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名医胃病方

 陕西西安熊先生 2017-07-16

【转载】名医胃病方  

名医脾胃病方
振华
〔香砂温中汤〕

〔组成〕:(1)党参12克 (2)白朮10克 (3)茯苓15克 (4)陈皮10克 (5)半夏10克(6)木香6克 (7)砂仁8克 (8)厚朴10克 (9)干姜10克 (10)川芎10克(11)丁香5克 (12)炙甘草3克

〔主治〕: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暧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加减〕:(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

(2)兼血瘀,加丹参15克、元胡10克。

(3)湿盛泄泻者,加薏仁30克、泽泻10克、桂枝5克。

(4)湿阻呕恶者,加苍朮10克、藿香15克。

(5)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6)阻虚甚者,加制附子10克。

(7)气虚甚者,加黄耆15~30克。

患者胃脘疼痛,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生化。病人恐惧癌变,前来请李氏诊治。

诊视中见:胃脘隐痛,喜嗳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水煎服。二诊:上方服用18剂,胁痛消失、胃痛大减、纳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薏仁30克,以增健脾袪湿之力。三诊: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克,继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覆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胃粘膜轻度浅表性炎症。一年后追访,知其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仲瑛

【滋胃饮】

〔组成〕 乌梅肉6克 炒白芍10克 北沙参10克 大麦冬10克 金钗石斛10克丹参10克 生麦芽10克 炙鸡内金5克 炙甘草3克 玫瑰花3克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口渴甚,阴虚重者加大生地10克;2.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6克、黄连5克;3.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克;4.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山药各10克。

〔典型病例〕卜某,男,38岁。胃痛5-6年,时时发作,此次发作持续两周不已。上腹脘部疼痛,痛势烧灼如辣,有压痛,自觉痞闷胀重,纳食不多,食后撑阻不适,口干欲饮,头昏,舌质光红中裂,无苔、脉细。是属胃阴耗伤,胃失濡润,而致纳运不健,胃气失和。治予酸甘化阴,调和胃气。【滋胃饮】加减,药用生地、麦冬各12克,白芍10克,乌梅肉5克、山楂10克、玫瑰花3克,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药入三剂,脘痛灼热痞胀等症均止,舌苔新生,惟入晚脘部微有闷感,原方再服三剂,症状消失。

张镜人
【安中汤】

﹝组成﹞:(1)柴胡6克 (2)炒黄芩9克 (3)炒白朮9克 (4)香扁豆9克 (5)炒白芍9克(6)炙甘草3克 (7)苏梗6克 (8)制香附9克 (9)炙延胡9克 (10)八月札15克(11)炒六曲6克 (12)香谷芽12克。

﹝主治﹞:脘部涨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用法﹞:水煎,分二次,饮后一小时温服。

﹝加减﹞:

(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克。

(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克。

(3)胃脘灼热,加连翘9克(包),或炒知母9克

(4)嗳气,加旋覆花9克、代赭石15克。

(5)泛酸,瓦楞15克、海螵蛸15克。

(6)嘈杂,加炒山药9克。

(7)苔腻较厚,加陈佩梗9克。

(8)苔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克。

(9)便溏,加焦楂炭9克。

(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克、煨木香9克。

(11)便结,加全瓜萎15克、望江南9克。

(12)腹胀,加大腹皮9克

(13)X线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克、芙蓉叶9克

(14)胃粘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克。

(15)腺体萎缩,加丹参

赵 棻
〔健运麦谷芽汤〕

〔组成〕(1)麦芽30克(2)谷芽30克(3)鸡内金15克(4)山药15克(5)党参10克(6)甘草5克

〔主治〕慢性胃炎。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腑脏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加减〕(1)如伤风感冒者,加〔香苏饮〕合用。(2)伤风咳嗽者,加〔三拗汤〕合用。(3)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者,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

