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节课,你一定要看 福州教育研究院 何捷 观摩名师的课, 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很巧,有次我先看了一节五年级的名师课堂。小孩表现得很出色,名师上得也很精彩,课后分享时,名师露出几分得意。随后观摩一年级的名师课堂,看到名师一路辛劳带读,教读,小孩学得很认真,名师上得很投入。两节课放在一起,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而一线教师的追膜,徒增自己的烦恼。我们和名师之间有一道翻不过去的墙。因为不顾及学情发展的过程,只对最终呈现“结果”的迷恋,直接导致“怎么学都学不像”。 你还是你,名师还是名师。 我曾经也迷恋教学艺术,喜欢行云流水,智慧迸发的课堂,但我和好多看客一样,都缺乏对“学习”的真正了解。具体说,我们是缺乏对学情起点的认识,对学习发展过程的认识。自然,对学习可以达到的高度的认识,很可能是一厢情愿的偏激和误识。要承认这一点,是有费劲的。因为好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转变了。 瞧,原先仅关注“名师表现”,现在流行“评价小孩表现”,这不是铁铮铮的转变么。我们看到的真相背后,还有“后真相”,我们缺乏追根溯源的思考:小孩的能说会道,超强素养,究竟是怎么炼成的? 例如我在清华附小上《晏子使楚》,到最后,由于小孩对“晏子与楚王”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争论,使得针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变得深入而多元,让设计完全不需要继续执行。所以,即便我只是坐在位置上让小孩自由讨论。这节课也一样无限精彩。沾沾自喜的我们欢喜地接纳这个胜利果实的时候,很少想——这小孩是如何有了今天的厉害?一个班级的孩子是如何成长?这样的学习能力是怎培养?
“教”就是“学”的保障, “教”就是为了“学”, 教学相长,不可厚此薄彼。 “学会学习”,指的就是在“教”的伴随之下,完成“学”的技能升级,习惯养成。当我们把一个懵懂的小孩送到学校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一开始就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小孩未来的十分美满,就在起步阶段的教学中注定八分。如同练武功,马步扎得稳不稳,出拳方向准不准,握拳姿势对不对,这一切都不是小孩自己发现,都是师父手把手教的。 回到文章开头,深深触动我的是江苏特级教师许嫣娜的一年级阅读课《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 说设计,许老师的设计很简单。整节课,许老师不断做很多老师看不上的事。正是这些返璞归真的教学手段,帮助小孩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例如,许老师富有节奏地读“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要求小孩“跟我读”。第一个孩子读对了,但没有停顿。许老师说:“你读得对,但是可以读得更好。请听我再读一遍,你再试一试。”就这样,孩子知道了什么叫正确、有节奏、懂停顿的朗读。这只是一句话的一次示范,这节课上类似这样的示范,很难用数据统计,因为随时随刻,随机应变,无处不在。学习,就是一种模仿,但最佳的示范应源于老师。 再如“兄弟”的“弟”字该怎么写,许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口述笔画笔顺:第一笔点,二笔撇,三笔横折……小孩一边书空一边口述笔顺笔画。足足用了两三分钟学一个“弟”字的规范写法。但这两三分钟花得值,一是因为学得扎扎实实;二是因为学得清清楚楚;三是因为学得相当规范。这个学的过程,本身在告诉小孩——如何学习。这种规范教学的行为与精神,真值得学习借鉴。 再如,许老师告诉一年级的孩子:“读书的时候,第一遍可以指读,什么是指读呢,就是用手指指着这些字来读。到了第二遍,可以捧读,双手捧着书,美滋滋地去读。在低年级课堂上,随着读书层次的不同,手的运用指导也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都不是发现的,是老师认认真真教出来的。叶圣陶所说的“教育,无非就是养习惯。”教得多了,才能谈得上养成习惯,才能出现“自己会”的能力。我们看到高年级学生会浏览,会跳读,会讨论,会分析,会鉴赏,会评价,我们在惊叹能力强大的同时,要看看这节课,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些能力是怎么培养起来的,要向认认真真教的老师致敬。 一年级的教学,有这样许许多多让人感叹的细节,即便名师也不例外,更不能例外。因为这样的课堂呈现,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学习在发生,真正的学习能力在发展。很遗憾,我虽然也上过几节低段课,但从未真正执教一个一年级的班。所以,我无法像许嫣娜一样,真正融入一年级课堂。我和很多玩课的票友一样,仅用高年级的教学思路,简单面对低段小孩。因此,我们非常期待——小孩优秀,班级优秀。其实,这正是我们不知道优秀是如何炼成的最真写照。 一句话,很多人,精神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没有真正进入儿童世界。
特别希望那些评课的专家,不要把小孩的学习能力想象得那样强大,那样自觉。不要用简单的教育学原理来衡量课堂学习是否真正发生。我们相信儿童的实力与潜力,但是我们更要看清儿童的学习实情,认清课堂教学的存在意义。课堂学习,是一种在独特空间里,在聚集不同学情的状态下,伴随教缓慢学的生长的历程。如果有了这样的认识调整,我们是不是可以不要特别在意小孩的表现,不要特别在意学习的结果,不要用“有没有变化”来做简单评判?学会学习,整个过程才是最美的风景。 结果,来得早一点晚一点,不碍事。 过程的艰辛, 教师的陪伴, 教学的辅助, 才是实打实的给养。 |
|
来自: mingtian672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