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兵仙战神——大将军韩信历史探秘

 願隨身 2017-07-23

兵仙战神——大将军韩信历史探秘



兵仙战神——大将军韩信历史探秘
摘选自钟离眜之死与韩信之冤_带雨白莲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6b80660101c5hd.html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楚将钟离眜在项王兵败之后,藏匿于故交韩信的封地,韩信迟迟不肯奉诏斩之。直到刘邦伪游云梦,韩信走投无路才听从旁人昏招,将钟离眜逼死。钟离眜自刭之前留给韩信一句愤怒谴责,“公非长者!”,这几乎成了韩信为人品性上的污点。毕竟,如果韩信真的是为了献媚自保逼死故旧,实在逃不开卖友求荣的骂名,细心网友发现,关于钟离眜之死,《史记》的记载前后矛盾,似乎是有意要掩盖钟离眜的真正死因。摘录于此:
 
    有论者依据《淮阴侯列传》的记载,得出韩信为了换取刘邦的信任,不顾信义,无辜斩杀钟离味的结论。就连《钟氏宗谱》、《灌云县志》等文献也将《淮阴侯列传》中的这段文字原原本本地载入其中,对韩信进行无声的挞伐。然而,细考于史,钟离眜之死却并非如此。《史记·高祖本纪》对汉六年韩信 “谋反”这件大事也有如下记载:“人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十二月,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谒,因执之。”此处对韩信被捕的前因后果交代很清楚,却只字未提钟离眜。《史记·陈丞相世家》对韩信的被捕亦有记载:“(刘邦)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这里也没有提及钟离眜。我们联系前文刘邦设谋时陈平对韩信“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的预测可以推知,楚汉战争胜利后,韩信沉浸在功成名就的喜悦之中,虽然被刘邦袭夺兵权、徙封为楚王,但韩信依旧对刘邦忠心耿耿,无怨无悔。刘邦将游云梦,韩信数月未见故人,便怀着喜悦的心情远远地郊迎刘邦于道中。正是因为刘邦、陈平预料韩信不会谋反,刘邦才敢于会诸侯于陈。我们由刘邦“豫具武士”执缚韩信,也可以看出韩信对刘邦没有设防,显然,韩信当时并没有为形势所迫而“斩眜谒上”。相反,在《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却对钟离眜之死有明确的记载:五年九月,“王得故项羽将钟离眛斩之。”斩杀钟离眛的刽子手分明就是汉高祖刘邦。 
 
    再看这几件事发生的时间。逮捕和斩杀钟离眛是西汉王朝建立之初一件重要的政治事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明确记载了刘邦斩杀钟离眛的时间是汉五年九月。对于韩信的“谋反”《史记·淮阴侯列传》没有时间记载,《资治通鉴·汉纪三》(卷十一)曰:六年,“冬,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人有上书告楚王反。”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六年十月。《史记·淮阴侯列传》对“信持其(钟离眜)首,谒高祖于陈”的时间没有交代清楚,而《史记·高祖本纪》却明确地记载这件事发生在十二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钟离眜在“人告楚王信谋反”之前就已经被刘邦逮捕杀害,所谓韩信“见眜计事”显然不可能发生,而钟离眛被杀三个月之后,韩信“斩眜谒上”当然更是无稽之谈。
 
    司马迁能以饱蘸情感的笔墨为韩信立传,还寄予深切的历史之同情,这本来就已经冒了极大的政治风险,毕竟韩信是刘家王朝确定下来的谋逆罪臣。这时如果直接记载他在楚国封地被无缘无故地押解回朝,一定会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所不满。太史公只能牺牲一下韩信的人格形象,顺便在显眼的列传里面把钟离眜之死含混记录一下,而在不显眼的月表里面记录具体时间和情形。
韩信在项王麾下不过是执戟郎中,身为项王爱将的钟离眜能与他交好,说明钟离眜待人还是很不错的。韩信明知钟离眜在自己的封地,却没有奉诏将其剿灭或者拘捕,说明韩信也念及故交,不忍为了朝廷的需要出卖扶持过自己的旧友,这与韩信知恩图报的性格也高度一致。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_shiboandhuan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26426b010130c7.html
 
    狡猾的兔子死了,好的猎狗责任尽了,没有利用价值就会被煮了(忘恩负义);高处的飞鸟都被射没了,好的弓也没有用武之地了,所以就被藏起来了;敌方国家破灭了,谋事的开国功臣因为功高震主,所以也没什么利用价值了,反而会危害到自己的权利,所以就想尽办法把他们给杀了。

    全部的意思都是:不管东西还是人,当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你就会被抛弃。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历史上有哪些是这样的人?