脾胃气 阴 两 虚癌前病变及调理肠道的治疗方
让王老癌前病变得到好转的治疗方

【健脾和胃清热祛湿方】
生黄芪 党参 白术 :益气健脾
陈皮 半夏 竹茹:降逆和胃
白蔻 生薏仁 茯苓 黄连:清热祛湿
莪术 藤梨根:防癌抗癌
三七粉:活血、化瘀、止痛、抑杀幽门螺杆菌
名医餐桌上的食物

◆ 健脾通便:红薯
王老指出脾虚湿热除了会造成胃癌的癌前病变,还会导致肠息肉,

【注意】饮食过细,油过多,湿热过盛,大便不通容易得肠息肉。

在晚餐的时候,选择了有健脾通便功效的食物——红薯。肠息肉没有再次复发。
王老平时在家都是吃蒸红薯,由于有糖尿病的原因,每次只吃半个
【温馨提示】红薯多食易生胃酸,建议平时有反酸症状的人少食。

健脾除湿:
抗疲劳的饮料——薏米赤小豆粥。

王老告诉我们,薏米有健脾、祛湿、抗癌功效,

【脾气阴两虚症状】
食欲不振 面色?白
疲乏无力 口干舌燥
大便秘结 舌红苔少

久而久之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腹泻、糖尿病、内分泌失调、失眠等疾病的出现。

【甘淡养脾】

甘味入脾,补脾气健脾胃
性平为淡,入脾补气养阴

中医认为甘味入脾。甘味具有能补、能和、能缓的作用,可以补脾气、健脾胃;淡代表性质平和,也可以入脾,能补气养阴。因此柴老主张用“甘淡养脾”的方法来调理脾胃气阴两虚。

柴老推荐治疗脾气阴两虚的食材——山药。

养 脾 助 消 汤

针对脾气阴两虚,柴老给了一个柴氏调脾经验方—养脾助消汤。

【配方】
炒山药18克 太子参9克
炒谷芽9克 荷叶6克

【服法】水煎取汁,早晚服用

【功效】

山药甘平,益气补中,补脾胃,助消化;太子参甘平,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可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炒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荷叶苦平,升发脾气,清脾热。

【适宜人群】适合脾气阴两虚的人服用

【禁忌】脾阳虚者不宜食用


柴 氏 山 药 粥

如果脾气阴两虚症状不是很严重,柴老也给出了一个柴氏食疗方用于日常调养:柴氏山药粥。

【配方】
铁棍山药100克 莲子10克
枸杞子3克 薏米5克 粳米50克

【做法】

首先将10克莲子和5克薏米洗净,加清水浸泡一夜。

准备铁棍山药100克去皮切成约1厘米厚的片。

锅中倒入泡莲子和薏米的水,加入淘洗过的粳米和泡好的莲子、薏米,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15分钟。

15分钟后,再加入备好的山药片和枸杞,依据个人口味下入3、4颗冰糖,继续熬煮10分钟即可出锅食用。

脾 虚 湿 盛

脾虚不仅仅是气阴两虚,相当一部分是脾气虚、脾阳虚然后产生湿。湿是以脾胃为中心的,脾主运化、主运湿,脾虚脾功能弱就不能运化、运湿了,就会产生水湿,造成脾虚湿盛。

【脾虚湿盛症状】
脘腹痞满 口淡纳呆
大便溏薄 全身困重
面色萎黄 舌淡苔腻


脾虚湿盛使得水湿代谢失去平衡,从而导致整个内分泌紊乱,包括水湿痰饮瘀血这些病理性的物质沉积在体内,造成糖尿病、慢性腹泻、慢性胃炎、月经失调等疾病。

中医认为:苦温能运脾祛湿。苦味具有能降、能燥的作用,对于脾虚湿盛症,气机不畅者,可调畅气机;温药可以运脾除湿,因此二者结合能运化脾胃和苦温燥湿。

专家给大家推荐了调理脾虚湿盛的食材——橘皮陈皮
还有哪些东西的皮也可以起到健脾化湿的功效?

