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编辑?黑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主持人:一般学书法,往往都说“取法乎上”,就拿楷书来说,都推荐临习唐代楷书,颜体,柳体,或者是欧体,但是后来有一些楷书其实是比颜柳欧三家的字好看的,比如黄自元的楷书,还有现在现今田英章先生的楷书,他们的字从上面三家的字中又做了改进,应该更完善啊,为什么一般不会推荐临他们的楷书,有什么问题吗? 欢迎各位今天参与我们的「圆桌谈」,我们一起讨论下今人的书法到底可不可以学?欢迎各位方家在留言区留言讨论,期待您的参与! 圆桌主题 今人的书法到底可不可以学提问人:匿名 左边颜真卿书法 右边田英章书法 甲方观点 今人书法是可以学的发言人:田英章 坦率地讲,就我们当今社会现实来看,特别是当今书法的现状,我们不可以学习今人的书法,包括不可以学习我本人的书法。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的书法,还远远地落后于我们的古人。 但是如果从学术角度讲,同时代人可以不可以学习同时代人的书法呢?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拿欧阳询来说,历史上很多书法大家都学过欧阳询,历史证明学欧阳询是正确的。既然唐以后的人学欧阳询是正确的,那么与欧阳询同年代的人学习欧阳询,是不是也是正确的呢?凭我们现有的资料来看,即使是在盛唐,书法虽然极为昌盛,但当时的欧阳询也是位佼佼者,也是位出类拔萃的大师级的人物,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认可和拥戴,这一类的记载很多,我们不在这里赘述。这也就是说,既然后人可以学习欧阳询,与欧阳询同年代的人,没有理由不可以学他。 如果说同年代的人不可以学同年代人的书法,那么与欧阳询同年代的人就应该去学王羲之了,如若这样,那么我们是否再接着问,与王羲之同年代的人可以不可以学王羲之呢?据我们所知,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也是难有超越者的,绝对是一流的、顶尖的圣手。既然是一流的、顶尖的,与王羲之同年代的人学习王羲之又有何不可呢?更何况历史上那些书法大家,也都有向同时代人学习的经历和历史记录,既然历史上前辈们可以,我们现在又有何不可以呢? 不过,向同时代人学习,这里有两个关键的问题必须要搞清楚。 一、被学者的书法到底好不好?被学者的书法可以不可以当作他人的师范?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书法水平的高与低、好与坏,没有一个看得见、摸的着的标准,它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书法的优劣,历史上都是以多数人的认可为原则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甚至王羲之,在历史上都曾有人批评过,但是因为多数人认可,他们就成了大家,历史就确立了他们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所以,被学的人的书法好不好,是一个首先要搞明白的大问题。 但是仅书法好,是不是都适宜别人来学习呢?不一定!郑板桥、金农、徐渭、康有为,以至更早的张旭的书法,虽均为上乘,都是大家手笔,极具高深的艺术造诣和强烈的观赏性,但是并不一定适合大多数、特别是初学者来学习。清杨钧说:“凡面目特异者,其道必小,字之冬心、板桥一入藩篱终绝出路,小道数载可成,中庸百年莫尽。”话虽然武断了些,但也不无道理。锺、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是大道,是中庸之道,他们的字我们可以学,可以作为我们的师范,它可以使我们走向一个宽广的大路。而郑板桥、金农、徐渭、康有为几位大师的书法,观赏、研究都没有问题,但并不一定适合于教与学,不一定成为我们的合适的样板,我们总不能让全国学书法的青年人都去“乱石铺街”,都去“癫狂”吧?所以我们说,并不是所有的、高水平的字都具有师范作用。 二、我们学了以后,写出来的字到底好还是不好?这也是个多数人认可不认可的问题,如果多数人认为你的字经过学习确实进步了,那么无论是学的今人的还是学古人的,都是正确的,反之则应另找原因。 