1,刘邦与韩信
这句话就是从韩信口中出来的,当时楚国破,刘邦对于三个外姓王开始逐一铲除,假借梦巡楚国,将韩信拿下,韩信悲愤交加,喊出这句名言。
 
2,赵构与岳飞
赵构之所以能当稳南宋皇帝,和岳飞奋力抵抗金的入侵不无关系,岳家军连战连捷,金人闻风丧胆,但是赵构害怕岳飞功高震主,更害怕徽宗,钦宗回来自己江山不保,于是借岳飞胜势和金人议和,又利用秦桧风波亭灭岳门,至今这段历史依然被人们牢记。
 
3,朱元璋与常遇春
常遇春乃是明朝开国大功臣,其功劳威望不亚于刘伯温和徐达,而且常遇春没有野心,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建国后更是鞠躬尽瘁,然而,朱元璋却真的是卸磨杀驴,功臣中,除了刘基(刘伯温)是被胡惟庸害死之外,其余大部分都死于朱元璋之手,尤其是常遇春,常遇春害大病,初愈,朱元璋借口照顾重臣,赐给他一只烧鹅,鹅乃大发之物,常遇春此时最忌吃这个,但是常遇春已明白皇帝的意思,含泪吃下烧鹅,不久,常遇春大病复发而死,朱元璋假惺惺的又是赐名又是赐物,安抚常遇春家人,算是送常遇春上路了。
 
4,赵匡胤和石守信等人
赵匡胤乃是北宋开国皇帝,他是通过兵变上台,但是上台后,赵匡胤立刻翻脸,害怕这些大将夺权,便用借口,暗示要处理这些大将,以石守信为首的一批将领意会赵匡胤意思,赶紧交出兵权,称病退出朝廷。赵匡胤也算有点良心,赐给将领们很多财物让他们养老,算是没太绝情。
 
5,越王勾践杀文重;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6,秦昭王杀武安君白起;赵王迁杀李牧;
 
7,汉高祖刘邦杀韩信;朱元璋杀徐达胡大海蓝玉刘基等;
 
8,雍正杀年羹尧;。。。。。。这些是杀死的,还有一些是大臣明智赶紧隐退的,也可称之为良弓藏,如范蠡,王翦,张良,李靖,郭子仪,李泌,韩世忠,等等。再一种帝王黜退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对石守信等等。
 
历史上这样的太多了。。。

摘选自淮阴侯韩信:轻狂少年、悲剧英雄。由《楚汉传奇》引发的怀旧,以及对《淮阴侯列传》的感触若干_带雨白莲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6b80660101c2wa.html
 

    史书记载的韩信的确是战必胜、攻必取,没有一次败阵,但每次克敌制胜,必然要被迫接受汉王整编将士,把他辛辛苦苦训练好的钢铁之师全副撤换成刚招募的乌合之众。这点在《楚汉传奇》里面也有体现,每逢大战在即,韩信不得不垂头丧气地等待刘邦派兵,由此派生了不少令人捧腹的老少对话场景:韩信闷闷不乐,蒯通插科打诨,前者呵斥无果,后者得意洋洋。
 
