝寒冷;腰脊强痛时可从上向下刮拭胞肓。

五十一、秩边 便秘痔疾不用怕

秩,秩序;边,边缘。膀胱经背部诸穴,排列有序;本穴居其最下缘。

【主治】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痔疮、小便不利。

【部位】在骶区,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5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

【按摩】点按秩边,多防治腰腿疼痛;可用艾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可治小便不利、便秘、痔疮、膀胱炎等病。

五十二、合阳 腰脚疼痛就揉它

合,汇合;阳,阴阳之阳。本经自上而下分成两支,高而为阳。

【主治】舒筋通络,调经止带,强健腰膝。主治腰脊痛、下肢酸痛、崩漏、子宫出血、带下。

【部位】在小腿后部,腘横纹下2寸,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

【取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直下量3横指处即是。

【按摩】从上向下刮擦合阳及其周围,可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痔疮。

?

五十三、承筋 小腿痉挛揉承筋

承,承受;筋,筋肉。穴在腓肠肌处;这是小腿以下承受其以上部位的主要筋肉。

【主治】舒筋活络,强健腰膝,清泻肠热。主治腰痛、小腿痛、急性腰扭伤、腿抽筋、痔疮。

【部位】小腿后侧,腘横纹下5寸,腓肠肌两肌腹之间。

【取穴】俯卧,小腿用力,后面肌肉明显隆起,中央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用手轻握小腿侧部,拇指在小腿后,四指在腿侧,以拇指指腹揉按,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可治疗痔疮和小腿痉挛。

五十四、承山 腿脚抽筋不再来

承,承受;山,山巅。腓肠肌之二肌腹高突如山,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

【主治】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主治痔疮、便秘、腰背疼、腿抽筋、下肢瘫痪。

【部位】在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取穴】俯卧,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摩承山,力度由轻到重,然后用手掌在穴位四周搓擦,令皮肤感到发热,以此方法可治疗小腿抽筋。

五十五、飞扬 迅速缓解腿疲劳

飞,飞翔;扬,向上扬。外为阳,穴在小腿外侧,本经从此处飞离而去络肾经。

【主治】清热安神,舒筋活络。主治腰腿痛、小腿酸痛、头痛、脚气。

【部位】在小腿后侧,昆仑直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

【取穴】先找到承山,其下1横指再旁开1横指处。

【按摩】用食指、中指指腹揉按飞扬1~3分钟,可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等疾病。

五十六、跗阳 脚踝肿痛揉揉它

跗,足背;阳,阴阳之阳。外为阳,上为阳;穴在小腿外侧足背外上方。

【主治】舒筋活络,退热散风。主治腰、骶、髋、股后外侧疼痛。

【部位】在小腿后外侧,昆仑直上3寸,腓骨与跟腱之间。

【取穴】平足外踝向上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节刮按跗阳1~3分钟,对外踝肿痛、脚麻痹等病症具有明显疗效。

?

五十七、昆仑 脚踝疼痛多拿捏

昆仑,山名。外踝高突,比作昆仑,穴在其后。

【主治】安神清热,舒筋活络。主治头痛、腰骶疼痛、外踝部红肿、足部生疮。

【部位】在踝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取穴】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

【按摩】拇指弯曲,用指节由上向下轻轻刮按1~3分钟,对腿足红肿、脚腕疼痛、脚踝疼痛等具有疗效。

五十八、仆参 牙槽脓肿有奇效

仆,仆从;参,参拜。穴在足跟外侧,参拜时此处易显露。

【主治】舒筋活络,强壮腰膝,散热化气。主治牙槽脓肿、下肢痿弱、足跟痛、精神病。

【部位】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取穴】昆仑垂直向下量1横指处。

【按摩】牙槽脓肿的初期,按压仆参会有疼痛感。常按此穴,一般不太严重的患者都会好转。

五十九、脉 安神宁心治失眠

申,伸展的意思;脉,经脉。指其可治经脉之屈伸不利、气郁而呻等症,且可内应膀胱之本府也。

【主治】镇惊安神,止痫宁心。主治失眠,癫狂,痫症,中风,偏、正头痛,眩晕。

【部位】在踝部,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取穴】正坐垂足着地,外踝垂直向下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按摩申脉可缓解头痛、眩晕、腰腿酸痛等症状;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1~3分钟,可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

六十、金门 急性腰痛就按它

金,阳之称;门,门户。穴是阳维脉的始发点,故又被喻为进入阳维脉的门户。

【主治】通经活络,安神开窍。主治腰痛、足部扭伤、晕厥、牙痛、偏头痛。

【部位】第5跖骨粗隆后方,骰骨外侧凹陷中。

【取穴】正坐垂足着地,脚趾上翘可见一骨头凸起,外侧凹陷处即是。

【按摩】在金门痛点处点按2分钟,可即时缓解急性腰痛;常用拇指指腹揉按金门,每次1~3分钟,可调理头晕目眩等症状。

?

六十一、京骨 常按多掐保健康

京骨,是第5跖骨粗隆的古称。穴在第5跖骨粗隆外侧。

【主治】清热止痉,明目舒筋。主治头痛、眩晕、膝痛、鼻塞、小儿惊风。

【部位】在足背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沿小趾长骨往后推,可摸到一凸起,下方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端轻轻掐揉京骨,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疗头痛、眩晕、鼻塞。

六十二、束骨 推按束骨防感冒

束骨,为第5跖骨小头之古称。穴在第5跖骨小头外下方。

【主治】通经活络,清头明目。主治头痛、目赤、耳聋、痔疮、下肢后侧痛。

【部位】在足背外侧,第5跖趾关节的近端,赤白肉际处。

【取穴】沿小趾向上摸,摸到小趾与足部相连接的关节,关节后方皮肤颜色交界处即是。

【按摩】用按摩棒按压束骨,每次100下,每天3次,可治疗头痛、项强、目眩等头部疾病。

六十三、足通谷 温阳散寒治阳虚

足,足部;通,通过;谷,山谷。穴在足部,该处凹陷如谷,脉气由此而通过。

【主治】清热安神,清头明目。主治头痛、头重、目眩、鼻塞、颈项痛。

【部位】在足趾,第5跖趾关节的远端,赤白肉际处。

【取穴】沿小趾向上摸,摸到小趾与足掌相连接的关节,关节前方皮肤颜色交界处即是。

【按摩】常按足通谷,可治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

六十四、至阴 纠正胎位第一穴

至,到达;阴,阴阳之阴。阴,在此指足少阴肾经。此穴为足太阳膀胱经末穴,从这里可到达足少阴肾经。

【主治】理气活血,清头明目。主治头痛、鼻塞、遗精、胎位不正、难产。

【部位】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取穴】足小趾外侧,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其交点处即是。

【按摩】掐按至阴可纠正胎位不正,或艾灸此穴,每日灸1次,每次10~15分钟,以足小趾皮肤潮红为度。灸前排空小便,松开腰带,以利胎儿活动。

?

欢迎关注《91健康助手》

伴随着亚健康人群和各种职业病人的猛增。城市精英阶层(35岁到55岁年龄段人群)由于长时间超强度,超负荷工作,大面积出现了例如腰、椎、肩、颈等骨骼的疼痛、疲劳等职业病问题。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生心健康,关注91健康助手,关注大健康资讯,了解和预防亚健康!

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详细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