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确诊丨经典病例168】右耳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panyunbo 2017-07-17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5岁。


主诉 : 发现外耳道肿物半年。


现病史: 患儿发现外耳道肿物半年,无突然增大。无耳痛、溢液,自诉无听力下降。


既往史: 无中耳炎病史。


实验室检查: 无阳性发现。


查体:右外耳道浅红色肿物,质软、无触痛,表面光滑,无出血。鼓膜不可见,乳突区无压痛。ABR:右耳反应阈60dB。


超声: 无。


CT/MRI扫描: CT平扫:

CT检查设备为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 螺旋CT机,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外耳道下缘至岩骨上方,基线为听眦线。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230mA,层厚0.625mm,层间距0.625mm,螺距0.562:1,窗宽3800,窗位750,骨算法重建。如图1。


MR平扫及增强:

MR检查设备为美国GE HDx 1.5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头部脊柱联合线圈。检查前20min口服6.5%水合氯醛0.8ml/kg镇静。检查前于患儿外耳道内轻轻塞入耳棉塞,并准备好固定头颅的塑性海绵。常规MR平扫包括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 FLAIR(TR/TE=1931/22ms ,TR/TE=2500/9ms,TI=720ms,矩阵=320×224,激励次数NEX=1),轴位Propeller序列T2WI(TR/TE=6400/134ms,矩阵=320×320,激励次数NEX=1.5)。层厚4mm,间隔1mm,FOV 24cm×24cm。


增强扫描:经前臂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0.4mmol/kg后扫描冠状位T1 FLAIR。MR平扫如图2、3,MR增强如图4。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1:在提供的CT平扫以及MR平扫和增强图像的基础上,关于病灶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单选)


ACT平扫示右颞骨溶骨性骨破坏,广泛累及外耳道、乳突、鼓室、岩锥、颈内动脉管、颈静脉球


BMR平扫示病变呈等T1、长T2信号,呈较均匀等信号,膜迷路形态、信号基本正常


C病变填充右外耳道、鼓室、乳突,上界紧邻右颞叶下方,下方沿颈动脉向下浸润


DMR增强扫描病变未见明显强化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D


该病例在冠状位MR增强T1WI显示右侧颞骨病变呈显著强化,局部强化欠均匀。同时,紧邻颞叶脑膜可见病理性强化。因此答案为D。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B 


颞骨高分辨CT是本病首选检查方法,平扫表现为颞骨溶骨性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肿块表现为等密度、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增强后显著强化,病灶边界欠清晰。而MR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则能很好的显示脑膜浸润、颞骨外软组织浸润等情况。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以及CT、MR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 胆脂瘤

B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C 横纹肌肉瘤

D 鼓室球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C

高倍HE染色:小、间变性、圆形和纺锤形细胞,核深染,嗜酸性粒细胞质。免疫组化:Desmin(+),MyoD1散在(+)。


病理活检诊断:右耳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三、诊断分析思路


1
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右侧颞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同时伴有软组织肿块,且病变边界不清。MR平扫显示病变呈等T1、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MR显示病变显著强化。


2
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

本例在CT平扫显示右侧颞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同时伴有软组织肿块,病变边界不清。CT呈现的骨质破坏特点不鲜明,但是综合MR平扫及增强显示病变呈等T1、长T2信号,且病变呈明显强化,并同时可见病变邻近右侧颞叶脑膜的病理性强化,表明病变具有一定侵袭性。


(2)定位诊断:

本病例定位诊断困难不大,但是重点应该放在明确病变累及的范围。CT平扫可见病变广泛累及外耳道、乳突、鼓室、岩锥、颈内动脉管、颈静脉球,MR可见病变填充右外耳道、鼓室、乳突,上界紧邻右颞叶下方,下方沿颈动脉向下浸润,并同时累及右侧颞叶脑膜,致其出现病理性强化。


(3)定性诊断:

