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世界百年华诞】海派民俗专家秦来来讲述“大世界”的前世今生

 云游看天下 2017-07-14

  1917年7月14日,上海人家喻户晓的“大世界”正式开幕了。

  转眼,又到了2017年7月13日晚上——“‘大世界’100岁生日”的前夕,海派民俗专家秦来来先生来给我们讲讲“大世界”的前世今生。



“‘大世界’的前世今生”讲座在解忧艺术空间举行


“大世界”的前世今生

秦来来

海派文化的沪语情结

  老上海个事体,肯定要讲上海闲话。比如说我原来在广播电台工作,经常到外地去采访,北京去的最多,为什么呢?因为北京全国性的会议最多。我记得八十年代初,到北京采访全国戏曲规模演出,这天大概是国庆之前的9月天,这时候北京已经风凉了,但在剧场里还是蛮热的。坐在我隔壁的女同志拿着扇子在扇,结果这位同志手酸了,就往胸口一放,我想问她借扇子,就说请你嫁(音)给我好吗?我又没有惹她,“我就是闻闻(音)她”。

  今天讲到我们上海地区的民俗风情故事,我觉得一定要用我们上海话来表达。比如说“”,今天大家吃过晚饭过来,到解忧艺术空间一起来交流,这个“吃”上海话表达的内容实在太丰富,比如说前两天我看到一个朋友虎着脸,“怎么了?”“不谈了,单位里的领导‘吃排头’(音)”。还有“吃官司”也是“吃”,还有“吃生活”。我们小时候是没有私人房子的,基本上都是租国家的房子住的,那么房子要换怎么办呢?只能换的,不能买的。电线杠上贴一张单子“任意调房”,我一个亲戚30平方调人家20平方,我说“你有毛病”?他说“我吃伊一个地段,懂吗?”,地段也可以“吃”的。所以上海话的“吃”放在北方,他们就不能理解了,今天我讲讲老上海的东西,一定要用上海话跟大家沟通,可能听起来更加亲切一点。

秦来来在现场

“大世界”的点点滴滴

1

上海的开埠和海派文化的形成

1893年上海开埠50周年

  今天主要跟大家讲大世界,讲到大世界呢,一定要从海派文化的形成讲起。

  十七世纪,随着蒸汽机的诞生,工业革命蓬勃兴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遇到发展瓶颈,他们开始殖民运动,把目光扩展到中国。1840年英国人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政府割地赔款,开放口岸,上海是其中之一,于是1843年,上海开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枪炮打开中国国门,在口岸分割“租界”作为他们在中国的领地,英租界由英国政府管理,法租界由法国政府管。

  “租界”确立,外国人就进来了,带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带来大量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煤气、自来水、电灯、电话等等,大大提升了上海生产生活的能力。工业发展需要工人帮助生产,除了上海本地人,周边省市甚至全国的移民都来了,广东人、绍兴人、宁波人、江苏人……这样一来,上海变成了华洋杂居,五方杂处。各方文化冲撞融合、优胜劣汰,达到求同存异,和谐共融,就像“上海”的名字,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形成了上海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兼容并包,思想文化自由活跃。共产主义思想首先在上海传播,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成立。西方的交响乐、电影、话剧,外地的绍兴独板(谐音)、淮剧,都在上海和平相处。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地界号称“远东百老汇”,有100多家剧场,嵩山、长城、大众剧场、国泰大戏院等等,其他娱乐项目,赌博、跑马厅、跑狗厅、跳舞厅都有,各种不同的需求都能在上海得到满足,上海的娱乐业得到了充分的繁荣发展。







现场观众座无虚席

2

黄楚九的发家

黄楚九

  这么多各种不同的文化样式,能不能汇聚在一个地方,只要跑一个地方都能满足到了呢?当时是没有的,黄楚九想到了,他办成功了。

  黄楚九是大世界的创始人。他是宁波余姚人。黄楚九父亲是做医生的,家里蛮有实力的,他母亲是二房太太。大房的两个儿子不大争气,吃吃玩玩,不肯读书也不肯动脑筋。但黄楚九这个小孩从小读书聪明,也比较文静,他经常坐在父亲旁边看父亲怎么看病,所以他父亲觉得我这个衣钵可以传给儿子。但没有想到黄楚九运气不好,15岁这一年,他父亲突然去世了。大家知道,当家人活着,二房总归是比较受宠,但当家人一走,大房的就出来了,排挤二房,钱也少了,吃得差了,用品也扣得比较紧了。这个时候上海和宁波之间流通比较多,黄楚九的邻居经常讲上海怎么怎么好,他觉得在上海只要弯腰就能捡到钱。所以黄楚就与母亲提出到上海去,他母亲说“上海,我们又没有亲戚,又没有朋友”,但是黄楚九比较聪明,于是下定决心到上海来。