专家告诉我们,小金橘、柚子、橙子这三种的皮都有健脾化湿的功效。无论是金橘、柚子、橙子还是橘子,都是芸香科的植物,它们的皮都称为橘皮,用作中药入药都是一样的。

【提醒】皮晒干以后要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而冰箱里比较寒湿,不宜存放。
运 脾 除 湿 汤

专针对脾虚湿盛,专家推荐了运脾除湿汤。

【配方】
炒白术9克 党参9克
陈皮6克 砂仁3克(后下)

【服 法】水煎取汁,早晚服用

【功效】
陈皮归脾、肺经,长于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白术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砂仁行气和中,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党参是补气健脾之要药。

【禁忌】湿热证者不宜服用

脾 胃 湿 热

现代的人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多食大鱼大肉,长久助湿化热,湿热困脾,影响脾胃运化。

【脾胃湿热症状】
舌红苔黄 小便深黄
大便粘滞 口臭口粘
嗳气呕恶 胃脘痞满

脾胃湿热者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不能有效地运输水谷精微,代谢废物。痰饮水湿血瘀等堆积于体内,会导致血液粘稠,动脉硬化,甚至影响内分泌,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等等问题。
中医认为辛味能散能行,苦味能降能燥,二者加起来辛开苦降,脾气升清,胃气降逆,脾胃一升一降,恢复脾胃功能,适用于脾胃湿热证。

专家给大家推荐了一个调理脾胃湿热的好食材——辣椒。

辣椒能调味,能增加食欲,很多人都爱吃。专家告诉我们,辣椒性温、味辛,能散能行,脾湿、胃消化不好吃一点辣椒能有助于脾运化、胃消化。
泻 热 和 胃 汤

针对脾胃湿热,专家泻热和胃汤。

【配方】
马尾连6克 生姜6克
炒杏仁6克 陈皮6克

【服法】水煎取汁,早晚服用

【禁忌】脾胃虚寒者不宜

健脾补气茶

这道茶饮主要来源于药食同源的几种食材:生黄芪30克、黄精30克、山药30克,一起煎水代茶饮即可,适合大多数人饮用。如果您有上火的症状,可以把生黄芪的量减半,改为15克。
调理肠道的疗方

专家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临床经验方来帮助大家调理逆转。针对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四种情况,
每个方子3味药,简便易行。

缓解腹痛
吃饺子——茴香馅的饺子

用花椒炸出的油拌茴香用作饺子馅,包饺子吃能够缓解腹痛。因为茴香和花椒都是温性的,有散寒止痛的作用。
缓解腹泻
莲子肉 30克
肉豆蔻 30克
干姜 30克
【做法】加入水煮,煮开以后再小火熬20分钟或者加羊肉熬成汤,喝两周左右。
专家指出,这里的腹泻一般是指慢性腹泻,就是持续3个月以上的腹泻。
缓解腹胀
陈皮 30克
炒麦芽 30克
大腹皮 30克
专家建议:喝两个星期左右,如果两个星期以后症状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
缓解便秘
肉苁蓉 30克
牛蒡子 30克
焦槟榔 30克

专家提示:便秘持续三个月以上可用此方。但是此方使用两周无效,应停止服用,应及时去医院检

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山药500克,薏米500克,芡实200克。 薏米芡实可以提前泡开,一齐放在锅里(高压锅速度更快)做成饭,用小的保鲜盒分好,每天早上取一盒,加15克的长白山综合野生坚果(松子仁,山核桃仁,榛子仁,亚麻籽,黑芝麻)用素善养生破壁调理机加等量的开水薄壁料理2分钟。空腹吃慢慢吃一碗(用15-20分钟,配一点小菜)一点要充分咀嚼,让唾液中的消化酶充分的和食物混合。

补阳贴肚脐方: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

1开胃进食汤(《医宗金鉴·内科心法要诀》)

