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飘四海,情播五洲: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

 liuhuirong 2017-07-19

  有这样一个谜语:“虽是草木中人,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要振万民精神。”其中“虽是草木中人”说的就是“茶”字,后三句说的是沏茶和茶的提神作用。

  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有一副对联:

  粗衣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

  茶已经走进了我国的谜语,走进了我国的对联与家教。可见茶与我国人民的关系是何等密切。正是我们的先人发现茶,饮用茶,研究茶的功能,宣传茶的作用,并将它推向了全世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

  我国已有2000多年种茶与饮茶的历史了。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的《僮约》中,就有“武都买茶,杨氏担荷”,“烹荼尽具,酉甫盖藏”的记载。古人又称茶为荼,还有茗等别名。这是我国饮茶和买卖茶叶的早期记载,也是茶叶起源泉于四川的文献依据。

   对于茶的功能,记载较早的应为《神农本草经》,说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易解之”;“能令人少眠,有力,悦志”。
三国时期的华佗在《食论》 中说:茶久饮,可以益思。唐《新修本草》中说:茶主治痿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消宿食。明代顾云庆在《茶谱》中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 食;除痰,少眠,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 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

  现代医学分析研究表明,饮菜确有清热降火,消食生津,利尿除病,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功效。实践也确实证明:疲劳困倦之后,饮浓茶一杯,确有神消气爽之感。

   为茶的成分化验说明,因为茶中含有咖啡因,具有刺激神经,亢进肌肉收缩力,促进肌肉活动的效能,并能促进新陈代谢。炎热酷暑,饮一杯热茶,反觉凉爽,珍 馐佳肴食后,饮一杯浓茶,顿消腻甘厌肥之感。这是因为茶中含有芳香油,可溶解脂肪。茶汁有中和由偏食脂肪或蛋白而引起的酸性中毒作用。所以,以肉、奶为主 食的西藏、内蒙古等少数民族都爱茶如命,苦嗜饮茶。他们说: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茶叶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 等,维生素C能抗坏血病;茶中的茶鞣质能凝固蛋白质,而且具有杀菌和抑制大肠杆菌、链球菌、肺炎菌活动的作用。因而能治疗细菌性痢疾,对伤寒、霍乱也有一 定疗效。国外对茶叶的研究认为,饮茶对治疗慢性肾炎、肝炎和原子辐射都有一定效果。所以,饮茶之风吹遍了全世界,特别在欧、美的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中,在 茶可可、咖啡三大饮料中,茶最受青睐。

  茶神——陆羽

  
唐代陆羽(733—805)因著述《茶经》和对茶叶的巨大贡献,被后人举为茶神,被朋友们称为茶仙。至今东南沿海与日本,还有一些经营茶叶的茶庄供奉他的画像,求他保佑生财。那么,陆羽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陆羽是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字鸿渐,名疾,自称桑苧翁。幼时被收养他的智积禅师寄养于寺西村李儒公家。李儒公是
儒家的饱学之士,弃官归家,以 教书为业。这与后来陆羽酷爱诗文,终持儒业是不无关系的。陆羽与李儒公的女儿季兰,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陆羽9岁时,李公举家迁回故乡湖州。陆羽被智 积禅师领回寺院,想让他念佛经做和尚。陆羽拒不皈依佛家,使智积禅师十分气恨。于是,就重重地惩罚他,“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又让他淘 粪除虫,放牛割草。他在受罚劳动时,仍不忘读书。由于受不住智积禅师的虐待,约在十一二岁时,他逃离龙盖寺(现为西塔寺),投身杂耍戏班,最初服劳役,后 来演丑角,为伶正,十三四岁时,已经是很受欢迎的角色了。记述曲艺,作成《谑谈》3篇。这些痛苦的磨难,对后来陆羽深入民间考察茶叶,写成《茶经》是大有 裨益的。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攻陷长安,玄宗避乱四川。陆羽南逃避祸,从中原迁到浙西。由于思念李儒公抚育之恩和童年的友伴季兰,辗转到达湖州。但李儒公已经辞世,季兰也落发为尼,遁入佛门。两人在乌程开元寺相见,感慨万千一片凄凉,苦酒一杯,相对垂泪。

