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高尿酸血症(HUA)呈现高流行、年轻化、男性高于女性、沿海高于内陆的趋势。 HUA 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代谢综合征、2 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慢性肾病等)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发生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和根本原因,没有高尿酸血症的存在就没有痛风的发作。 何时开始降尿酸治疗? 有研究表明,血尿酸>420umol/L 时,一年的痛风复发率为 40%,<300 umol/L 时,痛风的复发率则不到 10%。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制定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者,应同时进行生活指导及药物降尿酸治疗,使尿酸长期控制在 360umol/L 以下,对于有痛风发作的患者,则需将尿酸长期控制在 300umol/L 以下,对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者无心血管伴发疾病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对于此类患者仍需相应的干预。 治疗切点为:男性血尿酸>420umol/L,女性血尿酸>360umol/L。 降尿酸持续达标要求:无痛风石者<360 umol/L,有痛风石者<300 umol/L。 降尿酸药物如何选择? 1. 目前降尿酸的药物主要有:(1)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等(2)促肾脏尿酸排泄药物:常见药物有苯溴马隆,丙磺舒等(3)促进尿酸分解药物:普瑞凯西,拉布立酶等。
2. 其他兼有降尿酸的药物:可根据疾病优先选择,用之则「一箭双雕」。(1)降压药中的氯沙坦和氨氯地平,(2)调脂药物中的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3)降糖药物中的二甲双胍(联合用药)。 3. 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的排出,代表药物有碳酸氢钠。
4. 消炎镇痛药物主要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或者慢性痛风降尿酸治疗的同时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急性痛风期首选药物为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
急性期:成人常用量为每 1~2 小时服 0.5~1 mg(1~2 片),直至关节症状缓解,达到治疗量一般为 3~5 mg(6~10 片),24 小时内不宜超过 6 mg(12 片),停服 72 小时后一日量为 0.5~1.5 mg(1~3 片),分次服用,共 7 天。 预防:一日 0.5~1.0 mg,分次服用,但疗程酌定,如出现不良反应应随时停药。而一般临床原则为:小剂量,早使用。发作早期使用,开始先服用 2 片(1 mg),1 小时后再服用 1 片,12 小时后规律用药,一日 2~3 片。 注意事项 1. 有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下降越快,痛风的复发几率越高,故需缓慢降之。 2. 在使用降尿酸药物之前 2 周和降尿酸的过程中可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其他消炎镇痛药物来预防痛风的反复发作。 3. 人体的尿酸 80% 是内源性的,是由于人体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和凋亡后分解产生的。饮食来源仅仅占 20%,因此单纯的饮食控制并不能很好的降低血尿酸。 4. 别嘌呤醇有引发超敏反应的风险,一旦发生临床致死率高,应特别注意。别嘌呤醇相关的严重超敏反应与白细胞抗原 HLA-B 5801 密切相关,亚裔人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白人,故而发生超敏反应的风险更大。因此,建议亚裔人群在应用别嘌呤醇前,应该进行 HLA-B 5801 快速 PCR 检测。如阳性则选择非布司他。 5. 苯溴马隆有可导致肝功能衰竭的风险,另外苯溴马隆不能用于有尿路结石的患者。 6. 碱化尿液,维持尿 PH 值 6.2~6.9。 痛风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外源性尿酸的形成和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 痛风患者多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故肥胖者应限制膳食热能以减低体重,以接近或稍低于理想体重为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减重应循序渐进,以免引起体脂分解,产生大量酮体,抑制尿酸排泄,从而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热能供给一般为每天每公斤体重25 ~ 30千卡。 2. 适量限制蛋白质 因食物中的核酸多与蛋白质合成核蛋白,存在于细胞内,故适量限制蛋白质供给可减少嘌呤的产生。其供给量以每天每公斤体重0. 8 ~ 1. 0克或每天 50 ~70克为宜。优质蛋白质可选用不含或少含核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但不宜饮酸奶,因其含乳酸较多,会阻滞尿酸排泄。尽量不食用肉、禽、鱼类。若发生痛风性肾病,则应根据尿蛋白丢失和血浆蛋白质水平适量补充蛋白质,但在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3. 适量限制脂肪 脂肪有阻碍肾脏排泄尿酸的作用,应适当限制,每天宜控制在50克左右,以植物性油脂为主。 为控制总能量,碳水化合物不宜摄入过多。尤其要限制单双糖,如蔗糖、蜂蜜、果汁等,因其含果糖较高,而果糖会增加血尿酸水平。 宜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及矿物质的成碱性食物,有利于尿酸的溶解与排出,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嘌呤含量较低的品种。由于痛风患者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肾病,故应限制钠盐摄入,通常用量为每天2 ~ 5克。 6. 多饮水 宜多饮白开水和碱性饮料,入液量应保持每天2000 ~ 3000毫升,以维持一定的尿量,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防止结石生成。为防止夜尿浓缩,可在睡前或半夜饮水。 7. 避免高嘌呤食物 尿酸是嘌呤代谢后的产物,多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会导致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发作,故痛风患者应长期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一般把食物嘌呤含量分为3个等级:嘌呤含量超过150毫克 /100克的食物,不论急性期还是慢性期均不能选用,如猪肝、牛肝、鸡肝、鸭肝、猪大肠、白带鱼、乌鱼、牡蛎、蚌蛤、香菇等;嘌呤含量在50 ~ 100毫克 /100克的食物,如其他动物内脏、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兔肉、肉汤、草鱼、鲤鱼、白鲳鱼、鲢鱼、虾、黄豆、黑豆、杂豆、豆干、花生、腰果、白芝麻、黑芝麻、银耳等,急性期仍不宜选用,慢性期可适当放宽;允许患者每日摄入低于100克的肉类食物,且宜煮沸弃汤后食用。 8. 避免刺激性食物 酒精可使体内乳酸增多,抑制尿酸排出,并促进嘌呤分解,使尿酸增高,诱发痛风发作,故应禁用各种酒类。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发作,应尽量少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