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以周易,河图之理解释《内经》理论及三阴三阳气血

 华山松柏 2017-07-16

试以周易,河图之理解释《内经》理论及三阴三阳气血之多少
并非标榜,只有亲身体会了治久病深,奄奄一息,依靠《内经》理论用药,得以回复健康有力,才能真的体会《内经》理论的价值,可惜知其价值者是外行。论坛上各位对《内经》理论的解释,总有未尽释其价值的感觉。
古水流先生的思考实际触及到《内经》理论的核心。
受古水流先生的提示,以及各位老师的启发,关于三阴三阳气血之多少
溪流 先生:
为强调血多,而将血多放之前,气少放之后……
9981先生
比如,至真要大论篇说,“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
从二位先生处受启发来解释:
其一,是用字方法,今天的人以先入为主,在前的文字是所强调的,而在《内经》,恰恰相反,有一些古传语句是主语或主体字在后面,前面的字起点缀修饰作用,语法是关键。
其二《阴阳应象大论》“气伤于味”。
关于三阴三阳气血之多少,各版本不尽相同,如何取舍?有一点新想法,而且有众多符合,请各位老师斟酌.
古水流先生摘文:)
《素问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
《灵枢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多气少血,阳明常多血多气,厥阴常多气少血,少阴常多气少血,太阴常多血少气,
《灵枢 九针论第七十八》
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
陈振相先生所编[中医十大经典全录]《灵枢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少阴常多血少气”是异,余同。.
郭霭春先生编著[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灵枢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少阴常多血少气”
关于如何取舍,脑海里浮出一些相关数字:


东方青色,入通与肝……数八;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数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数五;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数九;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数六——其中配数不按相生也不按相克?:

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只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古有医易相通之说:但只是一说,其间并无成章。今试将一些感应整理,不知能否有利于理解《内经》理论,其中对错,还请
各位老师、先学协同斟酌,在此先谢谢!

摘自清·孙星衍著·周易集解:[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动于黄泉,未萌芽。干宝曰:位始,故称初,阳重,故称九;张氏曰,阳数有七有九,阴数有八有六,但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质而不变,为驳之主体;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文而从变,故为爻之别名,且七既为阳爻,其画以长,今有九之老阳,不可复画为阳,所以重体,避少阳气数,故称九也,八为阴数而画阴爻,今六为老阴不可复画阴爻,故交其体,避八而称六。]

其中: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六为老阴。——其中老、少划分不按顺序也不按倒序?

[乾元亨利贞:圣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而不名天也。

大明终始;乾起坎而终于离,坤起于离而终于坎,离坎者乾坤之家而阴阳之府,故曰大明终始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侯果曰:大明,日也。六位,天地四时也,六爻,效彼而作也。大明以昼夜为终始。六位以相揭为时成。言乾乘六气,而陶冶变化,运四时而统御天也,故曰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子夏传曰:龙所以象阳也,马融曰:物莫大于龙,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九,天之德也,乃见群龙之义焉。夫以刚健居人首,则物之所以不与也,以柔润而为不正,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矣!]

九,分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六

[初九,潜龙勿用——马融曰: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

上九,亢龙有悔——王肃曰穷高曰亢,知进忘返。故悔也。]

河图的主体形式:其天地之数五十相得有合处河图之中,其它四位:一六相得有合处河图之北,三八相得有合处河图之东,七二相得有合处河图之南,九四相得有合处河图之西。

河图中1、3、5、7、9为奇数,被称为天数、阳数;2、4、6、8、10为偶数,被称为地数、阴数。

对于河图的数,用目前的思维方式,顺序或倒序。但是根据《内经》内容思考,是从八起数?老、少不是以序排列分等,而是以用为界,老为先天,化气之用,少为后天补充之物?一六居河图之北,北主水,在人体合肾,肾主藏,主先天;一至六乃天气所化,即阳气收聚经肾藏入形气层次?

九为老阳,阳气,因阳而升,处河图之西,入通于肺。六为老阴,阴气,遇阴而降。此二者先天之用。

八为少阴,处东方,入通于肝,天气始于肝木,是“九”阳之基。七为少阳,处河图之南入通于心;主血脉,藏神,此二者为后天补充之用。

六为七之基,故有水火交融之法。

试以卦词与《内经》文句对照: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即“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灭绝。……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是说阳气以发散为用,不可积聚,以满为害,言“用九”指不聚满为十。故说“无首”。(思:可能还有更深的用意)

“九,天之德也”,犹“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夫以刚健居人首,则物之所以不与也,以柔润而为不正,佞邪之道也”犹“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

“坤利在永贞矣”犹“阴精所奉其人寿;”。“能知七损八益”是“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的具体落实

“上九,亢龙有悔”犹“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言“天之纪”,调气之刚柔也,“地之理”,经脉衔接往还之层次与行气方向,气以顺为治,不得有逆气也。

窃思,古人将一套绝妙医术气化理论分割藏匿,制周易,动用人之好奇心,使之能世代相颂,殁世不殆?

顺便说一点,目前普遍认为《内经》非一人所作,若说后代相继完善?可是后代人并不明白其中奥妙。 [太阳常多血少气    为何不是   太阳常少气多血
厥阴常多血少气   为何不是   厥阴常少气多血
阳明常多气多血   为何不是   阳明常多血多气
少阳常少血多气   为何不是   少阳常多气少血Zg
少阴常少血多气   为何不是   少阴常多气少血
太阴常多气少血   为何不是   太阴常少血多气!
好象是有一定的规律在其中,思考中....]
真乃发人深思
若以因果关系解释,与《阴阳应象大论》的阴阳应象有关,”厥阴常多血少气“,——从现代解剖学的角度,人体吸收的养份、动脉回流皆从静脉进入肝脏,肝者足厥阴之本,《阴阳应象大论》“气伤于味”,厥阴因为多血而伤气,故以少气为病,气为血之帅,厥阴少气造成少阴常少血,血为阴,阴虚则阳胜,故少阴常少血多气;心主脉,少阴多气则太阴多血少气,此为足太阴;手太阴与阳明燥金表里,金气之下,火气承之,承乃制,制乃生化;手太阴多气少血;三阳为三阴之表,少阳三焦经是手厥阴之表,,多气少血;“阳明常多气多血”乃因“两阳合明”,“明”“南方生热……在脏为心……其政为明”阳明与心关系密切,胃为水谷之海,多气才能多吸收,是谓胃火消谷。“太阳多血少气”,手太阳上属小肠,是吸收水谷物质的主要部位,足太阳下属膀胱,是足少阴之表,若“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则太阳血气无以生化。
归纳一下:厥阴常多血少气;少阴常少血多气;足太阴常多血少气;手太阴常多气少血;少阳常多气少血;阳明常多气多血;太阳常多血少气。又:年少,真气未成,太阴、太阳常多血少气,年老血枯,太阴、太阳常少血多气。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前者是证,后者是病(以不足称病),
故经言:”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又“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此乃理论之实施方法明确也。

 

(收集旧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