谈到这里,总有些对书法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喜欢强调“取法乎上”的问题,认为只有向最高层的书法大师学习,才可以“乎上”。我们认为,从原则上讲这句话没有错误,但是如果按照这个观点去做,怕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假如一个初学者,连最起码的基本笔法都不懂,让他去学王羲之,他就能“乎上”吗?如果让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学张旭的狂草,他能取上什么“法”呢?所以,不要把一个问题极端化。 因此,古人好的书法要学,今人好的书法也要学,只要可以成为我们的师范,我们学了后大家都说好,都是可以学的。并且和今人学习如遇到困惑,还可以当面请教和询问,这是学习古人所没有的优越的条件。 乙方观点 今人书法是不可以学的发言人:不亦乐乎 为什么说今人书法是不可以学习的呢?因为今人的书法艺术水准没有经过历史的沉淀,其评价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不能确定其真正的艺术价值。而恰恰相反的是古人的字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洗练,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其中哪些真正有艺术水准,哪些浪得虚名,就慢慢澄清了。在已有历史资料的范围内,历史澄清一切。所以还是练古代的经典碑帖是正确学习书法的方式。 ▲钟繇《宣示表》 至于黄自元的字,初看是好看,但是不耐看,因为力度不够,笔画有点轻飘,其整体艺术水平不是很高。田体虽然水平也不错,笔画力度和变化都还可以,但是字的结构略带美术字、印刷体的意味,这就导致美感不足。跟古代经典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只是看其表面感觉好看就是好,这只是很表面的层面。其实,书法之美,更多的不是看出来的,而是写的时候体会出来的。当眼光高了,看也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写。 ▲颜真卿《麻仙姑坛记》 中国传统艺术往往是“娱己”大于“娱人”,注重自身修炼,陶冶身心。练习书法使人长寿。练习书法需要运“气”、发“力”,其原理类似气功,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水平越高,越有此功效。所以古今书法家往往长寿。学国画使人身心舒畅,特别是山水画,烟云供养,酣畅淋漓,天人合一,身心舒畅。中国艺术是陶冶身心为主,同时作品带给观者美的感官享受。所以不能单单以看上去好看为标准。 选字帖还是选古代的经典名家、经典碑帖比较保险,比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王羲之、王献之、董其昌……等等,还有一些比较高水准的魏碑,比如《始平公造像记》等等,都不错的。这些经典大家的字,无论从笔画、结构、变化、章法等来推敲,但是具有非常经得起品味的美感的,有着经得起推敲的艺术水准的,越学越觉得其复杂。而现代的和古代普通书法家的则是越学越觉得其简单,区别就在于此。 ▲欧阳询《心经》 学中国传统艺术,包括书法,有一个规律就是:取法于上,得其中,取法于中,得其下,取法于下,更下之。意思是以上等水平为师,学得的是中等水平;以中等水平为师,学得的是下等水平,如果跟下等水平学,学出来的只能是更低水平的了。所以,取法乎上,取法宜高不宜低。选哪一家来学,就要慎重。选字帖的水准要高,这样练出来的眼光就高,即使手头功夫暂时低点,由于审美层次到位,经过练习始终可以追上来。但是如果一开始选的字帖水平比较低,就会造成眼光偏低,由于审美层次偏低,手头功夫就难上升上去。很多时候眼光都是先入为主的,所以特别是入门现在的起点字帖水准一定要牛。 ▲苏轼《小楷黄庭经》 先集中学一家,待到一定的成就之后,广取百家之所长,才能不断前行,永无止境。现代的书法家,当你水平提高到一定的水准之后,可以适当吸取其优点,但是绝不适合入门进行学习和巩固阶段进行学习。 好了,今天的「圆桌谈」就到这里了,相信正在观赏的您,也有很多想法,所以尽快留言参与我们吧! 你的留言不只代表你,也代表一个群体。 留言。参与。见证者…… 学书法很多疑惑很难解?推荐●问问方家。学书法少走弯路! 戳原文,马上解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