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大讲堂 声乐教学中的“呼吸”是重要的基础课题。通常不少教师单纯地要求学生练习深呼吸、下降横膈膜微微挺起腹肌 ……这种理论的效果究竟如何? 试验了很久,发现个别学生为了微微挺起腹肌,片面地壮大了腰围,这样做的效果,使声音的音量大多了,但气息不能持久,完成不了长音,音色空洞、无光泽。而且,腰围壮大的时间越长,气息越趋于僵硬,并没有形成歌唱时所需要的力量,因此无法歌唱。如何使气息运用自如,充分服务于歌唱呢? 歌唱大讲堂 在我们通常的歌唱语言中关于歌唱的用气,叫做“运气”。这两个字确切地指出,歌唱者要有意识地指挥呼吸器官,控制呼吸,使“气沉丹田”、“发自丹田”。这实际上都是指小腹收缩、向上提气,如果掌握了这种呼吸技巧,歌声可致“遏云响谷之妙”。我们这样又讲“气沉丹田”,又讲“向上提气”,是否是前后矛盾呢? 歌唱大讲堂 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气沉丹田”的“沉”字,有的教师和学生都片面地理解为是为了保持气息而强压横膈膜导致小腹肌肉下坠,使呼吸肌肉产生了僵硬的状态。胸部塌了下来,气息保持不住,歌唱困难,这是没有辩证地理解“沉”字 而形成的错误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已明显感觉到教学有很大的困难,但因多种原因,不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作法。 我们在这里赞成“向上提气”的说法, 基本符合辩证的思维方法。如要求学生歌唱的站姿要像芭蕾舞演员起舞时那样舒展,有那样“提气”的感觉,看起来和通常唱歌的说法不一样,实际上有了这样的歌唱姿势,气息就能畅通无阻地运行,各歌唱发声器官,能有机地工作,作为歌唱者的台风、仪态,自然也显得美观、大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