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贵族、谭派传人谭孝曾:我们不是顽固派,是守护人!

 cxag 2017-07-23

双十一那天,天气很冷,我们来到北京京剧院采访谭孝曾先生。一进到他的办公室,暖意扑面而来,谭先生正跟儿子和徒弟聊天;柜子里满列他扮戏的盔帽,茶几上有正岩小时候的全家福 ,事业和家庭融为一体的感觉,更凸显了一种与众不同。谭先生挺拔的身姿、红润的面孔,让我一下想起描写民国世家后代的一句话“那种白是几辈人都过着好日子的白”,三代培养一个贵族,此言信矣!

话题先从京剧人受到尊重开始。

谭孝曾饰演宋王

谭孝曾:1979年到2000年,我到日本演出有七八次,在那里感受到京剧人获得了尊重,在国内演出时有的笑声和效果在日本也有,那里有我的一批粉丝。我们的行程在报纸上都是公开的,所以粉丝能追一路。粉丝会入住我住的酒店,我刚进酒店,粉丝已经在等待了,或者看到他们给我的包裹,比如一箱子啤酒和下酒菜,他们知道我喝酒,让演员感受到那种荣耀自信。和在欧美演出观众多是华侨并且年纪偏大不同,日本年轻人对中国文化很了解,这让我很欣慰;戏迷中男孩女孩都有,而且女孩居多。那时候这种粉丝在国内京剧界还不常见,京剧所有的,是老戏迷,而粉丝不仅喜欢戏,还喜欢人,喜欢你的一切。你喝酒他们很高兴,说“你怎么也喝酒”;每天演出完我的房间里有一屋子人,有日本人有中国人,一起吃喝,那是一种很好的交流。

Q:京剧名家喜欢这种粉丝追星的感觉吗?

谭孝曾:当然了,过去老说演员和观众是鱼水关系,演员离开观众就无法生存。祖上教导我们要认真对待每次演出,从祖父到父亲,我看到他们进了后台,行动坐卧太认真了,我和我儿子受这种熏陶,也养成了习惯,看似事儿多,实是严谨。

谭富英在勒头

谭富英的化妆盒

谭元寿逢演出必提前两个小时到后台化装,从头到脚无一处不仔细。

一进后台,要检查今天需要的东西,化妆镜、彩盒子,连纸都要一张张撕好,有时真能发现问题;有次演《阳平关》,没找到我的褶蟒,一问,果然是忘记带了。这就是防患于未然,有事也有补救的时间;虽然有工作人员做,但你也得亲力亲为。厚底刷白了没有?护领熨平了没有?厚底不白脚下不精神,护领不平脸上不精神,盔头歪了势必影响形象。我父亲演戏,不迈出台帘那一步,小镜子就不离手,看王帽对称不对称,月亮门圆不圆。形成这样的习惯,呈现给观众的就是完美形象,上去了盔头是歪的,脸上化妆不特别干净,我们身上绝对不能出现在这种情况。

谭富英指导孙儿谭孝曾身段动作

祖父谭元寿在观察谭正岩的艺术灵感

严谨地对待艺术,才能对得起观众,这也是戏班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后台的化妆穿戴关系到舞台表演,得百分之二百的认真。每次我们都用心在演出,不只是简单地复制老师教我的一句唱,一个山膀,一段念白;年轻时候这样还可以,随着年龄增长,艺术积累增加,就是演人物了。我为什么有这个动作?此时我内心想的是什么?是愁怒还是喜,都在举手投足中。

演员看着像是做体力活,其实是体力和脑力结合的非常繁重的工种,唱腔、唱词、身上都要记住。尤其谭派的文武戏,比如《定军山》,那么繁重的身上,你要保证不是光记住走了几步,要走出味,走得漂亮。

祖父谭元寿演出《定军山》后,正岩在祖母和父亲的带领下登台与祖父合影。

我们已经不是上台顾及什么了,都变成下意识了,融到自己的身体中;表演必须要有年代的积累,当年看我父亲演戏,经常觉得“敢情里边这么深”,现在我演戏我的儿子和徒弟看,也是同样。从小听爷爷说不到50岁不要演《失空斩》,那时觉得有什么啊,“我本是卧龙岗”唱得挺溜啦,后来明白不要演是因为演不出大丞相的气质。你看三国戏很有意思,军队的最高统帅都是文职。