方剂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藿香、丁香、砂仁、厚朴、麦芽、神曲。

主治:脾胃虚弱诸般病证。

脾胃虚弱,或因劳倦过度,或因久病脾胃受损,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饮食不馨,腹胀便溏,嗳气呕吐,或大便不实,或浮肿,或便血,或崩漏,舌质淡苔薄滑,脉虚缓。

本方由多方合成,内含四君子汤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内含五味异功散健脾益气;内含六君子汤理脾和胃;内含香砂六君子汤理脾醒胃;内含二陈汤和胃化痰,另有厚朴降肺胃之气,与甘温补气之品为伍,有升有降,亦利亦通;有藿香芳香化浊;有丁香暖胃止呕;有麦芽、神曲开胃消导。由此不难看出,本方实为治疗脾胃虚弱的良方。

主治病:胃溃疡辨证属于脾胃虚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纳呆、呕吐、腹泻者,尤其适用于久病之后,脾胃气虚、饮食不馨和小儿消瘦体弱,西医检查各种功能正常,只因纳呆影响体格发育,用此方20余剂,饮食增加,随之身长提高、体重增加,一两年后即可与同龄人媲美。

2参芪建中汤(自拟方)

方剂组成:黄芪、党参、桂枝、芍药、甘草。

主治:脾胃虚寒,临床表现为脘腹疼痛,痛势绵绵,四肢清冷,喜温喜按,或泛吐痰涎,或泄泻清冷,或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薄滑,脉沉迟。

本方由黄芪建中汤变化而成,虽曰建中不以饴糖为君,而以黄芪为君,并且重用30~60g,重在温阳祛寒,益气补虚,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加减:脘腹痛重而腹胀不显者,重用炙甘草30g,另加金樱子、醋延胡索各10g;呕吐明显者,加姜半夏15~20g;腹泻甚者,加炒白术30~60g;四肢厥逆,加熟附片10~20g;消瘦明显者,加黄精30g;有溃疡者,加乳香、没药各10g。

主治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炎、久病脾胃气虚者。以上辨证属脾胃虚寒者。

3爽胃饮(宋向元经验方)

方剂组成:瓜蒌皮、玫瑰花、川楝子、佛手、半夏、茯苓、当归。

主治:胁脘胀痛,有痰,证属肝脾不和者。

本方选药新颖,配伍精当,治肝脾不和兼有痰或痰多者,颇有疗效。

张老临证许多病人,在使用诸多疏肝健脾之方无效者,用此方每每取得满意效果。

有痰者,正治,无痰者亦效,可谓妙不可言。

4济生橘皮竹茹汤

方剂组成:橘皮、竹茹、人参、麦冬、半夏、炙枇杷叶、甘草、大枣、生姜。

主治:阴虚胃热多渴,呕秽不食。

济生橘皮竹茹汤是橘皮竹茹汤的复方,也是橘皮竹茹汤与麦门冬汤的合方。

治脾胃病多用补中益气,温中祛寒,缓急止痛的方剂。治脾胃阴虚病证的方剂,可谓寥寥无几,临床常用者只有益胃汤和麦门冬汤。

医者遇脾胃阴虚病证时,有恨病无方之感。济生橘皮竹茹汤,为橘皮竹茹汤复方,罕为人重视。本方内含麦门冬汤,重用麦冬生津润燥,人参、甘草、大枣补养脾胃,使中气充盛,则津液自能上输于肺,肺得其养,得以肃降;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与诸药合用,非不嫌其燥,且可相互成功。橘皮理气和胃,竹茹清热和胃,枇杷叶降逆化痰,共奏生津益胃,降逆下气,实为脾胃阴液不足、呃逆所设。本方补虚理气,清而不寒,气顺热清,阴充火降,胃得和而呃逆可止。

张老用此方诊疗脾胃阴伤,气火上炎,咳吐涎沫,口燥而渴,尤其对阴虚呕恶者颇有良效。临床运用请见相关章节。

5健脾四神丸(自拟方)

