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彻底的赚钱方法三;周泳杉主讲

 云水禅心688 2017-07-15

 刚刚讲到一个称职的企业家,怎麽样才能算有德?一定要做到作之君的标准,这非常的重要。什麽是作之君?怎样做才能把「作之君」做圆满?其实我们这几天在这课程当中,跟大家一直谈到这样的观念,《弟子规》教我们就是三个字,叫学做人。有个企业家,记者问他,你怎麽做让你成为这麽成功的商人?他回答这个记者,我很怕人家这样问我,我很怕人家跟我这样定位。定位我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说我很怕。为什麽?首先我是一个人,然後我才能成为一个商人。

 

所以作之君容不容易?一个人做领导容不容易?不容易。这几天一直在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以身作则。要作之君,最重要的要以身作则,四个字太深奥了。有个学校在倡导学生不能染头发,结果推行了一个学期没有效果。老师疲於奔命,都是在检查学生有没有染头发。有的是染在里面,把它盖起来,下课的时候,再把它拿出来。都很苦恼,怎麽没效,怎麽推行一个学期,还有人染头发。回到了办公室之後,坐下来,就在那边想,怎麽一个学期过去了,还没效?突然头抬起来一看,他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办公室里面很多的老师都染头发。以身作则多难。  

 

有个银行家到我们庐江来跟我们一块学习,他就讲,我们银行里面几百号的人(员工),只有贯彻一个观念,贯彻了一年都贯彻不好。什麽观念?开会不要迟到,开会把手机关掉,就这一个观念,一年了,不见成效。他说後来大家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发现原来迟到的统统集中在前三排,还有永远都只有前三排的手机会响。大家知道谁坐在前三排吗?都是领导、都是高阶的主管坐前三排。他说没办法落实是前三排统统做不到,那怎麽能落实?  

 

日本有个企业家,土光敏夫,他做的事业是叫做职业经理人。有企业要倒了,专门请他去干总经理,这个企业就活了,他一生当中救了很多的企业。记者就问他,你这麽样的事业很难做。为什麽难做?没有班底,一个人去,都没有班底,怎麽在荆棘当中让赤字变成盈余,你太厉害了,你教教我们吧!记者有次去访问他。土光敏夫就讲,其实也没有那麽复杂,他就讲一句名言,以身作则最具有说服力。他每天四点钟就起床,而且他曾经干过东芝的总经理,他没有自己的轿车,都是搭地铁上班,每天他一定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四点起来做什麽?他四点起来是在扫他们家的外围、庭院跟其他的马路。一个非常纯朴的人。他的晚年,记者要去他家采访,找不到路,就问他们家的邻居,有没有某某企业的董事长住在这里?邻居统统都说没有,我们这里没有住大公司的老板,没有。後来才知道是那个人的时候,大家都吓一跳,以为那个人是什麽?是清洁队员。因为天天在扫马路,以为他是清洁队员,完全没有架子的一个人。以身作则最具有说服力,他讲了一句这样的名言。我们就了解到,确实以身作则四个字听起来很容易,可是当我们在管理的心境上,这对立、控制跟占有的念头没有放下的时候,确实我们放不下,这以身作则我们做不到,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心境。

 

要做好一个领导,我们不是只有以身作则,还要怎麽样?还要换位思考。有的人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然後他也严以待人,严以律人,这确实我们也看过。中国的《易经》里面有一个卦象,我以前在看的时候,完全没有办法理解,这个卦叫做泰卦。泰卦是这样画的,它是地在上,天在下。我以前很迷惑,看到这个符号,觉得天本来应该在上,地本来应该在下,怎麽把天跟地换位子就泰,就天下太平,搞不清楚,完全搞不清楚。後来深入看其他的经典,一对照才发现,恍然大悟,确实这就叫换位思考。  

 

天站在地的立场想一想,地站在天的立场想一想,那就天下太平。先生站在太太的立场想一想,太太又要生孩子,又要煮三餐,有时候又要上班,又要做那个,又要做这个。我回去之後,袜子一脱(以前我就是这样),茶就来了,统统都不用干,太太已经那麽辛苦,我们还能够要求这麽多吗?先生站在太太的立场想,太太站在先生的立场想,就是这个卦象!太太天天就想,先生在外面,又要受老板的气,又要受员工的气,夹在中间,夹心饼乾,又要受客户的气,回来我们要多体谅先生。一个为对方着想的念头提起来的时候,家庭就太平了。所以这个卦象都是人生的智慧。我们看到这个符号,不是讲天地真的颠倒,不是;这个符号是在提醒我们,永远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换位思考,把位子一换,天下就太平。    

 

有一团美国的商业团体到了中国大陆的某个工厂去参观,到的时候是吃饭的时间,就领到他们的餐厅,大陆叫食堂,到食堂里面吃午餐。一个美国的领队看到这个饭菜,他就在摇头,他说这个饭菜,他就讲了一句话,给员工吃这样的饭,员工都不应该替他干活,不应该替他工作,意思是这个意思。中午休息完之後,参观车间,带到车间去看,一看到这些员工在做事的这种态度,这个领队又发出了一个感叹,他就讲,这样子干活,都不应该给他们饭吃。到食堂里面讲什麽?吃这样的饭,都不应该替他干活;结果到车间一看,这样干活,都不应该给他饭吃。什麽意思?

 

就是这个卦象。这个卦象告诉我们什麽?本位主义。天永远站在天的立场,地永远站在地的立场;我也不想理解你,你也不想理解我,不交流,是不是?所以泰就是天地相交,交流,互相的关怀对方。各自责,所有的人都说我错了,我是坏人,我错了,这个世界天下太平,没有坏人。每个人都承认自己是坏人,自己是缺德的人,这个世界和平就有希望。这是换位思考,太重要!各位朋友,太重要!   