  到了上海以后,黄楚九在城隍庙摆了一个眼药摊,给人家看眼睛。当时,红眼睛、沙眼这种眼病很多。黄楚九这个眼摊子,价格低,再加上黄楚九做事认真,所以生意很好,做到后面有一些小的积蓄。黄楚九头脑比较活络,他认了张讯的小老婆做干妈,张讯死了以后,黄楚九这个人长得好嘴又甜,干妈很喜欢他。有一次黄楚九说,干妈,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我想跟你调点头寸“300银元”,黄楚九早就有准备了,拿出一张借条说道:“一个月连本带利还给你”。不到半个月,黄楚九连本带利送到干妈手里,干妈一看这个小孩好,讲信用并很会做生意,所以干妈心里非常开心。

  过了一段时间,黄楚九要开一个中法大药房,因为金陵东路叫法大马路,是法租界。从延安路朝南是法租界,法国人的大马路,法国领事馆的这条马路,就是现在金陵中学,因此法国领事馆的这条马路叫法大马路。后来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因为英国的大马路已经有了,法国人的这个叫法大马路,他开在法大马路叫中法大药房。但缺点钱,又去找干妈了,干妈,我跟你商量一件事情,我想跟你调点头寸,黄楚九又是伸出三根指头“3000元”。3000等于身家性命都在里面了,以前银行都没有的,没有人去存钱的,这3000元钱,相当于这个老太太一生的积蓄在里面。黄楚九也有准备,他拿出一张地契,这块地方我已经弄下来了,我要开一个中法大药房,就像一张房产证一样的,把这个地契给了干妈,干妈觉得他有脑子,可以做大事,所以干妈把3000元借给他,于是黄楚九越做越大,卖起了艾罗补脑汁,实际上就是维生素糖浆。这时候三十年代夜生活比较多,白天要上班,头痛脑涨,黄楚九就开出这个,号称是跟法国博士合作的,而且价格卖得也不贵,效果又好。有一天,一个二十几岁的外国小伙子跑到黄楚九办公室,门一推说道:“黄老板,你好,我是艾罗博士的儿子”。黄楚九想碰到“赤佬”了,没有艾罗博士这个人的,黄楚九聪明,知道碰到“敲竹杠”的了,但是黄楚九不动声色的说:“你好你好,今天晚上我给你接风。”晚上黄楚九把上海报纸记者都请来:“这位是我合作伙伴艾罗博士的公子”,第二天报纸就登出来了。这则广告起到多大的效果啊,人们更加觉得这个是真的了。后来,黄楚九把这个小伙子叫到办公室,门一关,“你这种小子我见得多了,我现在告诉你两点,第一我给你1000元,你滚出上海。第二,你不要让我看见你,让我看见了,就把你赶走”,这个小子本来是敲竹杠的,就拿着1000元跑了,但黄楚九的广告做得非常好。聪明的人做一件事情要三思后行,假如一吵,记者一登就完了,于是他就反过来做。

听众们认真听讲

3

大世界的由来

  黄楚九在城隍庙摆摊时看到过有卖梨膏糖的,一边唱一边卖,围上去的人很多。黄楚九觉得可以用这种娱乐形式吸引人。恰巧碰到一个刚从日本东京回来的朋友,对黄楚九说:“黄老板,我在东京看到游乐场生意好得不得了。”黄楚九马上根据朋友描绘的形象,准备办游乐场。他选了一个地方,位于英大马路,就是现在的七重天宾馆,这是一个五层楼高的砖木结构的京戏剧场。后来在剧场的顶上造了一个玻璃棚,四面透光,号称“楼外楼游乐场”。1912年,上海南京路还没有什么很高的建筑。玻璃棚朝东可以看到黄浦江,号称“望江厅”,往西可以看到跑马厅,在里面东西南北都是景。而且黄楚九从日本引进了一部小电梯,由一人开电梯,可乘两人。上海人排队都要乘这个电梯。晚上生意非常好!后来,英国公务局发了一张拆迁通知,只好眼睁睁看着摇钱树被斩掉,这就是黄楚九的一起一落。


