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化打合一”的理论和实践

 CeizhuPan 2017-07-15

曾乃梁:“化打合一”是太极拳水性的表现

  如何理解“化即是打,打即是化”?

  首先,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具有防守的意思,二是消解对方进攻的意思。所以,化,具有防守、消解对方进攻的双重含义。“化即是打”,就是说防守之中具有进攻的成分,太极拳高手能够做到在防守当中有进攻,边化边打,这就是“化即是打”的含义。反过来说,在进攻当中,太极拳也包含着巧妙的防守意识。这就是“打即是化”,也就是攻中有防。因此,“化即是打,打即是化”这句话,也可以表述为“守即是攻,攻即是守”。

  太极拳是把武术搏击中的攻与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辩证地统一起来。其他的武术拳种也有这种理念,整个中国武术在进攻与防守上都是讲究攻守平衡的。但是,太极拳在这一点上做得更为突出,它是把进攻和防守合为一体。有的武术拳种,比如长拳,往往是格挡以后再进攻,这是不同于太极拳的地方。太极拳吸收了其他拳种的优点,形成了“打即是化,化即是打”“化打合一”的搏击理念。太极拳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太极拳劲力走弧形,能够边防守边进攻。这在太极拳的推手训练中有着很好的体现。在推手当中,有以守为攻的现象。太极拳高手能够在表面上处于被动状态,而本质上处于主动状态,因而反败为胜。太极拳是通过螺旋缠绕改变对手力点的方向,使劲力没有着落,从而造成我顺人背的势态,然后战胜对方。

  再有,化和打,是阴阳的关系,体现为阴阳辩证的统一。《太极拳论》讲:“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也就是说,练习太极拳要很好地理解阴阳的辩证关系,这样才能懂劲。这种阴阳的辩证关系,也包含了太极拳中的虚实、含展、刚柔、开合、进退、收放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太极拳有一个原则:“粘黏连随,不丢不顶。”这其实是太极拳水性的表现。我们常讲:“上善若水。”水很柔软,但又是柔中寓刚。水的特性是极柔软又极刚强。太极拳本质特点就是如此。这种水性,就表现了阴阳的辩证统一。

  以上我讲了对“化打合一”的两个层次上的理解。那么,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如何做到“化打合一”呢?

  第一,在练习拳架套路时,我们要明白动作的攻防含义。现在,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但是大多数人还处于活动肢体的层面,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太极拳的拳理和规律。这就给广大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在活动肢体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理解太极拳动作的攻防含义和攻防规律。比如,野马分鬃如何运用?白鹤亮翅如何运用?单鞭如何运用?等等,都要搞清楚,特别要明白太极拳八法的运用,要明白什么是捋挤按、采肘靠,要把太极拳八法的动作搞清楚。

影响网络武术发展
打造武术媒体平台
传承民族尚武精神
传播传统武术文化
致力于
武术人
微信号:wushuren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