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麦大枣汤焦虑症

 柴桂苓 2017-07-22
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二》主治“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方由甘草、小麦、大枣组成。《中医名词选释》云:脏躁是一种发作性精神病,类似癔病,由心肝血虚,情志抑郁,血燥肝急所致。
焦虑症( anxi etystate) 为现代医学病名,是以情绪障碍为主的伴以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临床上分急、慢性两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本病类似中医的脏躁、郁证。


例1:女,36岁。1997年5月9日就诊。3月前因境遇 后每日心情不快,日见心烦急躁,夜见失眠多梦,头昏耳鸣、纳果、情绪低落,诊时除见上述症状外,并有精神恍惚,焦虑不安,小便黄,且月经当潮不至,每每退后数日已有2月,舌质红,脉细数稍弦。辨属脏躁( 慢性焦虑症) ,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浮小麦30g,炙甘草10 g,大枣5枚,五味子10 g,炒枣仁15g,茯苓12g,麦冬12g,当归12g,白芍12g,香附12g,生山楂12g,神曲12g,栀子6g,3剂,日1剂。4日后复诊,药后诸症减轻,夜能入睡,唯思及时仍欲悲欲哭,原方加石菖蒲8g,再服5剂。并嘱患者需疏导心情,以配合治疗,给逍遥丸间服之,经调理月余病瘥。
(按) :患者情忧思虑,木郁不达,伤其心肝,致肝心阴亏,神无所附,条达失职,故用甘麦大枣汤缓急养心柔肝,配以滋阴安神,疏肝理气之品,诸证得以改善;嘱患者少思虑忧悲,去哀愁之心态。此类病人单靠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欠佳,需要疏导,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例2:男,43岁。1997年9月16日因烦闷躁急,夜眠不安,头部及两胁胀痛近3个月,加重2周而就诊。述病起于其子“ 高考” 前,加重于其子“ 高考” 成绩欠佳期。曾服中西药安神补脑液、逍遥丸、谷维素、安定等未效。刻诊见烦闷急躁,失眠多梦;头部及两胁胀痛,叹息连连后方舒;舌红苔黄,脉弦。辨属郁症,皆因肝郁不舒,气机不畅,上扰心神而致。治宜疏肝养心,甘麦大枣汤合逍遥散加减:浮小麦30g,炙甘草10 g,大枣5枚,炒枣仁12g,五味子10 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8g,香附12g,茯苓12g,菊花12g,郁金10 g,3剂,日1剂。5日后复诊:药后头及两胁闷痛大减,睡眠转佳,原方再进5剂,诸证基本消失,唯太息更舒,投以逍遥丸,善后而愈。
(按):患者忧虑日久,肝郁气结,气机不畅而致阴阳失调,肝阳上亢,投以甘润滋养,安神养心之甘麦大枣汤加味,佐以疏肝理气,清肝热之香附、郁金、菊花,共奏养心安神,解郁平肝之效,故诸证瘥。





例3:女,53岁。1998年4月23日因心悸伴烦躁,头晕耳鸣,腰酸肢软,手足心热而就诊。患者素来性情急躁,见心慌心跳伴出汗,烦躁,自觉面部阵阵烘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94次/m i n) ,辨属心悸( 阴虚阳亢型) ,方用甘麦大枣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浮小麦30g,炙甘草10 g,大枣5枚,麦冬12g,茯苓12g,五味子10 g,生熟地各12g,枣皮12g,丹皮10 g,泽泻10 g,知母12g,地骨皮10 g,琥珀3g( 研细分2次吞服) ,3剂,日1剂。药后复诊:心悸明显减轻,面部烘热发作次数减少,效不更方,原方再进6剂后,心悸症状得以控制,余证均减。患者难于煎药之苦,改用甘麦大枣汤煎水吞服六味地黄丸、调治半月而愈。
(按) :患者在中医治疗前,经西医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而诊为更年期综合征( 某医院又诊为焦虑症) ,用安定、乙烯雌酚等治疗未效。刻诊时患者心悸并一系列阴虚证状,故用六味地黄汤补肝肾之阴治其本,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配琥珀镇心悸,安魂魄终使诸证消失。经云:“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治疗焦虑一症,辨证重点仍在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