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的面鱼

 煤油灯下的妈妈 2017-07-20


那年儿子,媳妇,女儿,女婿还有老头,我们一起去敦煌旅游。看完美景,去吃美食。敦煌旳面魚让我口流涎水齿中留香。
我在老家时,时常也做面魚,因为用料和做法不同,口感也相差甚远。老家的面魚是用刚磨好的玉米面打成糊,烧熟后用专用的漏盆,將烧好的面糊倒进漏盆,漏盆下面的盆是事先盛好的凉水,面糊漏在涼水里呈蝌蚪形。老家人管它叫哈蟆魚。然后涝出,调上辣子油,醋,蒜沫香菜沫等调料,一碗下口利,松滑爽口的面魚就做成了。因为它是用面糊做的,很不经饿,当地男人把它叫哄上坡。尤其干重活的男人很讨厌它,因为它一吃就账,一泡尿一散就饿了,饿了那来的力气干活。它是女人的美食。
敦煌的面魚是用小麦粉和成面,然后搓条细碾成两头尖细,中间略粗圆的一个又一个面魚体,然后锅中烧水,水开后下面魚,煮几分钟后涝岀过水,吃凉的就直接拌上各种调料,辣淑油,醋等。要吃热的,可锅中浇油,加葱,蒜等调料回锅翻炒。或凉,或热的一碗面魚就做成了。它口感劲道,爽滑,耐饿,百吃不厌,是道最有地方特色的名小吃。虽然卖这种饭食的店面不少。但搓面魚的人总是手不停点,否则,供不上吃客的需求。
看来食材不同,做法不同,及结果也差甚远。我爱老家的面魚。虽然它做法繁杂,但在那物质匮乏,食品断缺的年代,把杂粮做成又好看,又好吃的美味佳食,是种享受的升华。
我也爱敦煌的面魚,它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游览莫高窟,这种美食有一种不一样的享受。
敦煌莫髙窟,食敦煌面魚,是中华千年的传承。
敦煌的面魚,好看又好吃。
二O一七年七月克市白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