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最放不下的是兵权,刘邦最怕人谋反,这就有矛盾了!

 品读二十四史 2022-05-11 发布于浙江省

音频版《秦汉三国五百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韩信、彭越和英布等军团的帮助之下,打败了项羽。项羽一死,刘邦马上赶往定陶,快马飞奔进了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让他离开齐国,改封到项羽的老家做楚王,因为那也是韩信的老家。

上面这一段,是《史记》中的记载,这里面用简短的文字,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刘邦对韩信的忌惮。韩信做了几年的齐王,在齐国地位稳固,一呼百应,现在项羽没了,他要是命令齐军向汉军发动进攻,没有多少人会犹豫的,基于这两点的考虑,刘邦做出了上面的举动。

《史记高祖本纪》说的是,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史记淮阴侯列传》讲的是,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

这里不管是“驰入”还是“袭夺”,都把刘邦的动作和心情,展示的淋漓尽致。

很多人可能会问,韩信又不是做了十年八年的齐王,齐国的人民和士兵,真的会那么听他的吗?天下太平以后,韩信还会那么重视带兵的事情吗?刘邦是不是多心了,你天下正好是不是想的太多?

我有证据。

《史记淮阴侯列传》里接着讲了,公元前201年,也就是刘邦当皇帝的第二年,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没有具体的证据,但是有两个很大的疑点。

第一,韩信到楚国上任以后,经常巡视下属的县邑,每次身边都带着兵。

第二,项羽的旧将钟离昧,跟跟韩信有交情,项羽死后,钟离昧就到楚国投奔了韩信,刘邦派人去楚国捉拿钟离昧,一直抓不到。

看到了没有,韩信对自己地盘的控制欲是很强的,刚到楚国,不熟悉情况,马上就各地巡视,让大家熟悉自己,自己也同时熟悉大家,而且还是战争时期的做派,每次巡查都带着兵马。

和平时代的楚王韩信是这样的,那战争年代的齐王韩信,您觉得会比现在松懈吗?那肯定也是满齐国的溜达,充分掌握齐国的动态,尽心尽力的治理齐国,这样就必定能让齐国民心归顺,顺利调动齐军的一兵一卒。

还有,韩信收留了钟离昧,刘邦派人去抓都抓不到,那分明就是韩信给保护起来了。韩信留住钟离昧,真的就是简单的救一个老朋友吗?就算在韩信心中是这样,可在刘邦的眼里,钟离昧分明就是一个身经百战的武将,这天下都太平了,你韩信养着一个跟我最过对手的武将,你什么意思?

韩信对领地的控制欲,也可以说是他的职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在齐国熟悉齐国,在楚国就熟悉楚国嘛,这从韩信的角度出发,是无可厚非的,可从刘邦的角度来看,韩信这就有了谋反的嫌疑。至于韩信护着钟离昧,只能作为韩信意图谋反的一个佐证,可是韩信并不这么看。

听说刘邦要到自己下属的陈县游云梦泽,韩信就已经觉察到了事情的不妙,多年从军生涯的职业素养告诉他,皇帝这是要下手了。可想来想去,自己没做过对不起刘邦的事情,他没有理由对自己动手啊!

这时候有人给韩信提了个醒,您忘了吗,钟离昧还在楚国,皇帝一直想要他的脑袋,您不如杀了钟离昧去见皇帝,他就不会生你的气了。

韩信这才如梦方醒,本以为,自己堂堂楚王,保一个朋友的资格还是有的吧,看来皇帝是因为这个生气了,那既然这样的话,我也就只好不要这个面子,不讲这点仁义了。

哎,到了这个时候,韩信还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韩信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去陈县见刘邦,刘邦是一点喜悦的表情都没有,当场就让人把韩信给捆绑起来,放在车子后面。

韩信此时才明白,原来根本不是因为钟离昧的事,他气愤的对刘邦吼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人打完了,谋臣也就该杀了。现在天下太平了,我没用了,也就该被你除掉了。

刘邦冷冷的看着韩信,只说了一句话,有人告你谋反!

此后,韩信被带上刑具,带到了洛阳。刘邦念在韩信有过天大的功劳,没有对他进行过分的处罚,剥夺了他楚王的封号和封地,改封为淮阴侯。

也许到了这个时候韩信才真正明白,刘邦为什么要抓自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