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暑正伏天,改善虚寒体质最好时机

 江海报览 2017-07-21


明天大暑,还是中伏的开始。虽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但广州这几天都在下雨,气温还算舒适,一点也没有给“三伏天”面子的意思。

 

但朋友圈里坐标西安、上海的小伙伴早已晒出了接近40℃的高温表。



但不管天气有多少款freestyle,大暑这一天,依然是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干热和湿热都容易引起中暑,注意多补充水分和蛋白质的同时,外出还要做好防晒。

 

至此,最热的40天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一年一度“改善虚寒体质”的三伏天,是我们增强自身抗病能力的最好时机。

 

- 今 年 三 伏 -

初伏:7月12-7月21

中伏:7月22-8月10

末伏:8月11-8月20



食 补 散 寒 祛 暑



在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有这样的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

 

也就是说,在炎热的夏季,“阳气在表,内里虚冷”,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于是有了“冬病夏治”的说法,冬病患者体质偏于虚寒(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痛经、腹泻等),加上夏天人们往往贪凉饮冷,容易寒湿郁积,而三伏天调理阳虚、气虚、血虚,效果是一年中最好的。

 

食补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先来看看我们美美的创始人晓茹为大家准备的两款大暑小食,操作简单,美味又解暑驱寒哟~



水 果 仙 草 冻

解热祛暑、生津开胃


仙草又名凉粉草,是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以其为原料制作的仙草冻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材 料:仙草粉100g、水1500ml、红糖适量、水果(你喜欢的)


▪ 锅内加水煮沸,取仙草粉(市场有售),用少量温水调开,倒入锅内,边煮边搅拌,直至仙草变粘稠;

▪ 熄火静置放凉,冷却后用刀把仙草冻划成小块状,美观也方便取用(入冰箱冷冻一下,更冰爽)

▪ 取适合自己的仙草分量,撒一点红糖,再铺上切好的水果丁,最后加入酸奶调味(还可据个人口味加蜂蜜等),即可开吃了。


金 姜 烙

散 寒 健 胃


材 料:生姜、鸡蛋、面粉、食盐


▪ 生姜去皮切丝,加入打散的蛋液中

▪ 蛋液中再加入少量面粉,搅拌均匀(至无颗粒)

▪ 锅内倒适量橄榄油,烧热后摊入搅拌好的蛋液,煎至双面微黄后即可出锅。


夏天祛暑开胃,还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等。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



夏天补气首选花旗参。特别是出汗过多、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花旗参泡茶饮。

 

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等。(老农家的红糖姜茶、姜枣茶都有此功效,可进入老农商城搜索购买)




夏 练 三 伏 练 的 是 什 么



天一热,人就变得更懒,恨不得住进冰箱里,最理想的状态变成了——

 

枯藤老树昏鸦

空调wifi西瓜

葛优同款沙发

夕阳西下

我往上一趴

 

事实上,炎热的夏季更不能久坐不动,不仅会加重乏力,还会影响湿气的排除。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也是在夏季坚持运动增强自己耐热能力的一种说法。



但高温天气下,不宜做剧烈运动,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游泳、打太极、瑜伽等。

 

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湿度超过60%时,最好选择在通风凉爽的室内运动。



缓解夏天烦躁心情还可以采用端坐闭目吞津的方式。

 

方 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三 伏 要 蛰 伏 养 阴


 拒 绝 冰 饮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朋友,更要稍加克制。



如果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不坐湿冷地板等,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慢慢自行驱逐大部分。

 

 晚 睡 早 起 


晚睡并不是熬夜,而是要求人们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作息,睡眠时间不要超过晚上11点,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

 

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经常睡懒觉反而会觉得更疲乏。



而一天之中,午时为阳中之阳,人此时心经旺盛,易昏沉,需要伏枕小睡30-60分钟,培养阴气。

 

 艾 灸 化 湿


三伏天蛰伏还可以配合艾灸保健,艾灸可以起到驱寒化湿的作用,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

 

好的艾条艾绒非常细腻,呈微黄色,选购时需要注意。提供几个适合艾灸的穴位,仅作日常保健。




小腿: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祛湿、健胃、养颜) 
腹部:关元、神阙、气海、中脘(腹泻、脾胃病、补元气、子宫调理)
 
每次灸30分钟/每穴,每次灸一到两个穴位。

注意:孕妇、例假期间、发烧、过度疲劳、过饱时不宜灸。 


绿树阴浓夏日长,最热三伏天,除了防止中暑,还要珍惜这改善自身体质的大好时节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