谭孝曾饰演诸葛亮

Q:文官执笔安天下。

谭孝曾:懂得一点中国历史,对于传承京剧艺术有益,京剧讲的多是忠孝节义,惩恶扬善,悲欢离合大团圆,教育我们做好事做好人。为什么三国戏在国外受到追捧?它包含着文学、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是高级的较量,集大成的教材。我祖父教导我“要想学好戏,必须要看三列国的书”,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造型,永远是坐在沙发上看线装书,哪个典故不明白了,打电话问老舍田汉汪曾祺这些文人。他为什么能塑造好诸葛亮、鲁肃、刘备,黄忠?因为他熟读三国,了解人物性格内心,再用艺术手段表演,人物就活灵活现。

裘盛戎、谭富英、马连良在研究剧本

我们说看好戏就要看好角儿,好在哪儿?不仅是嗓子、武功比别人冲,更多的是有内涵,我们跟老一辈艺术家同台 ,稍微含糊一点能被他吃了。我的京剧生涯将近60年,幸运的是遇到了好多恩师,我因为唱歌而进了戏校,那时是一张白纸,老师们都不信家里没教我。

恩师王少楼

戏校时期的谭孝曾

我的恩师王少楼先生从喊嗓子、念白、穿彩裤、穿厚底、搭护领开始教,到今天我还是按照王先生教的去做,启蒙的东西根深蒂固。后来我又接触到一些大家,马连良先生给我说过《问樵闹府》,没有一点门户之见。

1964年演出《杜鹃山》马连良饰演郑老方、裘盛戎饰演乌豆、谭孝曾饰演杜小山

1970年左右,李少春先生每天早上看着我喊嗓子,站桩,那时我随《红灯记》剧组和《红色娘子军》剧组住在军艺大院,虽然已经演现代戏了,每天李先生还是看着我练习传统戏念白。站桩起什么作用?练丹田,让上下身合,他给我讲得很深入;坐公共汽车,他说不许扶着,我问要趴下怎么办,他说别让你趴下啊。这么找劲儿,练腰,一到台上就活泛了,不是僵着的。我现在身上很顺溜,都得益于前辈先生的教导。1955年我认王金璐先生为干爹,他女儿认我父亲做干爹,我父亲管他叫亲家。文革时王先生在我们楼上平台给我拉一出《夜奔》,他改良过,加入自己的艺术体会,非常新颖,当时中国京剧院几位40来岁的先生一看也要跟着学。

我经历过这么多名家点拨,更重要的是,我的祖父1967年到1977年故去,十年时间,每天下午3点半我到他房间去聊到5点半,聊的全是梨园事,谭家轶事,就一个唱腔他能给我讲出各派是怎么处理的,让我根据自己的条件喜好去选择。

谭鑫培

那时候老先生不保守,我的高祖谭鑫培如果不是博采众长,不可能创出第一个京剧流派;如果谭派固步自封,也不能相传7代不衰。我们老北京院的一个小花脸演员都能给你说戏,有一回演《四郎探母》起誓有一个跪,他叫我过来,讲我爷爷当时是这么跪的。舞台的、乐队的工作人员,见过老艺术家的都能给你说说,你有心都能记下来,记下来都能用上,搞艺术的人需要集大成并通过自身去展示。我们高祖创排的《珠帘寨》,老生唱腔之外,有旦角唱腔又有花脸唱腔,那时无腔不谭,现在流传了150多年,主要的腔还没变,依然不过时。

谭富英珠帘寨》李克用

我说,传承有发展,发展有规则;我们7代人当然有遗传,但一模一样就没自我了,所以先继承,再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万变不离其宗。

很多艺术形式向京剧学习,包括影视,《大宅门》多明显,就一个板鼓,很多意思都代表了。京剧吸收了徽剧、汉剧等诞生,是一个营养丰富的婴儿;现在有时尚的东西加入,我也支持,但不能丢了根,我参加青年活动都会说,别把老祖宗辛辛苦苦留下来的断送了。

我们不是顽固派,我们是守护人,责任特别重,如何承上启下把京剧发扬光大?我去年收了7个徒弟,从内心不想收徒弟,但我们要的是百花齐放;我的徒弟到处都有,如果他们能从我身上学到点滴东西,能把谭派有所发扬,我们的心就没白费,但因为水平参差,教徒弟也确实累。要针对每个人去教,我给其中一个重点教,其他6个人也要看,每个人说一出,等于7个人都会了7出戏。这说的是谭派代表剧目,我再教几出其他群戏,每个人可以学10几出了。