上海大世界旧样

  1915年二办新世界,黄楚九不死,想找地方开游乐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又碰到一个姓竺的绍兴人,这个人帮过经润三做策划,由他认识了经润三。经润三手里钱非常多,南京路上赫赫有名的房地产大户,工部局里面的华人董事,但不知道投资什么。黄楚九有想法,但没地没钱。这两个人一拍即合。黄楚九很早就看中了南京路西藏路,新世界这里,当然不是现在的新世界,是新世界的对面,是原来黄浦区少年宫的这个地方。1915年12月新世界游乐场开放,三层楼,七八个剧场,生意非常好,供应各种丰富小吃。黄楚九把日本的一套都搬过来了,游客在里面看的、吃的都有。

  但不久经老板去世了。事业自然交给他的老婆汪国贞,她是上海有名的女流氓。经润三在世时,看到新世界开得这么好,都想分杯羹,但之前说好不给家里人插手。于是汪国贞就把黄楚九请到办公室,她装出一幅很无奈的样子,“黄老板,我们当家人死了,我也没有什么能力,要不这样子,新世界我退出来,你去做。”黄楚九懂了,你炒我鱿鱼。因为黄楚九股份是20%,经润三是80%,明摆着拿着钱走路。临走的时候,他扔下一句话,“要么不搞,要搞就搞得比你大”。这是二起二落,还有一起。黄楚九说动了法国领事甘司东,要下了延安路西藏路的地,是最最靠近英租界,人气比较旺,一边投资一边造大世界。

“大世界”的娱乐项目众多

  1917年7月14日大世界正式开张,也就是说2017年7月14日(今天)大世界100岁了。四层楼的建筑,十几个剧场,规模大大超过了新世界,他瞄牢当时社会上什么东西千奇百怪,就出去找,找到了以后放到大世界。黄楚九打广告,请来日本野人表演吃花。上海人都来凑热闹了,花要买里面,不能带进去,黄楚九又赚钱了。最最吸引人的是哈哈镜。讲到12面哈哈镜,在“文革”期间差一点敲掉。最后,12面哈哈镜在老工人的保护下一直放到现在。

  那么这12面哈哈镜到底来自哪个国家的?我查了大量的资料,没有看到这12面哈哈镜到底从哪个国家买回来的。不过,后来听说比利时卢森堡要来回购这12面哈哈镜,这是不可能被买回去的。当时的大世界就是一个戏曲大杂烩,一张门票就可看到京剧、沪剧等各种地方戏曲,所以后来大世界主要是作为中国各地方戏曲的展示。

12面哈哈镜是大世界的经典记忆

“大世界”成为民俗性和地标性的典型

  大世界要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我们国家有许多的戏曲剧种,又被联合国承认为非遗,有国家级的,也有地方级的。

  2017年7月14日,大世界100岁了,我们非常欢迎在座的各位有空去看看现在的大世界,回忆一下你们心目中的大世界,看看跟你们心目中有没有距离。

上海大世界成为地标性建筑

听众互动

听众1

  大世界是我们上海的一张名片,我们以前是住嘉定的,我们嘉定有一个戏剧团,金山也有类似的。每个区的剧种可否通过大世界来展示?像现在90后等小一辈都是玩手机的,互联网的,他们还会去看传统的东西吗?

秦来来

  我当初参与大世界工作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想法,现在90后,甚至00后,他们的时代我们这一辈已经无法想象了,但是无论怎么样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不能变的,00后和50后、60后、70后靠什么纽带来连接呢?就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这个文化是连接我们几代人的纽带。那么大世界应该成为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纽带,你来到大世界,可以看到我们的上一代的文化消费是怎么样的,中国的京剧是什么?一定要到舞台上看,才会有亲身的感受。

听众2

  我们曾经经过大世界但没有进去,我在外面兜了一圈,门面开了各种店。我们小时候去每个地方都要排队的,但现在我想要带我小孩去,里面有真正吸引她的东西吗?,所以我觉得大世界要吸引这种小朋友进去,我估计要走很长一段路。

  秦来来

  刚才我讲座里也讲到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智慧,我们要相信他们的智慧。第二,希望你自己去看。

秦来来与听众互动

秦来来与听众合影留念

  最后有一位听众的评论令我们听来动容惋惜,他说:







  2017年7月14日是上海大世界开业100周年,它曾经是上海滩地标,也是海派文化的代表。今晚在新天地解忧艺术空间,听民俗专家秦来来老先生讲:“大世界的前世今生”。全程沪语妙趣横生,苏杨杭甬开口即来;虽然两个小时的海派清口听得十分过瘾,但还是觉得大世界的这种表现形式在互联网时代是否具备更大的吸引力?毕竟它承载着文化传播的使命,希望大世界可以随着时光的流逝经久不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