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算命卜卦的科学道理与科学态度

 冲霄881 2017-07-20

算命卜卦是迷信吗?如果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壮大,易经八卦、麻衣相法等随着国学热潮迅速崛起,各路大师纷纷涌现,拥趸无数,所向披靡,岂能简单斥之为迷信二字?

从根本上来讲,算命的需求来自人们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随着世界从牛顿力学的确定性时代(工业时代),进入现在的所谓量子力学时代(互联网时代),不确定、不可知成为时代的根本特征,从心理学来讲,人们是厌恶不确定性的,因此,标榜能够卜算未来的算命卜卦自然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中国的各种算命卜卦方法其根源和理论基础大多来自《易经》,而《易经》抓住了未来变化的总规律,也就是简易、变易和不易,建立起了预测未来的方法论和完整体系。

首先,易经告诉人们,世界是简易的,世界万象再错综复杂,也是人们可认识的,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人们一旦掌握了事物变化的规律,事物就变得简单。其次,易经告诉人们,世界是变易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最后,易经告诉人们,世界是不易的,一方面,万物皆变的规律是不变的,另一方面,宇宙、自然界虽然变化无常,但有天地法则与基本规律可循,这个规律也是不变的。这就为预测未来奠定了理论基础。因为一方面未来是变化的,是需要预测的;另一方面,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

那么怎么预测?《易经》又抓住了不确定性这个本质,并且运用了函数映射的巧妙方法。既然未来是不确定的,预测的方法也必须是不确定的。所以《易经》采用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分别对应8种64种和384种不确定性)这些卜卦的方法来预测未来,本质上是希望在问卦的不确定性与未来的不确定性之间建立起函数映射关系,从而实现预测未来的功能。这种关系从数学上来看有没有道理,取决于这两个不确定性(随机变量)是独立的还是相关的,如果是独立的,就毫无道理,如果是相关的或者高度相关的,那在数学上也是成立的。实际上,从社会学、心理学和博弈论角度来分析,独立、相关、高度相关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原因在于,其一,一方面未来虽然是不确定的,但另一方面,至关重要的是,未来也是人创造的,通过卜卦,如果人们按照卦象所指示的方向去采取行动,那就很可能创造出卦象所预示的未来。比如乾卦,九三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告诉人们要终日兢兢业业,晚间保持警惕提防危险,最终不会有灾难。假如是占到这一卦,又按照终日兢兢业业,晚间保持警惕提防危险去做,当然就是没有什么危险,当然很准。

其二,心理学告诉我们存在心理暗示现象,得到肯定的心理暗示人们会更加积极事情就更易成功,得到否定的心理暗示则相反。如果在决定是否行动之前先卜算一卦,卦象吉则行动,卦象凶则不行动,对人特别是信众的心理暗示作用,相信比战前动员打鸡血还管用。

占卜者常说的一句话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这话其实非常有道理。首先,越相信越会不折不扣地按照占卜者的指导的去做,其次,越相信心理暗示作用就越强,这样创造预测的未来的可能性就越大,从数学上来说就是两个随机变量相关性就越高,反之则反之,所以越信越灵,越不信越不灵。

其三,《易经》集中国古人对未来和变化的哲学思考之大成,其所揭示的简易、变易和不易的宇宙变化之道,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对立统一、物极必反、相互转化、生生不息、能量守恒、循环反复、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时而变、顺时适变的哲理和思维方法, 所提供的阴阳、五行、八卦等思维框架,对于人们认识、理解、阐述、分析、应对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并指导人们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采取合理的行动,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其四,《易经》以及建筑于其上的各种算命卜卦相面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大数据,是我们祖先千万年来相关经验和知识的总结和汇集,里面无疑也蕴含智慧的精华。

其五,《易经》通过卜卦为人们提供了不确定性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这在博弈对局之中,比如战争和政治行动之中是非常有价值的。

比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的上中下三等马都不如齐王,但孙膑出计让田忌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最终以2:1战胜实力更强的齐王。田忌为什么能赢?关键在于齐王的行为有规律,就是他总按上中下顺序出马。

有什么办法对付孙膑?方法就是改变出马的顺序,并且让孙膑无法预测无法打听无法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连齐王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办法?在博弈论中我们称为混合博弈,也就是出马的顺序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如何出马通过临时掷骰子或卜卦来决定。这样,对于实力更强的齐王,虽然无法保证每一局都能获胜,但获胜的概率达到2/3,长久来看一定是齐王获胜。

再比我们经常看到,诸葛亮与魏国大将两军对垒,诸葛亮掐指一算,敌军晚上要来劫营,于是将计就计,预先埋伏,然后大获全胜。当然这里所谓的掐指一算,实际上是诸葛亮根据情报、形势和对敌方将领的了解所进行的谋算。

