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使文 章情节曲折 三、在表达方式上设题 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 22.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2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2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5.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①承接上文 ②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③承上启下(过渡) ④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 ⑤照应前文(开头) 26.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7.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8.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29.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30.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1.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32.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3.论证方法 举例(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4.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5.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36.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第3页 |
|
来自: 昵称40184839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