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读者提升文章表达的品质

 GXF360 2017-07-23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构建研究”(13C27)成果。广州市教育科研协作基地项目(14XZ04)成果。

【摘要】读者对于写作行为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从学生的角度指出作文难的核心因素是读者意识的缺乏。写作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通过逐步提升读者品味来提高文章的品质,使文章能为“理想的读者”所认可和接受,这才能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读者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表达

一直以来,为了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涌现了许多作文教学口号,有学者提出“我手写我心”,有的提出“做文如做人”,还有的提出“真情作文”等等,这些方法或口号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文的教学,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因为不是用手就能写出好文章,会做人就能做出好文章,有真情就能把文章写好。笔者认为,导致习作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明确的读者意识指导。

国外的作文教学早已把“培养读者意识”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英国在教育和科学部颁发的《英语:5-16岁》文件中,总目标部分就对学生写作提出“针对写作目的和预期读者采用合适的文章体式”的要求;在第二阶段写作《五级水平达标标准》中也明确写明“为多种目的和读者,写各种类型的文章,并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八级水平达标标准》中也提出:“写作中学生能够选择有特色的表达方式,体现独特的写作效果,吸引读者的兴趣。”日本从低年级起就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对象意识训练。如《学习指导纲要》中规定:“(低年级)一边考虑对象和目的,一边写。(中年级)对应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能够注意段和段间的相互关系,把调查的事清楚明白地写出来对应不同的对象与目的,恰如其分地表达。(高年级)对应一定的目的和企图,把思考的事有条理地写成文章,养成考虑自己的表达效果进行表达的习惯。对应一定的目的和意图,把自己的思才有效地进行书面表达。”美国的写作评价与写作者的目的和读者有关,写作的类型以交际目的为标准,分为劝说型、解释说明型和传递经验型,写作的本质是交际性。在加利福尼亚州《公立学校K-12年级英语语言艺术内容标准》中,规定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策略有:学生能够围绕中心思想写出清晰、连贯的句子和段落;在写作时,能考虑到读者和写作目的;通过写作过程的各阶段提高写作水平。

一、读者现状引思考

相对于我国的习作教学,其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现随机抽取一间学校三至六年级共61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随机访谈,结果如下:

问卷题一: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从上表看,在“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调查项目中,三至六年级学生希望通过写作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的分别占39.19%、40.61%、28.57%和42.95%,而提高写作能力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赞许、考试得高分的又分别占33.78%、25.38%、20.63%和26.06%,可见大部分学生缺乏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内在要求,表现出更多的功利性。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喜欢用写作来表达心声、与人交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也就是越来越从自身需要的目的去写作。

对写作者来说,写作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基于此,学生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写作热情,进入写作的自觉状态。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来较少重视学生写作的根本目的——与人交流,这导致作文教学的瓶颈。

问卷题二:你想过你的文章是为谁写的吗?你写作时有没有预想的读者?

数据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读者意识越强。研究发现,小学生并非天生缺乏读者意识,即使是四岁的孩子也能根据不同的听者来调整他的说话内容。同样是不小心摔倒,他对幼儿园的伙伴、老师可能会说:“不疼。”对爷爷奶奶可能就是诉苦、撒娇。可见,儿童本身是具有听者或读者意识的。只是传统的写作教学限制了学生读者意识的发展。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被压抑着的倾听内心声音的本质需要会越来越被激发、释放出来,学生开始渴望听者的认可。

问卷题三:你喜欢写什么类型的文章?

在“你喜欢写什么类型的文章?”调查项目中,学生对写人、记事、写景和想象文喜欢的程度最高,这恰恰说明在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前三类文章的训练最多,而对交际性强的劝说类、书信类文章接触少。据英国学者Britton及其同事的研究,他们将所有学生的写作按功能分为三类:互动性写作、表达性写作、文学性写作。在这三类的写作中,“表达性写作”最具清晰的“读者意识”,如劝说类、解释说明类、传递经验类,这些文章更容易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因为作者是与一个熟悉的读者交流,这显然对小学生这样的新手写作有利。而其余两种,作者的“读者”则不确定或模糊化。在我国的课堂写作教学中,却偏偏注重后两种写作——互动性写作和文学性写作。就互动性写作而言,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课堂写作基本采用限定主题类的写作,也就是单元主题先导的形式,这样,学生写作就易受单元课文影响,写“大而全”的内容,难以与读者产生共鸣,自然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

问卷题四:作文写好后,你想让谁最先阅读你的作品?