   天宝十五年(756),24岁的陆羽到湖州西南郊的杼山妙喜寺拜访了慕名已久的僧人皎然。皎然是法名,俗姓谢,名清昼,是大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皎然 是妙喜寺的主持,他见陆羽谈吐高雅,精通文史,爱好诗词,酷嗜茶叶,两人情投意合遂成忘年之交。他们的友谊,对陆羽的后半生与写成《茶经》都有重大影响。 两人常常吟诗品茗,与茶菊为伴。九月重阳节,皎然有《九月陆处士羽饮茶》一诗,记录了他们的友谊: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唐代大历四年(769),皎然在苕溪建立了苕溪草堂,移居于此,并邀陆羽来同住。由于陆羽正奔走各地,考察茶区,他没有找到。大历七年(772),他从 把陆羽接回。陆羽在苕溪草堂撰写《茶经》。同时完成的著作还有《君臣契》3卷、《源解》30卷、《江表四姓谱》《南人物志》《吴兴历宜记》10卷、《潮州 刺史记》3卷、《占梦》3卷等等。

  陆羽与
颜真卿的相识,对陆羽的一生与《茶经》的撰写也起了很大作用。大历八年(773),颜真卿被 贬为湖州刺史,通过张志和的介绍与陆羽、皎然,结为诗友、茶友。由于陆羽的积极努力,使颜真卿中断了10年的《韵海镜源》编撰完成,献给朝廷。为了感谢陆 羽,颜真卿为他修建了“三癸亭”,又与皎然一起为他建造了“青塘别业”草堂。颜真卿迁升吏部尚书时,推荐陆羽任官。皇帝曾下诏任命陆羽为太子老师,徒太子 太傅,陆羽皆末就职。但颜真卿的友谊和推荐,提高了陆羽的声望,对他游历考察和撰写茶经等著作是大有帮助的。

  唐德宗建中元年 (780),陆羽将《茶经》一书付梓刊印,他应戴叔伦之邀,离开湖州赴湖南幕府任幕后。他随戴叔伦奔波了3年,调入江西,先信州,再洪州,后抚州,始终动 荡不安。他不习惯于官府生活,又去上饶城北广教寺(今茶山寺)劈山种茶,凿石引水。可见,他对茶之酷爱是终生不渝的。

 《茶经》的内容与科学性

  陆羽是由《茶经》一书而名望越来越高的。《茶经》3卷,7 000余字,共分10目:“一之源泉”、“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一之源”记茶业的生产与特性:“二之具”记载了承、檐、綮等12种制茶、煮茶的用具;“三之器”记载了风炉、交床、热盂等24种煮茶、饮茶的用器。为 我们留下了唐以前,关于采茶、制茶、煮茶、饮茶的器具与设备的宝贵资料。对“十二具”和“二十器”的形体、用料、用途都做了具体的说明。这些器具的讲究对 中国,乃至日本的茶器都影响很大。任近代驻外使节的黄遵宪,写过《游日本余记》的傅云龙,都描绘过《茶经》中器具对日本的影响。

  《茶 经》记述了采茶、制茶的方法。唐代制茶经过7个步骤:第一是采茶,在2—4月之间,采春叶、夏叶,要采“阳崖阴林”中的,不要采阴山陂谷中的。茶叶按形色 可分出等级,紫色者为上,绿色者次之;卷叶者为上,叶已开者次之。采茶要选择天气,“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第二是将采回来的茶叶蒸熟;第 三是将蒸熟了的茶叶捣烂;第四是加上米膏,制成茶饼;第五是将湿热的茶饼烤干;第六是将茶饼用细蓖片穿起来;第七是将茶饼封存好,放置干燥处。这与现代的 炒茶法是不同的。《茶经》记述了煮茶,饮茶之法。煮之前,应先将茶饼烤熟,要反复烤,做到内外皆熟。烤熟的茶,要等冷却,研成碎末再煮。煮茶用的燃料,最 好是炭,其他是硬木材,不宜用腥臊的湿材。煮茶的水,以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下者为井水。山水应选石泉涌出的,江水要用离岸远的,井水要用常汲之井。煮茶 要看火候,《茶经》称作“豆花”,要煮水经过三沸,茶的精华具体表现为“沫”、“酵”和“花”。“华薄者曰沫,厚者曰酵,细轻者曰花。”煮茶时,应让沫、 酵、花充分表现出来。饮茶时,将煮好的茶酌入各碗中,要注意让沫、酵、花均匀分配。后人称此为“侔色”。《茶经》认为应趁热饮茶,不应冷了再喝。这些古代 的茶艺与实践经验有待进一步研究。《茶经》还记述了唐代茶的品种。开宗明义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又说到一尺、二尺的矮茶和二人合抱的巨树,现在 的南方随处可见一二尺的茶树丛簇,也可从云南的西双版纳找到二人合抱的茶树王,证明陆羽的记载是可信的。