大家的期望很高,还希望有第8代继续从事京剧。明年是谭鑫培诞辰170周年,谭家还有三代人在做京剧事业,还有这么多学生,我们要尽量挖掘一些近年少见的戏,现在开始整理剧本和录音。我跟师兄弟、我的儿子徒弟沟通过了,各自准备,准备充分了,呈现会更精彩,十几台戏是一次谭派大阅兵,也能丰富戏曲舞台。事情都压在身上很辛苦,可人要一辈子不为自己从事的艺术做点实事,觉得愧对祖先和观众。

谭元寿、梅葆玖《龙凤呈祥》

Q:我在杭州看过您的《龙凤呈祥》,说说您演这出戏的体会吧。

谭孝曾:说到明年1月3号的《龙凤呈祥》,这次演出是非常符合市场运行的新模式。以前丁部长给“空中剧院”题过“强强联合”,这种群英荟萃的合作特别好,也是京剧界的好传统,我现在想起几十年前那场大合作《四郎探母》还觉得精彩。我们这么做,想让观众再热一下,让青年看一看什么是真正的经典。我们不敢说自己是标杆,起码我们是有源之水,我的祖父、父亲演出我都现场看过,其他演员也都看过前辈大家的这场戏。有观众说我演刘备很像,有皇族的气质,以前我自己不觉得,随着年龄增长,悟出一点道理,我的经历造成了这种艺术感觉。

阎桂祥、谭孝曾《龙凤呈祥》

《龙凤》我合作过的人太多了,梅葆玖先生,李丽芳老师,李世济先生,后来就更多了,我爱人阎桂祥,李炳淑,杨淑蕊,关静兰,王蓉蓉,胡文阁,迟小秋,是唱旦角的几乎都合作过。各流派还有不同,比如跟梅先生演,洞房是四句对,张派是两句对。进洞房,梅派是当时就碰面,打背躬,再进来;程派是先进门再见面。跟谁演就得适应谁,肚子里得宽绰,一个《龙凤呈祥》就好几道味,这里也给大家普及一下。

Q:看过三四回《龙凤》现场,这里的门道我都不知道。

谭孝曾:《龙凤呈祥》年年演,年年客满,怪不怪?真正卖座的是这些戏。现在观众说你们把好些戏都丢了,其实也不是,过去老先生精简浓缩,如今演的都是老先生留下的那些最经典的,当然我们学戏不止是这几出。不演了的,有内容问题,结构问题,还有因为不上座,那时候也是市场经济,演员为什么不唱省劲还上座的?所以就慢慢淘汰了,但并不是说淘汰的就是没用的,那些戏演员也要会,如果没有那些戏码做积累,也演不好当下常演的经典。

观众看《龙凤》,看的是各种流派行当的集中展示,马派谭派,青衣老旦,架子铜锤,小生武小生,这个戏本身就是流派传承的体现,你有没有继承好你的流派,观众在舞台上会评判。这不是一般的宴会,是饕餮盛宴。演出前期你们的预热做得非常好,有视频,有宣传照,演员和自己的蟒袍盔头合影,体现了传统和时代有机结合。拍宣传照时我拿手机拍了给一些老人儿看,他们能接受,我觉得这就是成功。我们期待着1月3号的演出,像《定军山》寓意的那样,一战成功!

谭孝曾先生一开始说到演员和观众的“鱼水情”,那神态令我一下穿越到“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谭元寿先生在《沙家浜》里创造的经典人物深入人心,孝曾先生与其祖父太像了,七代谭门的“劲儿”就在这“鱼水情”三字上显露无疑。谭孝曾先生相当健谈,他的声音和精气神都是非常昂扬的,真正的名家子弟,贵气而平易。此一姓,用家族史浓缩了京剧史,谭家人书写着京剧的传奇!

谭孝曾和王平、朱强、赵葆秀、孟广禄、迟小秋、李宏图、杨赤以及知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正在京东众筹一场特别的贺岁演出。2017年1月3日,北京北展剧场。九星云集,众筹一戏,只为京剧的“十年之约”,只为成就你我和传统艺术正心诚意的美好邂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