作为弱势的一方如何对抗强悍的诸葛丞相?如果采取混合策略,也就是随机策略,晚上去不去劫营自己都不知道,先占一卦,这样诸葛亮再能掐会算也无计可施了。孙子说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在军事、政治、比赛中等对抗性博弈中占卦,其背后蕴含的混合策略的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能造成这种效果,从而带来博弈的优势,对于不清楚其实际机制的人来说,会归功于占卜的神奇。

其六,《易经》的卦辞通常都不针对具体的事情,判断也只是吉、利、凶、不利等非常粗线条的表述,也根本没有客观的标准,这就非常方便使用者解释,因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同样的事情说是吉凶祸福某种程度上都可以。

其七,人类还有选择性解释、选择性相信、选择性记忆的特点,人们只听得见他愿意听见的,看得见他愿意看到的,只相信他愿意相信的,记得住他愿意记住的,这会让人们心里更加宁静而不会那么纠结,这可能是进化过程自然选择的结果。

算命卜卦之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大行其道,既与《易经》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关,也与执业者高超的本领和娴熟的技巧有关。

不可否认,算命卜卦师大多数都行过万里路,阅过无数人,经验极其丰富。其中优秀者其观察分析能力也远非普罗大众可比。想象一下,如果福尔摩斯来算命卜卦,肯定是大师级别的。也就是说,其实很多东西根本不是算出来卜出来的,而是观察分析出来的,甚至是算命者被引导着自己说出来的。如果您曾经算过命,或者看别人算过,您就会发现,算命者都有很强的配合意愿。当然,这也与算命卜卦师高超的语言引导技巧,以及对人性心理深刻的洞察和把握有关,知道您想听什么、愿意听什么、害怕听什么,总之,基本上算命者都在算命卜卦师的如来神掌之中。

算命卜卦师的语言通常是模棱两可的,可以有多种解释。如果您追问倒底是哪种?您通常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天机不可泄露”!的确是不能再说了,再说就真露了。

有个故事说三个秀才进京赶考,临行前找大师算算能不能考上。大师说具体每个人能不能考上他知道,但不能说(因为是天机,泄露了要折寿!),但能告诉他们能考上几个。三个秀才虽然有些失望,但想想能知道三人中能考上几个也没白来,就请大师明示。然而大师只是笃定地伸出一个手指头,却并不说话。“大师您这是什么意思?是说我们只有一人能考上吗?”秀才们问。“天机不可泄露,事后自见分晓!”大师回答道。秀才们走后,大师的徒弟请教大师,“师傅,您伸出一个手指头,说他们只能考上一个,万一考上两个怎么办?”“考上两个,那叫有一个没考上!”“三个都考上了呢?”“那叫一起考上了!”“三个都没考上?哦,我明白了,那叫一起都没考上!师傅您太厉害了!”“好好跟着师傅学吧!”大师满意地笑了。

算命卜卦师如果真能卜算未来,每天算一算明天哪支股票能涨停就好了。即使最初资金是1万元,如果每天都能买到涨停(10%)的股票,1年就算250个交易日,1年之后的收益将是多少?229万亿(1.1的250次方是229亿)!这真的是个天文数字!中国沪深两市总市值也才区区50万亿!

生活中真正的卜算大师都是有高尚品格的,算命卜卦只是他们的手段,激励人、指引人才是他们的目标,其结果也是帮助了很多人。

说了这么多,如何对待算命卜卦各位看官想必已经了然于胸了吧。如果还有疑问,不妨向钓鱼的姜太公学习。话说当年武王起兵伐纣之时,雷电骤起,风雨大作,旗鼓被毁,众人无不变色。史官占卜,卦象不吉。武王沉吟。姜子牙大怒,闯入太庙,踩碎龟甲、蓍草,强谏道:“枯骨死草何知吉凶。夫用兵者,顺天道未必吉,逆之未必凶。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且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智者不法,愚者拘之。若乃好贤而任能,举事而得时,此则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不待祷祠而福从。”武王于是决然誓师伐纣,过孟津,会诸侯,直入朝歌。终于振兴周室八百年之王业。

表面上看起来,姜太公是反对占卜的,说枯骨死草何知吉凶,但有意思的是他并未事先反对,而是在事后出现不吉的卦象时才坚决反对。设想一下,如果卦象大吉,姜太公又会如何说呢?是不是很耐人寻味!姜太公说智者不法,愚者拘之很有道理,但并没有把他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他的行动表明,他的真实想法是,智者用之,愚者拘之。也就是说有智慧的人把它作为一个工具,但不必受到它的约束,愚蠢的人才处处以它作为限制。这应该是比较科学中肯的态度吧。

看完了,点个喜欢或者赞赏再走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