方剂组成:党参、白术、补骨脂、吴茱萸、肉桂、五味子。

主治:泄泻日久,肾阳虚弱,不能温养脾胃,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腹部作痛,肠鸣腹泻,又称为五更泄,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方中以补骨脂温补命门之火;黄芪补气健脾升阳;白术健脾利湿止泻;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行气消食,暖胃涩肠;五味子敛阴益气,固肠止泻;生姜暖胃;大枣补土,合用共奏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功。治疗五更泄效果甚佳。

临床反复观察,五更泄单用四神丸效果不甚理想,于是精研五更泄的病因病机和四神丸组方配伍,觉得四神丸补命门相火,温中祛寒有余,而健脾止泻之功不足。而五更泄的致病机理是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必然导致脾胃虚寒,所以必须加入重量黄芪、白术温暖脾阳,方能达到止泻效果。本方可谓源果兼治。临床反复验证,效果倍增。

6金铃子散加味治疗胃痛

方剂组成:金铃子(川楝子)、延胡索。

主治:肝气郁滞,或肝郁化火所致的胸腹胁肋疼痛,或疝气痛,妇人痛经,时发时止,食热物则痛增,舌红苔黄,脉洪而数。

本方所治诸痛,以肝郁气滞偏于热者尤宜。肝主疏泄,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气机壅塞,血行不畅,则造成胸脘胁肋疼痛,肝郁化火,故见舌红苔黄,脉数。得热而痛益增。治以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方中金铃子苦寒清热行气,泄气分之热,通以止痛;延胡索辛平,行血分之滞而止痛,二药相须为用,气分、血分兼入,通则不痛,故本方为气滞血郁诸痛的常用方、最佳方。

金铃子散中用金铃子理气清热,利湿止痛,延胡索理气活血,二药合用,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因此,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方治疗疼痛,就脏腑而言,肝、胆、脾、胃、大小肠,各脏腑之疼痛,就人体部位而言,胸、胁肋、胃脘、上腹、脐腹、少腹、小腹及睾丸之疼痛。因为本方利气活血,清热止痛,上述诸般疼痛,最终均可致气滞血瘀,就气血而言,气滞会引起血瘀,血瘀也能导致气滞。川楝子疏肝理气,而肝主一身之疏泄,所以每个脏腑疏泄不利,可与其有一定关系。睾丸是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夹少腹,布两胁。即便是寒证,在大队温热药中加入川楝子10g,亦不过杯水车薪,无碍大局,且用川楝子之苦寒,以杜寒邪化热。

下面介绍张丙厚用金铃子散加味治疗胃痛的经验:

1热性者,重用川楝子20~30g,另加黄芩、白芍。
2寒性者,合黄芪建中汤。
3气虚者,合六君子汤。
4气滞者,合保和丸。
5湿胀者,合平胃散。
6实满者,合小承气汤。
7呕吐者,合左金丸。
8呃逆者,加丁香、柿蒂,或合旋覆花、代赭石。
9吞酸者,加瓦楞子、乌贼骨、牡蛎。
10气郁者,加玳玳花、玫瑰花。
11嗳气者,加豆蔻仁、佛手。
12胸闷者,加瓜蒌、薤白。
13剧痛者,加制乳香、制没药。
14出血者,加仙鹤草、侧柏叶。

胃下垂本病乃长期饮食失节、七情内伤或劳倦过度,致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降失宜而发病;主要治则为益气升陷,健脾和胃。

颜正华教授认为,胃下垂从病位上看首属脾胃,涉及肝、肾和肠等脏腑。病机虽以脾虚气陷为主,但常兼有肝胃不和、气阴两虚、气虚兼瘀、胃肠停饮等。临床多见气虚、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相互夹杂,所以在考虑脾虚气陷的同时,也需关注脏腑、气血、痰、食等复杂因素,详审病因、病机进行综合论治。颜正华教授强调,辨治胃下垂需详辨脾虚、肝郁、气阴不足、胃肠停饮等,主次兼顾、综合论治,方能有效地缓解症状。临床中主要从4个方面对该病进行分型论治。