 

《礼记》里面你找八礼,射礼就是其中的一礼。用射箭来教什麽?反求诸己。用射箭来教反求诸己,这个箭发出去,没射中。首先怪谁?风太大,对不起,今天风太大,不算。再一次,又没有射中,不好意思,昨天跟我太太吵架,不好意思,我太太的错。再射一箭,又没射中,你看都在牵拖人,都是谁的错?别人的错,我的箭术本来很高明的。「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失诸正鹄,就是说没有射中目标,怪谁?怪自己,反求诸其身,我技不如人,一点都不怪罪别人,心平气和,君子之德。我们看到这样的人,请问你会看不起他吗?人很奇怪,当他勇於认错的时候,我们对他怎麽样?大加赞赏。确实一个人真正说,我错了,我们一定不会怪他。当我们想要掩饰的时候,反而怎麽样?被人轻视,瞧不起。这是很微妙的。所以一个领导人做到这三样,他做得起,他是好的领导。台湾话说做得起,真的做得起。这样的领导,没有人不佩服。员工有错,揽在谁身上?自己身上。「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跟尧舜一样,天下人有罪,谁错?我错,不是你错,很重要的观念。  

 

「作之亲」,为什麽?我们再想想看,我们对待子女的心境,跟我们对待员工的心境一不一样?我在企业界的时候,那时候美国流行一个很重要的管理学理论,叫「执行力」。前几年的事情,书局你去买执行力的书,一大堆,满满都是执行力的书。我们企业也在学执行力。这讲也有道理,就是说,你有再好的理念,你有再好的产品,你有再好的设计,没有执行,统统等於零。对不对?对,完全没有错。所以我们就开始学执行力,我们企业也发了很多书,因为我们是美国公司,发了很多执行力的书。结果我看了第一本书之後,有点知道什麽是执行力;看了第二本之後,有点模糊;看了第三本之後,彻底不知道什麽叫执行力。为什麽?写得太复杂。

有一天我把《弟子规》翻开来,我在读第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有种开悟的感觉,为什麽有这种感觉?你看我们把父母换成老板,老板呼,应勿缓,请问是不是执行力?是。现在老板呼,在叫你,不是我的事,不是在叫我。老板呼怎麽样?赶快推出去。老板呼,应勿缓;老板命,行勿懒,是不是执行力?是,现在老板命,推卸责任。老板教,须敬听,是不是执行力?是执行力。老板责,你给我记住,有一天你不要栽在我手上。有没有?对,老板责,须顺承,是不是执行力?是,统统都是执行力。  

 

我有次跟很多企业家在座谈,我说你们希不希望你的员工做到这四句话?没有一个人摇头,所有人都点头,我希望,我希望我的员工都是这样子。我就跟他讲,你希望员工把你当父母,请问你把员工当子女了吗?你出国去旅游的时候,你的孩子有一份礼物,你的员工有一份吗?这就是作之亲的心境。做亲人的心境,就是这分心境,真诚,对待员工就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在我们中国古代,你去翻翻历史,这种故事不胜枚举,这种领导对下属的照顾,像亲人一样照顾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看到什麽例子?宋朝的曹彬将军,他也是一个常胜将军。为什麽他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因为他的部属对他像父母一样,看他就像父母一样,为他出生入死。为什麽他做得到?就从一个小故事我们就看出来。有个士兵犯了一个错误要打屁股,打十大板。这罪案已经判好,曹彬就讲,不打,今天不打,一年後再打。很多人觉得很纳闷,结果一年後,真的就把他打十大板。有个士兵他就很纳闷,问将军,一年前你为什麽不打?为什麽你一年後才打?曹彬就讲,你有所不知,这个士兵在一年以前,刚娶了太太,刚结婚;如果我在那个时候打他的话,这个士兵的妈妈,这个婆婆会牵拖,就会认为这个女孩子是扫把星,我的儿子才刚娶你不久就被打,你是扫把星。所以他说,如果有这个後遗症的话,这个媳妇她一生的幸福就毁了。他们家的婆媳关系一生就毁了,我就把他们家搞得鸡犬不宁,他说这个不行。所以一年後打他,没有这个後遗症。  

 

我们就想到什麽?各位朋友,思考一下,打人,处罚,这个士兵受到了处罚之後,请问他是怨恨还是感恩?他是感恩。他说你打我都要想到我一家人的幸福,你连处罚我都想到我一家人一生的幸福,这感恩戴德,太了不起!我们就想到一个做主管的,一个做老板的,请问我们罚一个员工,是用什麽心境在处罚?是父母的心境吗?是以父母之心为心吗?是为了提升这个员工的人生境界吗?我们的初发心是什麽样子的?我们就感受到作之亲这个力量。当一个领导可以把员工看成儿女的话,我告诉大家,你聘请的不再是一个员工,你是聘请一个家庭。

 

我们现在真的要放掉聘请一个员工的这种心境。这叫什麽?契约,我跟你是契约。我跟你只有契约关系,其他的,我们两个没有关系,所以员工的离职率居高不下。如果从聘请一个员工,关怀到聘请他整个家庭,怎麽样?整个转过来,这个员工跑不掉,因为他整个家庭都被你聘雇,你关怀所及的范围到一个家庭的范围。我们看到世间有没有这样的企业?有,我相信还是很多的。松下幸之助的企业,在一九七0年代就已经有这样一个意识。他就讲,我的员工如果有因公而受伤,或者是因公殉职的,他的儿女我养他一辈子,养到他的儿女可以上大学就业为止,员工安心。不是说,出事了,你家的事,不是这个心境;不是我有给你保险,对不起,不是这个心境;是父母的心境,完全都是像自己儿女一样照顾关怀,作之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