本病例为5岁,男性,以发现右侧外耳道肿物半年就诊,肿物无突然增大。无耳痛、溢液,自诉无听力下降。查体:右外耳道浅红色肿物,质软、无触痛,表面光滑,无出血。鼓膜不可见。患儿既往无中耳炎病史,且无发热史等感染性疾病的证据。综合起来基本可以排除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等疾病。CT平扫表现为颞骨溶骨性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病灶边界欠清晰。MRI检查时,肿块于T1WI表现为与软组织呈等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有明显强化。MR检查显示右侧颞叶脑膜的病理性强化及沿颈动脉向下生长的肿块。疾病诊断应该考虑到横纹肌肉瘤的可能。但颞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与儿童期多种颞骨破坏性疾病相鉴别,确诊仍需病理诊断。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

本病例特点是5岁,男性,无中耳炎病史。病变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周围结构广泛受累。CT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可明确病变累及的结构、范围及其血供情况。


2
鉴别诊断

(1)单纯型中耳乳突炎:通常鼓室及鼓窦内无软组织密度肿块,多表现为粘膜肿胀。病变分布较广泛,有时可见液平。病变周围无骨质破坏,听骨链未见破坏,可有听小骨移位。                                       

(2)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中耳乳突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且呈团块状,分布较局限,位于上鼓室、鼓窦及后鼓室,边缘可见环状低密度影,为空气间隙,相邻骨壁多呈致密硬化改变。最常见听骨链不同程度骨质破坏或移位,严重情况下听骨链消失。 

(3)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病,以朗格罕细胞异常增殖和堆积为特征。颞骨LCH 常直接累及中耳乳突,出现耳漏、耳痛、耳鸣、眩晕、耳出血、鼓膜穿孔、耳颞部肿胀、听力损失、外耳道肉芽新生物等临床表现,亦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等症状,伴有垂体受累时,可有多尿、多饮等症状。

CT 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无硬化缘。累及颅骨时,常表现为“地图颅”,综合全身其他骨骼、肺部、垂体等的异常可明确诊断。



病例供稿  天津市儿童医院 陈静、刘俊刚




专家点评


儿童颞骨的病变首选HRCT,主要评价颞骨骨质的变化,不同病变骨质的改变有很大的差别,该病例主要表现为右侧颞骨广泛的骨质破坏,病变不仅累及了颞骨乳突部,而且岩尖,颈静脉球均可见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呈虫噬样,该骨质破坏的表现需要考虑颞骨的恶性病变。对于颞骨的一些病变,如胆脂瘤,恶性病变,冠状HRCT也很重要,主要评价鼓室盖是否完整,鼓室盖是否完整可以直接了结有无颅内受累,这点对于手术以及预后至关重要。MRI主要用于评价软组织侵犯的范围,对于颞骨的恶性病变,MRI主要决定手术的范围。该病变累及右外耳道、鼓室、乳突,上界紧邻右颞叶下方,下方沿颈动脉向下浸润,并同时累及右侧颞叶脑膜。进一步支持了病变的恶性行为。对于儿童期的恶性颞骨肿瘤,横纹肌肉瘤需要首先考虑。其他的外耳道的恶性肿瘤,如鳞癌,囊腺癌等在儿童少见。


点评专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放射科 夏爽教授




参考文献:


[1] Sbeity S, Abella A, Arcand P, et al. Temporal bone rhabdomyosarcoma in children.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07,71:807-814. 


[2] Durve DV, Kanegaonkar RG, Albert D, et al. Pediatric rhabdomyosarcoma of the ear and temporal bone. Clin Otolaryngol Allied Sci. 2004,29:32-37. 


[3] 邵剑波.小儿横纹肌肉瘤:影像学表现与评价.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9,15:462-467.


[4] Viswanatha B. 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 of the temporal bone. Ear Nose Throat J. 2007,86:218, 220-222.


[5] McCarville MB, Spunt SL, Pappo AS. Rhabdomyosarcoma in Pediatric Patient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nusual. AJR Am J Roentgenol. 2001,176:1563-1569. 


[6] Abbas A, Awan S. Rhabdomyosarcoma of the middle ear and mastoid: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ar Nose Throat J. 2005,84:780, 782, 784.


快扫码关注医侃(yikantime),就差你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