1
中气下陷型

此乃临床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患者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食后脘痞、腹满或腹胀而坠,嗳气不舒,或有呕吐清水痰涎。舌淡苔白,脉虚弱。治以健脾强胃,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2
气虚饮停型

中气下陷,运化无力则胃肠停饮。主要症状为胃脘胀满,有振水音或水在肠间辘辘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或头昏目眩,心悸气短。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细。治以健脾和胃,逐饮祛痰。方用四君子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3
气阴不足型

此型患者脾胃虚弱不能上承津液,虚中有热。症见唇红口燥,口苦口臭,烦渴喜饮,嗳气频繁,或恶心呕吐,食后脘腹胀满,大便干结。舌红津少,脉象细数。治以益气养阴。方用益胃汤、生脉饮合四君子汤加减。

4
肝郁脾虚型

此型患者中土素虚且有情绪不遂等诱因,肝木乘土,则木土失和。症见胃脘、胸胁胀满疼痛,食纳呆滞,嗳噫频作或嘈杂吞酸,郁闷烦躁,善太息。苔薄或薄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脾胃病方
胃灵汤

组成:橘红12g,姜半夏10g,砂仁10g,木香10g,党参15g,苍术12g,茯苓15g,焦栀子10g,姜黄连10g,吴茱萸10g,川厚朴10g,炙甘草5g。

功效:健脾和胃,行气化痰。

主治:胃脘胀满,嗳气吞酸,隐隐作痛,纳呆食减,夜卧不安,面黄肌瘦,倦怠无力等。临床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出现上述证候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加减:脘腹胀满明显者,加柴胡24g,炒枳实12g,炒白术12g;嗳气吞酸明显者,加白及15g,乌贼骨30g,仙鹤草30g;胃脘疼痛明显者,加炒延胡索15g,香附12g,炒白芍12g;大便潜血者,加仙鹤草45g,三七粉(冲)3g。

2
安胃汤

组成:党参18g,炒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8g,生黄芪40g,乌贼骨30g。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加减:迁延日久,隐隐作痛者,加三棱12g,桃仁12g;喜食凉物,舌质红苔黄者,加公英30g,金银花24g。其他加减同上方。

3
胆胃宁方

组成:柴胡24g,夏枯草12g,佛手12g,郁金15g,乌贼骨30g,焦栀子12g,熟大黄10g,炒枳实12g,大腹皮12g,代赭石20g,法半夏10g,姜竹茹10g。

功效:疏肝清胆,降逆通腑。

主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4
通便排毒方

(1)排毒泻浊方

组成:陈皮12g,法半夏10g,当归身15g,炒白术12g,熟附子12g,生大黄12g,芒硝(化入)10g,炒枳实10g,木香10g,沉香6g,生甘草3g。

功效:通腑泻浊,排毒减肥。

主治:大便干结,内火上攻诸证。

用法:水煎服,日1剂,大便泻3次减半服。

(2)温阳排毒方

组成:炮附子10g,生大黄12g,芒硝10g,上肉桂8g,炙麻黄12g,茵陈20g,泽兰15g,猪苓15g,金银花30g,人参(或生黄芪)10g,当归15g,山药15g,茯苓15g,甘草10g,柴胡15g,沉香10g,炒枳实12g,陈皮12g。

功效:通腑排毒,调理气血,斡旋阴阳。

主治:便秘见上热下寒诸证。

用法:水煎服,日1剂。

(3)老年便秘丸

组成:淫羊藿160g,肉苁蓉160g,当归身90g,生大黄120g,决明子90g,番泻叶100g,莱菔子120g,熟附子100g,桃仁120g,何首乌90g,炒枳实60g,陈皮60g。

