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讲 藩镇:唐朝历史的断面(6)

 liuhuirong 2017-07-19
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 之乱以后,主动与地方藩镇交好,争取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又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孤立吐蕃,并利用其他势力打击吐蕃,以免除边患。这是唐朝变通了 大一统国家的统治规则的有利结果,给唐朝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边疆形势。此后,唐朝就开始着手对地方藩镇的整治了。

  如果说唐朝政府在对河北藩镇作出的让步属于将国家力量化为绕指柔的亲和力,那么,从唐代宗的儿子唐德宗开始的对藩镇的战争,则是显露出了国家力量那种百炼钢的强硬。

   唐德宗时期,已经开始对藩镇力量进行抑制。同时,也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成德军的李唯岳、淄青的李正李纳父子、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进行讨 伐,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没有彻底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于是唐德宗就开始尝试先用非军事手段削弱藩镇,比如,将一支军队划分给多个节度使统领,削弱其相对 势力;对首鼠两端的藩镇恩威并施,加以笼络。到了唐宪宗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藩镇势力的战争。割据西川的节度使刘辟和不服从中央命令的镇海军节度使李舟 鸟先后被平定,唐宪宗又对河北藩镇进行了征讨,终于使中唐时期藩镇割据、中央势衰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唐代的中央权威再次树立,大一统国家的统治规模再 次出现在有中兴气象的大唐。

  唐代统治者变通统治规则,采用先让步再分化最后全面出击的策略,对地方的强藩势力进行抑制,没有拘泥于此 前理论和经验上对大一统国家统治方法的成见,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制定规则,既缓解了外患,又消除了内忧。唐代统治者以重建王朝权威的目的将国家力量“百炼 钢化做绕指柔”的一时妥协之举,可称为变通规则的千古妙方。

  打草惊蛇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知悉唐德宗不是个好对付的人,就上表要求献钱三 十万缗,以此观察德宗的为人。“(德宗)欲受之恐见欺、却之则无辞。”犹豫之间,大臣崔佑甫出主意:“皇上派使臣慰劳淄青将士,顺便把李正己上献的钱物赐 予将士,如此顺水推舟做人情,一则使淄青将士感戴皇帝恩德,二则让诸藩镇知道朝廷不贪货财。”

  唐德宗大悦,依计行之。“(李)正己大惭服。”

  郭子仪晚年年老多病,德宗就以朔方军大将李怀光代替郭子仪掌军政,并加其为校检刑部尚书,为宁、庆、晋、锋、慈等州节度使。

   李怀光原姓茹,是渤海靺鞨人,其父茹常在朔方军中因功多为朝廷赐姓李,名“李嘉庆”。李怀光自少生长军中,也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功名,史书称其“勇鸷敢 诛杀,虽亲属犯法,无所回贷”。一旦大权在握,李怀光马上就把从前和他同位而现在又怏怏不服的宿将史抗等五人一并诛杀,初露控霸一方的威权。唐廷对此也假 装不知道,奈何不得。

  德宗继位之后,在蜀地淫侈专制十多年的西川节度使崔宁入朝。崔宁入朝后,又耍小聪明,暗使属下蛮将寇侵州县,德宗本来已下诏派他归镇,大臣杨炎苦谏,德宗就把崔宁留在京城,命朱泚的范阳军前往其驻地,好歹总算拔了一颗钉子。

   刚继大位的唐德宗很想干出些大事,重整破烂的唐朝河山。建中元年(780年)三月,派十一个黜陟使(此官设立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类似巡察钦差)分巡天 下。河北黜陟使洪经纶“不识时务”(史官以此四字评价,可见这位洪大使确实是个坏大事的书呆子),他见魏博节度使田悦属下兵士有七万之多,就下令“裁 军”,裁掉四万兵,让这些人回家务农。但这一举措却犯了打草惊蛇的大忌。

  本来,田悦“事朝廷颇恭顺”,很有顺臣守法的样子,现在看到 朝廷要窝心给自己一脚,裁撤士兵,激起他心中嫌怨。但田悦和他叔父田承嗣一样,属老奸巨猾之流,他假装顺服朝命,裁四万官兵。然后,他又把这些已经脱掉军 服的将士召集于一处,激怒他们说:“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士兵大哭。田悦于是“出家财以赐之,使各还部 伍”,重新让兵士归营。于是军士“皆德(田)悦而怨朝廷。”

  宰相杨炎想收复原州和秦州,就派李怀光和朱泚等人前往泾州集结。泾州诸将知道李怀光军法严峻,又刚刚擅杀朔方五将,就推刘文喜为首,拒不接受李怀光来统军。

   唐廷就以朱泚为泾原节度使。刘文喜不受诏,于建中元年五月据泾州反叛,并把儿子送去吐蕃做人质以求援兵,唐廷马上下诏李怀光、朱泚去平讨。唐德宗非常坚 决,对刘文喜索求旌节的要求一口回绝,也不听信朝中诸臣请求赦免刘文喜的意见。同时,他对泾州城内兵士仍旧像对待唐兵一样,赐以春服,吐蕃当时又和唐朝刚 刚缓和关系,也不发兵相救,不久,“城中势穷”,诸将共杀刘文喜,传首阙下。如此,算是德宗给诸藩镇又“上了一课”。

  以敌克敌未成反 失己连环计,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攻无不破。此计正文的意思是如果敌方力量强大,就不要硬拼,要用计使其自相 钳制,借以削弱敌方的战斗力。但是连环计比较难运用,它要求运用者要有深邃的洞察力,判断力,如能巧妙地运用,就如有天神相助,反之,则竹篮子打水一场 空。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

  李宝臣自被田承嗣大骗一把后,一直怏怏不乐,率兵回镇,自守门户。

  “宝臣晚年犹猜忌”,觉得儿子李唯岳暗弱,恐属下不服,就诛杀辛忠义等二十多名大将,尽收其财,由此军心不附。李宝臣晚年还笃信神道,大饮妖人“特制”的“仙液”,结果中毒而死,年六十四,也是“坏人有善终”,花甲已过,诸福尽享,又免于横死,也算结局不坏。

  李宝臣死,军中推李唯岳为留后,求袭父位。唐德宗不答应,命李唯岳护其父丧入京进行“国葬”,下诏任命张孝忠为节度使。

  当初田承嗣死,李宝臣上表力请田悦代之,谋求子孙世袭;如今李宝臣死,田悦投桃报李,就上表力求朝廷下旨让李唯岳世袭,德宗又不答应。于是,李唯岳就和田悦、李正己等人暗中联合,阴谋抗拒王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