    可惜韩信没有杯酒释兵权的运气,以其少年轻狂之气,注定只能成为鸟尽弓藏的悲剧英雄。如果采纳了蒯通之言,悲剧命运或许可以延期到来,但以韩信的为人,终究不可能在集权之世长期立足。长于武略、短于权谋,注定不可能与刘邦分庭抗礼。韩信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在“多多益善”的狂言之后解释了一句,“陛下不善将兵,独善将将”。虽是为了补救失言,何尝不是发自肺腑。而且,如果采纳了蒯通之言,韩信的历史形象就不会如此光芒四射、可爱可叹,而会沦为另一个割据一方的草莽英雄,甚至会成为延长战乱、阻碍历史进程的目光短浅之徒。所幸韩信没有这样做,尽管他的理由不是什么天下大势、历史规律,而是最真诚、最质朴的感恩之情。韩信对漂母的一饭之恩都报以千金,对汉王的知遇之恩自然有以死相报的决心,这才有了感人至深的肺腑之言,“吾闻之,承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易中天先生在《汉代风云人物·韩信被杀之谜》当中对这几句的讲解十分精彩,特抄录于此:
 
    韩信当时不愿意背叛刘邦的理由是什么?就是他对蒯通说的那段话:“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这个回答比他对武涉的那个说法高了一个层次,更为深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坐了人家的车子,那就要把人家的患难也背在自己的身上,因为他已经用他的车子背过我了;穿了人家的衣服,那就要把人家的忧虑也当做自己的忧虑,放在自己的心怀里面;吃了人家的东西,就要用生命去报答,宁肯死也要完成人家的事情。“死人之事”,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那已经不是简单的知恩图报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问题,而是要用生命去报答。
 
    刘邦也不是无情无义之君,即便是忌惮韩信,也一直没有忍心置之于死地。即便是把韩信降为淮阴侯,也还时不时地找他聊天,这才有了“多多益善”的典故。韩信被吕后诱杀之后,刘邦的态度是“且喜且怜之”,易中天先生已经讲过这五个字的传神程度,在此狗尾续貂补充一点——刘邦的“喜”,未必纯粹是因为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可能还是因为韩信没有死于自己之手,否则自己岂不落得一个杀功臣的骂名。虽然刘邦显然没有反对、甚至有可能授意吕后除掉韩信,但短短一句“且喜且怜之”,说明司马迁对刘邦也寄予了历史之同情。

刘邦为什么后悔杀了韩信?一个人的话点醒了他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511/49509.html
 
   公元前196年的冬天,大汉王朝的一代功臣韩信在长乐宫室死去,终年只有33岁。刘邦还将其诛灭三族,几千无辜人的生命,将整个长安城染成了血红色,哀声满天,使天下人为之动容。据说,韩信被满门抄斩的那天,寒风四起,大雪纷飞,满城人为这开国元勋悲叹。萧何一语中的,想谋反的人怎么会像韩信这样坦率呢?韩信没有辜负汉朝,而汉朝却辜负了他,淮阴侯的死真的是冤枉啊!
 
  过了没有几日,汉高祖刘邦亲自审问了蒯通。“那日你对韩信说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蒯通道:“我们项王让我告诉韩信,说如果继续跟着您也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诸侯,而如果背弃您,就会富贵至极,并且还说,如果背叛汉朝,将与韩信平分天下。”汉高祖听后又问:“那么韩信是怎么说的呢?”蒯通悲叹一声说道:“韩信说:‘汉王刘邦待我不江薄,让我坐他的车子,还脱下自己的衣服让我穿,分给我他自己的食物。我听说,坐了别人的车子就要为人解决患难,而穿了别人的衣服则要为别人担忧,吃了别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办事,直至死去,我怎么可以因为眼前的这点小利而做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呢?’”
 
  刘邦听了这番话,顿时愣住,很久没有说出一句话,只是眼中一直含着泪水。蒯通接着说道:“汉王你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基本上都是依靠着韩信的功劳。但是韩信却不听我的劝告,一直顾念着陛下您的恩情,带领着军队攻打楚国,让项王兵败于垓下,从这种种迹象来看,他的反心在哪里?悲哀啊,当时,楚汉之争的最终胜利都取决于韩信的身上,韩信却丝毫没有反心,不肯归顺楚国,如今天下已定,并且手中毫无兵权,这个时候韩信心中却有了反叛之心,去勾结陈豨,意欲造反,从这些看来,韩信真是愚蠢之极啊!”面对蒯通的质问和讽刺,汉高祖无颜以对,也不愿再听下去了,但对谋杀韩信的错误行动,留下终生的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