主治:老年便秘。

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12g,日3次。
胃溃疡虚寒症的调理方法
黄芪建中汤

胃痛两个月,诊脉脉弦,肝木横逆克脾土,有正逢天冷,北方人,到南方受不了没有暖气的阴冷,所以胃会出现虚寒之症。

当时我在到底是先给她疏肝,还是先温胃这犹豫了一下,因为这里面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多少比例要拿捏。最后,选择建议她服用中医的经典方子黄芪建中汤,两者兼顾。
我遇到虚寒性胃病的时候,黄芪建中汤是我的首选,这是我当年在东北和老中医学习抄方的时候,就有的经验,尤其对胃溃疡,效果非常好,
张仲景用桂枝汤,调理表虚寒证,也就是当患者正气不足,外寒来侵袭,桂枝汤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此时患者的症状是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我们一直把这个桂枝汤当做是辛温解表、调和营卫的方剂,其实,我一直认为它是补脾胃、疏通营卫之气的通道的,《黄帝内经》认为:“营出中焦,卫出下焦”,这是指的营卫之气的来源和出行口径,当患者脾胃之气不足的时候,营卫之气就会出问题,所以用桂枝汤启动脾胃功能,使得营卫之气的通道畅通,可以抵御外邪。

桂枝汤是补脾胃,疏通营卫之气运行通道的,

我在实践中,只要见到感冒的人,如果一动就出虚汗,而且怕风怕冷,手脚发凉,就要考虑是否用桂枝汤了,效果非常好

张仲景把桂枝汤的芍药量翻倍,加上饴糖,则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补脾胃的方子,叫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我们现在的用量,一般是:桂枝九克、白芍十八克、炙甘草六克、生姜九克、大枣十二个(掰开)、饴糖三十克。

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作用。治疗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舌淡苔白,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的症状。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小建中汤在补脾的同时,还能平肝胆之气,因为桂枝可以疏肝之郁,白芍可以柔肝,这就等于安抚了肝胆之气,使得脾胃不受肝胆横逆之气的烦扰,所以起名叫“建中”。

在《辅行诀》一书里面,有大建中补脾汤,就是小建中汤加上牛肉,《黄帝内经》里面曾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我们一直以为是泛指,其实,这是指导组方用药的法则,比如这个补脾汤,桂枝、白芍、炙甘草是药,其余的,饴糖为谷,大枣为果,牛肉为畜,生姜为菜。这是中医方剂最早的时候的某种规范,是药食同源的一种应用。

而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则变成了我们讲的黄芪建中汤。

此时的方子变成了:黄芪六克、饴糖三十克、桂枝九克、白芍十八克、炙甘草六克、生姜九克、大枣十二个(掰开)。

方子里面的黄芪,一般用炙黄芪,但是我习惯用生黄芪,不会上火。

此方治疗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证见腹中时时拘急疼痛,喜温喜按,少气懒言;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劳则愈甚,面色无华;或伴神疲乏力,肢体酸软,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熬药的方法是把这六味药,以水五杯,熬剩两杯,去药渣,加入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早晚各服用一杯。
这个黄芪建中汤立方的宗旨,就是“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金匮要略方义》说:“此方乃小建中汤加黄耆而成。黄耆为补气扶弱之品,得饴糖则甘温以益气,得桂枝则温阳以化气,得白芍又有益气和营之效。综合全方,其补虚益气之功优于小建中汤。”

这个方子,对男子虚损,阳气不足,脾胃虚弱,效果甚佳。我曾经见过老中医用来调理男子正气不足,动辄自汗者,服用了很长时间,结果体质彻底改善,

后来,我的心得是,此方对于脾胃虚寒之证,效果很好,尤其是西医诊断的胃溃疡,效果甚佳。胃溃疡此时如果出现虚寒之证,舌质淡白,身体怕凉,则可以考虑使用此方,因为这个方子有柔肝缓肝的作用,对于肝气不舒横逆克脾有阻止作用,同时建中补脾,将脾胃强壮以后,也会免受肝木之克。

如果肝气不舒过于严重,当然还要先服用一些疏肝理气之药,但是对于脾胃虚弱严重,再有肝木来克的,适合此方,立意是强壮本身,则可抗外敌。这种情况一般三五副药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