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在中国13

 山佳国学谭 2017-07-15
61、做人的根本标准——传统文化在中国 
    做人的根本标准是区别于动物的本性。人的本性应是随着人类社会逐渐脱离动物界,在与自然界相适应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发展、完善的,当下仍在完善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性本善”,是人类脱离动物的基本心里特征(同样如《圣经》中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而知羞恶的故事也就是性本善的表现)。
62、人性对欲望的制约——传统文化在中国 
    人类历史与个人成长史,就是欲望与人性这两只无形的手在左右。主要表现为恶的欲望与人性的善的比例在发生着变化,总的趋势是:善的比例在逐渐的增大;欲望在人性的制约下,恶的比例在逐渐的缩小,但人的欲望中恶的成分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还是占有支配的地位,同时人的本性善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这个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附:善恶谭)。
63、命运掌握在人的手里——传统文化在中国 
    人(人类)的命运是在“欲望”与“人性”这两只无形的手左右中。那么到底是谁之手那?不同的文化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按地域曾经产生过: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等;按宗教曾经产生过:佛  教、基  督 教、伊  斯  兰教等,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神之手”在左右这人(人类)的命运。唯有中华文化把左右人(人类)的命运掌握在人的自己手里——修身。
64、东西方文化的区别——传统文化在中国 
    对人欲望的制约,不同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思想。基  督 教认为人类有“原  罪”,因此,产生了赎 罪的思想,通过赎 罪,目的是制约遏制人恶欲的产生;儒学认为人的本性善,因此,产生择善而从的修身思想,通过修身,目的同样是制约遏制人恶欲的产生。东西方文化的目的是一致的,而赎 罪也有修身之意;区别在于:“原  罪”侧重于欲望;修身侧重于“人性”。
65、儒释道的共同点——传统文化在中国 
    修身并不是儒学专有的思想,儒学的修身侧重:通过博学诚意正心与约之以礼,而达到感悟人本性善的修养身心的境界;道学的修身侧重:通过虚极守静抱朴寡欲,而达到悟道的境地;佛学的修身侧重:戒、定、慧,而达到外放弃世俗物、内放弃欲望、心绝对止息而证悟真谛的目的。共同点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遏制人恶欲的产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