  《茶经》说的茶叶制品,除茶 饼外,还有粗茶、散茶与茶末3种。《茶经》还品评了南方32州郡出产茶叶的等级。以《新唐书·地理志》叙述的以茶作贡品的17个州来衡量,说明《茶经》的 品评是精慎的。《茶经》首次研究了中国饮茶的历史。在此之前,虽然医药、饮食之书,诗赋、方志之籍,偶尔提及茶的功用、形色产地等,但谁也不曾将茶叶的起 源、发展、兴盛作为历史来研究。陆羽是做此探讨的第一人,他收集46种古籍的记载,勾勒出了中国的饮茶发展史。

  对《茶经》在唐末就有了很高的评价,诗人皮日休说:“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季疵之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泉,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俾饮之者,除瘠而去疠,虽疾医之不若也。其为利也,于人其小哉。”

  《茶经》的传播,促成了唐代以后崇尚饮茶的风气。李肇的《唐国史补》说:“陆羽始创煎茶之法”,新《唐书·陆羽传》说:“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其后尚茶成风,天下益知饮花矣。”使人们将茶事作为一项艺术来学习和研究。

   《茶经》的传播,使人们对采茶、制茶、煮茶、品茶、茶的功效、产地、历史等都做了系统的研究,开始产生了一门新的学问——茶学。文人才士纷纷效仿陆羽, 进一步著书立说,出现了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裴汶的《茶述》、温庭筠的《采茶录》。五代至宋又出现了毛文锡的《茶谱》、丁谓的《茶图》、蔡襄的《茶 录》、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等。《茶经》是中国茶学创始的标志,它是我国茶学史上乃至是世界茶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香飘四海 情播五洲

   中国的茶叶,首先传入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唐代的茶文化,不断被日本的遣唐使们所带回。在《日本后记》一书中,有弘仁六年 (815)僧人永忠向嵯峨天皇献茶的记载。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茶的最早史料。当时为中国文化所倾倒的日本知识界盛行过饮茶。

  荣西是 将中国茶引入日本的关键人物。公元1163年与公元1187年,荣西两次来中国,与佛教禅宗一起,他也带回了中国的茶文化。他特别注重茶的养生效果,撰写 了《吃茶养生记》。荣西带回的茶,成了京都高山寺明惠上人的爱好,他因此开了茶园,后来又推广到宇治。随着茶园的发展,饮茶之风传到禅宗寺院和武士阶层, 镰仓后期已经普及到百姓之家了。茶叶在日本很快就由药用发展为饮料,又进一步发展成了全民性的茶文化。

  日本现代的茶道由数十个流派组成,其中最大的流派是以千家利休为祖先的不审庵(表千家流)、今日庵(里千家流)、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流)的3 000家,还有薮内流、远州流、大日本茶道学会等。

  朝鲜改革略晚于日本,《三国史记·新罗本论》:“兴德王三年(828)入唐回使大廉带回了茶种,种植于地理山上。为朝鲜种茶之始。”

  中国的茶叶引起欧洲人的注意是16世纪,1545年意大利人赖麦锡在《航海记集成》中写道:“在中国,所到之处都在饮茶。空腹时喝上一两杯这样的茶水,能治疗热病、头痛、胃病、横腹关节痛。茶还是治疗痛风的良药。吃得过饱,喝一点这种茶水,马上就会消积化食。”

