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传华:高血压病之中医病机辨析·365医学网

 老头爱老婆 2017-07-22

高血压病之中医病机辨析

作者:杨传华[1]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1]

关键字:高血压  中医辨证理论
   摘要:传统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突出一个“辨”字。针对中医临床中有类似“高血压病”表现的病证,当首辨病因病机,熟知病性,再确立证候,辨证分型,后明确治则,辨型施药。笔者以为,高血压病中医病机当首辨脏腑,次辨阴阳,三辨气血,再辨虚实,复辨邪正。

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学尚无确切的病名与之对应,仅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划分入“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加以辨证,确立理法方药。中医学没有现代医学的那些辅助检查,我们确立疾病的诊治主要是根据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突出一个“辨”字。鉴于高血压病中医病机的重要性,结合中医前辈的学术观点,谈一下本人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高血压病中医病机当首辨脏腑,次辨阴阳,三辨气血,再辨虚实,复辨邪正。

1首辨脏腑

高血压病的中医脏腑定位历来比较统一,皆倾向于肝、脾、肾、心四脏而以肝肾为主。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脾主运化水液,喜燥而恶湿;肾为阴阳之宅,主藏精而能蒸化;心为阳中之阳,主血脉而藏神。

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久化火,肝火上炎,气血上逆;素体阳亢之人,肝气化火伤阴,风阳内动,以上诸种肝脏病机引发精神不爽,胁痛易怒,头晕目眩,头痛等症状。饮食不节或忧思劳倦伤脾,脾失运化,水液代谢异常,凝聚为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或痰浊化火,上扰脑窍,发为眩晕欲仆,头痛等。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脉中,脉道不充或络脉瘀滞,脑窍失养;心主血脉,心血不足,络脉失养,血海空虚,头面失荣,则头晕目眩、头痛。肾阴不足和肝阴不足常相合为病,肝肾阴虚,不能涵养阳气,导致阳气逆乱,上扰脑窍而发 ;肾阳不足,失去蒸腾气化之力,气、血、水运化失常,气不运则滞,血不行则瘀,水不化则凝,影响全身脏腑气血而发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窍失养,《灵枢 ·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以上诸多病机是高血压病发作的基本脏腑病机。高血压病早期以肝为主,中期累及脾、心、肾脏,后期则以肝肾为主。当然,各脏腑间是相互联系的,可相因为病,如肝火内灼伤阴终致肝肾阴虚,肝病及脾致使脾的运化失常,肾之阴阳不协调导致全身阴阳失衡,诸如此类的病理变化都成为 “高血压”病症出现的祸因。

2次辨阴阳

高血压病病机归根结底在于肝肾阴虚,最终阴阳两虚。阴阳学说揭示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依赖于阴阳两方面的协调统一,亦即“阴平阳秘 ”的状态。阴阳的偏盛偏衰导致机体疾病的发生,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阴阳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对于高血压病病机而言,肝脏气郁、火炎日久灼伤阴津,水不涵木,导致肝阴虚无以敛阳而发肝阳上亢;肝肾同源,肝阴虚常可下劫肾阴,形成肝肾阴虚 ;阴精亏损累及阳气化生不足,形成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证。在高血压病的各个阶段,阴阳失衡始终是发病的基本病理状态。尤其是在高血压病中晚期,阴虚乃至阴阳两虚表现更加突出,故而在临床上,调整阴阳平衡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不止单纯重视降低血压,目的还在于通过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以冀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因素[1]。

3三辨气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依赖脏腑生理功能活动产生,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失衡,必然影响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引发疾病。《素问 ·调经论篇》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肝失疏泄,气机失调,主要表现为疏泄不及和太过。肝气郁滞不畅,出现易怒、胁痛、头晕脑胀等症状 ;郁久化火,气火上逆,发为头痛、中风等。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互化。气虚则精不足,脏腑功能减退,精气不能上荣则头晕目眩。血虚则组织失于濡养,同样会引起脑窍空虚之症。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为瘀,瘀阻脑络,则眩晕、头痛。血热常夹杂气火上冲脑窍而为病。气与血在生理和病理上常相互影响,相合为病。气血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火与血热相兼等,都是常见病机。对于高血压病而言,从气血辨证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不论气的病变还是血的病变,抑或气血同病,都可引发头痛、眩晕、中风等类似高血压病的病症表现。