从该项目调查数据看,选择给写作对象最先阅读作品的学生最少,这表明,学生缺少与读者交流的意识,写作成为一种被动写作,甚至是伪写作。学生只有具备了读者意识,他在写作过程中才会自觉地把读者因素考虑到文章中去。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期待、接受水平、接受心理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写作者的构思、行文和修改。只有尽可能让自己的写作成果最大限度地影响读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写作目的。

当学生面对真实的读者时,会显得特别兴奋,每位学生微笑地找到读者,对读者提出来的阅读期待特别重视,反复确认,生怕歪曲了读者的意思。而在选择读者对象时,笔者在与四年级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小学生会根据不同性质的内容来定读者对象。他们认为生活中琐碎的事、不如意的事通常会告诉父母;外出见闻、分享类的事情他们喜欢告诉同学;而一些深奥的问题,或是学校发生的事情一般会告诉老师。这种读者意识下的写作,就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语言特色。

问卷题五:你认为写作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调查“学生认为写作难的主要原因”方面,认为“基本功不好”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2.12%,认为“不知写什么”的占46.89%。从这里可以看出,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除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外,还要从写作的基本功入手,切实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让其尝到写作、表达的快乐。这才是保持学生写作兴趣的恒久动力。

二、追问读者巧构思

学生在读者意识建立的初期,落笔会相对慢些,因为在进行这种角色变换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要找到作者(学生本人)、读者(评判者)、写作对象(那位敬佩的人)三者的关系,因此写作训练初期,切不可求快。随着这三者关系在写的时候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学生的写作速度也随之加快。

以《我最敬佩的人》这篇习作训练为例,课前老师让学生做了几件事:提前一天构思自己最敬佩的人是谁。堂上,让学生思考哪些人是让你敬佩的?特别理解“敬佩”乃“敬重、佩服”,它与“佩服不同”,从而收窄写作对象的范围,紧接着是明确这篇文章写给谁看,这次老师确定在班上的同学中找读者。此时我们发现学生眼里放出异样的光,觉得很新奇。当找到这位读者时,他们会细致询问读者最期待看到的文章是怎样的?从学生列出的阅读期待中,可以看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

开始写作时,班上有一位学困生只写了两行字,就再也写不下去了。看到这种情况,很多老师可能会责怪这名学生懒、基础差、态度不好。下课后,老师与他进行了对话:

师:你写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他微微一笑,不知怎么回答。

师:你能告诉我,谁是你最敬佩的人?

生:我妈妈。

师:老师很想知道,你妈妈有什么值得你敬佩的?

生:(开心、自豪)我妈妈工作很辛苦,每天都靠洗碗挣钱。可不管她怎么辛苦,都会坚持给我做早餐。

(不管父母的学历、工作是什么,在孩子纯真、善良的心灵深处,他们都是孩子最敬佩的人。)

师:是呀,你妈妈真让人敬佩,可是我还想知道你妈妈做什么早餐最好吃?

生:总之每天的早餐都很好吃。

他露出幸福的微笑。

师:妈妈是怎么做早餐的?你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没等老师把话问完,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本子,说:“哦!我知道怎么写了。”

短短的十分钟,任由办公室里出出进进的学生、老师,他竟然可以这么专注。最后他很高兴、很爷们地递给老师一篇三百多字的文章。在这过程中,老师没跟他讲学习的大道理,也没有教他写什么、怎么写,只是采用追问策略,帮助学生找到现实中的读者。小作者在读者的追问下,对读者提的问题进行梳理,重新组织语言,这样便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从内容单一走向丰富,从不具体到具体。这种方法对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尤其有效。

三、理想读者促品质

随着读者意识的初步建立,我们会发现小学生写出的文章呈现出直白、零乱、思维跳跃性大的特点。很多老师觉得很不通顺的文章,学生竟然看得明白,还觉得挺好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学生被选为读者的对象时,他们会倍感光荣,并享受这份被重视的感觉,所以他看到文章中的一切都是美的。

这时,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把关注点放到“读者内心”去,并逐步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从而提高文章的表达品质和可读性。下面我们尝试从读者的需求去谈谈如何提高写作的水平:

1.读者不喜欢语无伦次、杂乱无章的文章,这会让读者生厌;而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叙述能让读者理解起来很顺利。

2.读者不喜欢内容空泛的文章,这让人读了觉得枯燥、乏味;而生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读者不喜欢啰嗦、“流水账”式的文字,这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了让读者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就得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说明方法;为了让读者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就得用实际的例子去说明;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得锤炼语言、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读者不喜欢平淡无味的行文;选材新颖、巧设悬念、一波三折能更大的引起读者阅读的快感。

综上所述,学生只有关注他心目中的读者,并努力使文章从构思到细节,从材料选择到语言表达都能为“理想的读者”所认可和接受,才能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伊瑟尔.隐在的读者[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4:78.

[2]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M].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4]周国平.读者意识与写作教学[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12).

[5]王尚文.黄琼.巴赫金“对语”的启示[J].语文学习,2006(11).

[6]周艳.“听者”的重要性——巴赫金“对语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

[7]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77

[8]刘增仁.儿童作文:唤醒读者意识[J].语文教学通讯,2010(3).

[9]潘新和.写作本位:让语文、写作回归本位——建立独立中小学写作教材[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2(3):1-6.

[10]邹宝生.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是提高写作效能的重要途径[J].课程与教学,2014(1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2879号大院62号新港小学)

作者简介:林穗莉,1978年生,教育硕士,广州市黄埔区新港小学,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首批语文骨干老师、广东省语文骨干教师、黄埔区名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