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 (VE) 是一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多数患儿表现为轻症,但重症患儿易留下后遗症,甚至致死,对患儿及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 1. 致病病原有哪些? 病毒性脑炎致病病毒按照病毒种属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注意: (1)VE 可由上百种病毒引起,以 HSV、柯萨奇病毒、CMV、EBV、腮腺炎病毒等多见; (2) 病毒具有特定年龄分布特点,健康儿童的肠道和呼吸道带有大量的肠道病毒,而婴幼儿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易于侵入机体发病,因此肠道病毒好发于婴幼儿; (3) HSV 感染属获得性感染,年龄越大的儿童,接触 HSV 的机会越多,故 HSV 感染以大龄儿童多见。 2. 发病机制是什么? (1)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害、感染后免疫反应或免疫介导的反应; (2)脑实质和神经元细胞主要受累; (3)部分血管出现严重的血管炎; (4)感染后脱髓鞘也参与损伤机制。 3. 临床表现有哪些? 常发热伴头痛、意识改变及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主要分为 4 类:认知障碍、行为改变、局灶性神经系统异常(如:偏瘫)、抽搐。 4. 辅助检查有哪些? (1)常规检查
(2)脑电图(EEG)
(4)头颅影像学
(5)脑脊液
(6)需注意以下几点
5. 诊断要点
6. 治疗 主要包括以下 3 方面:
(1)抗病毒治疗
(2)激素
(3)丙种球蛋白
(4)对症支持治疗 止惊、降颅压(甘露醇、速尿等,必要时外科手术减压)、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后期康复训练等。 病毒性脑炎是临床急症,其预后取决于病毒和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正确及时的诊断及应用特异、对症的治疗对于患儿生存率及减轻后期脑损伤有重要的意义。 编辑 | 周萌萌 |
|
来自: 昵称42443936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