4再辨虚实

高血压病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其形成多由于正气虚弱,脏腑气血不足,功能减退,气化无力所致。本虚责之肝肾阴阳两虚,标实责之气滞、痰阻、血瘀等。“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可以说是眩晕虚实病机的高度不作眩”、“无虚不作眩”可以说是眩晕虚实病机的高度概括,进一步加以延伸,可视为以眩晕为主症的高血压病虚实病机的集中体现。周次清教授通过对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辨析高血压病不同时期的虚实发病机理,颇有见地[2]。在高血压早期阶段,主要是以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为基本病机,临床表现以实证为主。高血压中期,患者多集中在中老年阶段,人体正气渐虚,阴虚阳亢渐显,痰瘀之象突出,邪正交争剧烈,故病机表现多为虚实相兼而偏于实证。当疾病发展至晚期,患者正气虚衰,肾之阴阳失衡显著,阴损及阳,最终阴阳两虚,临床表现以虚证为主,正如《灵枢 ·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通过对高血压病三期的虚实病机辨证,可基本把临床患者病情作一定性,详辨虚实,指导辨证,确立治则, “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明确施治。

5复辨邪正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反应了疾病发生的普遍机理。人体正气不足是高血压发病的内在原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痰瘀形成等则是外在因素。在高血压病的发病过程中,正虚而邪恋,邪盛致正虚,是其邪正病机的高度概括。机体正气亏虚,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气郁不散,化火生风,水湿凝聚,血行不畅,从而产生“风”、“火”、“痰”、 “瘀”的复杂病理改变。而这些病理变化,都可损伤正气,影响脏腑气血功能。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高血压病中晚期,由于脾胃亏虚,水谷精微不化,元气不充,脑髓失养,或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多表现为虚性证候;当然,也可因正虚致虚火、痰浊、瘀血内生而加重病情。“风”、“火”、 “痰”、“瘀”之邪盛于体内,忤逆血络,发为高血压病之实性证候。肝风内动,风阳上扰,肝火上炎,气血逆乱,攻窜脑络,出现血压升高之病理变化。痰浊、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重要致病因素。脾阳不振,健运失职,水湿内停,聚而为痰,痰阻经络,清阳不升,脑络失养,或浊阴上逆,蒙蔽清窍,或郁久痰火上逆,上扰脑窍,发为头重如蒙、眩晕、头痛。由于正虚或邪气而致血液运行失常,停而为瘀,瘀血阻络,不能上荣脑窍,或瘀久化毒,毒损脑络而发病。痰阻血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痰浊夹瘀 ;或痰瘀交结,久而化热、化火生风,亦可出现眩晕、头胀、头痛等病症。徐氏从瘀论治高血压,将瘀血形成机理概括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浊致瘀、肝热致瘀、阳亢致瘀及阳虚致瘀[3]。

6其它辨证因素

临床上有些高血压病患者,并未表现出任何不适症状,仅是体检时无意中发现血压升高,现代医学称之为无症状型高血压。中医似乎无证可辨。其实不然,传统中医治疗疾病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能够做到见微知著,司外揣内,以常达变。对于此类高血压病患者,可以通过舌、脉辨证,发现早期病变,调理气血,调整阴阳,调和脏腑,防止疾病向更深一步发展。高血压病的本虚标实病机亦即标本病机可用来辨析和指导高血压病临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体质反映为人体阴阳气血的多少及脏腑功能活动的高低,体质与发病密切关联,体质与高血压病的遗传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质学说是中医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质因素也是临床高血压病辨证过程中必须参考的指标之一。随着生物—心理—社会这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社会与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与社会及心理因素关系密切的高血压病,理当受到医者重视。另外,地域、环境、时令节气等反映了高血压病发病的特殊性,对其临床调研和流行病学调查大有裨益。

7结语

通过以上对高血压病的脏腑、阴阳、气血、虚实及邪正等病机的辨析,可以基本明确临床高血压病患者的发病机理,稍加分析,即可确立分型,然后列出治则,施以方药以治之。当然,在临床上,上述各种病机是相互贯通、相合为病的,并非一定按照次序辨证,也无法明确次序。这就要求临床工作者要细致入微,统筹兼顾,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只有通过对高血压病病机的全面认识,才能充分认识高血压病发病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病理变化,完善辨证论治,指导临床,以达到从根本上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开创传统中医中药对高血压病治疗的新境界。

    2011/11/17 14:09:55     访问数:1178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