  1560年,访问中国的葡萄牙传教士达·库尔斯说:“在中国,高贵人家有客来访时,都饮用茶这种饮料。茶呈红色,有苦味,是一种作为药物的饮料。”

  中国茶叶传往世界各国,也可以从语音上找到证明。现在世界各国表现茶的词语,可分为中国广东话与福建话两个谱系。属于广东话谱系的有日本语、葡萄牙语、 印度语、波斯语、阿拉伯语、俄语速、土耳其语等;属于福建话谱系的有荷兰语、德语、英语、法语等。日本学者桥本实认为茶的传播路线有两条:一条是经蒙古、 西伯利亚到俄国、波兰;另一条是从西藏、孟加拉、印度、中东、土耳其到希腊。是否正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学者认为中国茶叶是经荷 兰传入欧洲的。中国近代外交官薛福成在《出使英德意比日记》中记载:“中国茶传到欧洲,始于明
万历四十年(1612),荷兰之东印度公司携带少许,以供玩 好。国朝顺治八年(1651),荷兰始载茶至欧洲发售。越十年,茶市益行,英京始立茶税之律。当时甚为顾问贵,馈送王公不过一二磅而已。”

   俄国人用茶,略晚于荷兰。万历四十四年(1616),哥萨克什长彼得罗夫在卡尔梅克(卫拉特蒙古地区)初尝茶味。
崇祯十三年(1640),俄使瓦西里· 斯达尔克夫从卡尔梅克返国,带回茶叶200袋(约240千克),奉献沙徨,是为华茶入俄之始(见巴德利《俄国、蒙古、中国》卷2)。

  中国茶叶传入荷、英、美等国,是经海路,交货地点是广州,中国茶传入俄国是经陆路,交货地点是恰克图。

  美国人饮茶是从英国传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将中国茶叶从广州运往英国,又从英国运往美国。

  英国人于1637年驾帆船4艘抵达广州珠江口,运华茶112磅回英国,拉开了中英间直接茶贸易的序幕。

   公元1660年,英王查理二世复辟,他的妻子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饮茶习惯带到英国宫廷。于是,饮用中国茶开始在英国上层社会传播。18世纪中叶,饮茶之 风普及到民众之家。萨弥尔·约翰逊对自己视茶如命的描述最说明问题,他说:“二十年来,只靠着这种神奇的植物去总目淡油腻。茶壶很少有凉的时候,傍晚以茶 为娱乐,夜间把茶当慰藉,还用饮茶来迎接黎明。”(见《中美关系史论文集》二)恩格斯也说过,到18世纪中期,饮用中国茶已变成伦敦街头劳动人民的习惯 了。

  后来英国人将饮茶的习惯带入北美。1690年波士顿开设了北美大陆第一个出售中国茶叶的市场。18世纪20年代北美正式进口茶 叶,18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普及了北美的各个阶层。19世纪30年代之前,北美大陆饮用的茶叶,全部都是从广州出口的中国茶。30年代之后,才有锡兰和 印度茶进口。

  我国不仅输出茶叶,还向很多国家提供过茶树和茶籽。公元9世纪初,茶树传入日本。17世纪茶籽传入爪哇,18世纪茶籽传入印度,19世纪茶树先后传入俄国和斯里兰卡。爪哇于1833年,印度于1834年,分别从中国租用茶工与制茶工具,在中国工人指导下种茶与制茶。

  19世纪以前,我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上还是独一无二的畅销品。输出量最大的是1886年268万担(折合134 000吨),值银5 220万两。占当时国家出口总值的50%以上,是出口量第一的商品。

   现在,我国的茶叶,依然行销五大洲近百个国家与地区。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又帮助马里、几内亚、摩洛哥、阿富汗等国引种了中国茶树。现在,友谊之树已 经开花结果。马里的西卡索郊区试种我国茶树采制的第一批茶叶,品质优良。这种茶已在巴黎农业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真是茶香飘四海,友情播五洲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