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的流派

 船长bln98jdrzo 2019-10-21

最近读到一本关于茶的小册子《茶书》

这本书的作者冈仓天心是日本明治时期的思想家、美术家、评论家和教育家,是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的重要人物。他于1904年到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中国 日本美术部工作,1910年成为该部部长,其间多次前往印度和中国游历,并用英文写就了多部著作,向西方宣传东方的文化,这本《茶书》便是其中影响力非常巨大的作品。

作者在这本不足百页的小册子中,借由20世纪初西方世界最为接受并且尊重的东方生活方式——饮茶,将茶叶的历史、流派娓娓道来,见微知著地向这个世界传达以茶之精神为要素的东方美学、建筑、生死观以及宗教与哲学。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茶书》中对茶的流派的论述。(以下黑色字体均为原书中文译本摘抄)

和艺术一样,茶也有自己的时代和流派,大致分煮茶、抹茶和泡茶三个阶段,现在流行的,属于最后一种方式。不同的饮茶方式,象征着不同的时代精神。

所谓见微知著,日常琐事对民族精神的注解,堪比哲学的高深和诗歌的风雅。如同欧洲对葡萄酒的各种偏好,展现出不同时代与国家相异的气质;形式各异的饮茶习惯,也在描述着东方文化繁复多样的心境。用于煎煮的茶饼,用于搅拌的茶末,用于沏泡的散茶,分别牵扯着唐、宋、明三个朝代的情感悸动。借用已经滥用的艺术分类,它们大概对应着茶的古典派、浪漫派和自然派。

原产于中国南方的茶树,很早就为中国的植物学和医学典籍所记载。古籍里,它被冠以荼、槚(jia3)、蔎(she4)、荈(chuan3)、茗各种称谓……道教徒声称,它是不死灵药的重要成分。佛教徒则通过饮茶,驱除长时间冥想带来的困意。

4、5世纪,成为长江流域居民主要饮物后,茶的汉字也逐渐定型,而且显然是“荼”的变体。南朝诗人留下断篇残句,赞美其为琼浆玉液,皇帝甚至用珍贵的茶叶赏赐功臣。不过,当时饮茶的方式相当原始。茶叶先被蒸过,捣碎制成茶饼,再与米、姜、盐、橘皮、香料、牛奶一起煮,有时还会加上葱!

善于巧思创新的唐朝人,将茶从粗野中解放出来,并引导其走向最终的理想状态。8世纪中叶,第一位茶的传道者——陆羽,登上了历史舞台。

陆羽,一位诗人,发现茶事中所蕴含的和谐与秩序,竟与万物流转相合若契。在其杰作《茶经》(茶的圣经)中,他立下茶的法度。他也被后世中国茶商奉为守护神。

《茶经》共三卷十章。第一章论述茶树特性,第二章说明采茶工具,第三章是谈如何筛选茶叶。第四章描述了二十四种茶具的功能,从三角铜风炉到收纳所有器物的竹制都篮,都一一详尽道来。

第五章,陆羽描述了煮茶的方法。除了盐,他摒弃其余所有成分,并强调了已经被前人反复讨论的水质和火候。水沸分三个阶段:初沸,鱼目大小的水泡浮在水面;二沸,水泡如泉涌连珠,缘壶壁滚动;三沸,壶中波浪翻滚。茶饼要先用火烤到软如婴儿的手臂,再用上好的纸张包住,碾碎备用。初沸放盐,二沸放茶,三沸放入一勺冷水,让茶平静,让水重获活力。然后就可以倒入杯中饮用了。哦,甘露!薄薄叶片,有如晴天碧空上鳞鳞的浮云,或如睡莲袅袅浮于水面。这就是唐朝诗人卢仝所描述的饮物啊: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宋朝盛行点茶,开创了茶的第二个流派。用小石磨将茶叶磨成细末,冲入热水,再用竹制的茶筅搅动后饮用。新方法改变了一些陆羽的茶具,还有茶叶的选择。盐从此消失。宋人对茶的热情,无止无尽。好茶者们竞相搜罗佳品名种,并定期举办比赛赛,以决高下。

宋人对于茶的理念不同于唐人,正如他们对待生命的理念,亦大相径庭。他们探寻着,试图将先人的形而上学现实化。宋代的新儒家认为,天理并非反应于万物,而是原本就潜藏在万物之中。永恒不过一瞬,现世便是天堂。对道家而言,不朽存在于永恒变化之中。这一思想渗入宋人的思维模式。有意义的是过程,不是行为。至关重要的是趋向完成的过程,不是完成本身。一旦如此,人便能够直面自然,为生活的艺术注入新的内涵。茶就不再是诗意的消遣,而成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王禹偁(cheng1)称颂茶“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苏东坡赞扬茶至纯至正,宛如出尘的高洁之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中国佛教的南禅一派,吸收许多道家的学说,制定了一套详尽的饮茶仪轨。僧人们团坐在达摩祖师的画像前,宛如举行神圣的法事,依照一套意味悠远的程序传递着茶碗,喝下同一碗里的茶。这一套禅宗仪式,最终在15世纪发展为日本的茶道。

不幸的是,13世纪蒙古部落突然兴起。在征服的浩劫中,以及元朝皇帝的残暴统治下,宋朝的文化成果毁于一旦。15世纪中叶,企图复兴的明朝,又限于内乱而疲于奔命。17世纪,中国再度被异族——满族所统治。昔日的礼仪和风俗荡然无存。微末的茶,被彻底遗忘。我们发现明朝的一位训诂学者,竟对宋朝典籍里提到的茶筅形状一片茫然。此时的饮茶习惯,已经变为将茶叶放入茶碗,直接用热水冲泡。茶在明朝末年才传入欧洲,西方世界对旧式的饮茶法,自然一无所知。

紧随中国文明步伐的日本,对这三个阶段的饮茶史了然于胸。我们读到,早在729年,圣武天皇就曾经在奈良皇宫给百僧赐茶。茶叶可能是由遣唐使带回,按照当时流行的方式制备。

1191年荣西禅师从南宋学成归来。除了南禅,他还将宋茶引入了日本。他带回的新茶种,被成功种在三个地方。其中之一是京都附近的宇治。如今,这个地方仍然以出产好的茶叶闻名于世。

南禅在日本传播极快,宋茶的仪轨和思想也随之流传各地。到15世纪,在足利义政将军的大力扶植下,茶仪式得以充分完善,并且不再专属于贵族和僧人,蜕变为一种独立而世俗的行为,宣告了日本茶道的诞生。后来盛行于中国的沏泡茶,直到17世纪中叶后才传入日本,历史相当短暂。虽然现在泡茶已在日常生活中取代抹茶,但后者仍然保留其茶中之茶的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