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饮茶极简史

 清茶999 2022-12-20 发布于天津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茶叶,并将其纳入饮品的范畴。但客观地讲,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成为主流的饮品。自唐朝陆羽(733-804年)和他的《茶经》出现,才开创了人类饮茶的新纪元。如果没有陆羽,茶和人类的关系也许完全是另外一种局面。后来,陆羽被尊奉为“茶圣”“茶神”。中国传统的茶商会供奉陆羽的瓷像,供奉的方式也很特别:如果生意好,就给他上香;如果生意不好,就用滚烫的茶汤从头淋下。

    《茶经》上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只是一个习惯性的说辞,因为五谷和百草的起源,中国人几乎全都归到了神农氏头上。其实陆羽不用谦虚,他自己就是“茶之神农”。“茶”这个专有名词,也是陆羽确定下来的。《茶经》上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除此之外,“茶”还曾长期与“荼”通用。“荼”在古汉语中的本意,是苦菜、野菜。也许是因为“苦”这个特征,让人们把“荼”字转用到茶这种植物身上。后来,人们索性把“荼”字去掉一横——“茶”。

    先秦文献中记载茶的事情很少,两汉、魏晋的文献中,也只有少量关于茶的片段和典故。茶是“南方嘉木”,所以南方人较早饮茶。《三国志》记载,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喜欢给大臣们灌酒,但是对不善酒的韦曜网开一面,悄悄地让他以茶代酒。

    隋唐统一中国后,茶饮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茶经》应运而生。不过,你不要想当然,以为唐朝人喝茶,是取出一撮西湖龙井或者碧螺春,放到茶碗里,开水冲泡,须臾后开喝……完全没有。首先,当时并没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等,那都是明清以后才有的名茶品种,其次,当时根本没有现在所称的绿茶、青茶和红茶,也没有直接冲泡的喝法。

    在唐朝,最好的茶叶产在阳羡(今江苏宜兴)。要喝茶,先得种茶树,三五年后采摘茶叶,最好在清明、谷雨时节。采摘后的茶叶马上开蒸,蒸后捣至紧实,放到模子里成为茶饼,茶饼穿眼,再行烘焙。便于保存的茶饼,才可以流通各地。

    如果要饮茶,先将茶饼放到火上炙烤,水气完全蒸发后放入纸袋,等冷却后放入槽中,用碾子仔细碾成细细的粉末,再用孔眼极细的罗网筛选。与此同时,用特制的锅鼎将水煮沸。将碾好的茶末投入沸水,用竹夹等器具不停地翻搅,最后形成有着均匀、细密泡沫的茶汤,分给众人享用。这套制茶和饮茶方式,在唐宋几百年间都是如此,只有一些细节的流变。

    宋朝时,由于皇帝都爱喝茶,饮茶风气更盛,甚至有“斗茶”之风流行,饮用的容器“建盏”就是那时出现的。

    到元明清时期,炒制的绿茶和由茶饼演变的青茶和红茶逐渐成为主流,饼茶、团茶与它们的烹煮方法日渐边缘化。

     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深刻影响了世界的饮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