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人这几家店你都吃过么?

 sxjxlys 2017-07-23

对于太原人,吃着太原美食慢慢变老,是一种幸福。今日,与小编一起来寻访那些老太原的味道。


清和元
390多年

清和元,太原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以其历史悠久、制作精良、营养丰富和风味独特的地方名吃——“头脑”而誉满太原,并闻名省内外。

谈“清和元饭店”,无论是追溯老店的建店渊源,还是谈及“头脑”的来历,都离不开明末清初的山西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傅山先生。这是清和元饭店在众多的老字号里独具特色,声望卓著的主要缘故。

相传,明亡后一代名医傅山隐居故里,侍养老母,创制了“八珍汤”让母亲康复。后他将此点传授给一家饭馆,以“清和元”挂牌。“八珍汤”则易名为“头脑”。每当傅山给体弱需补的人看病时,便告诉他们去“吃清和元的头脑”。意指去吃清朝和元朝统治者的头脑。


相传,清和元饭店建于清初,迄今已有 390多年的历史。当时,在太原南仓巷中段的地面上有个小吃摊点,主人姓朵,专卖羊肉杂割汤。那时这个摊点既无字号店铺,生意做得并不景气。谁知当傅山先生将“头脑”的配方和亲笔所书的“头脑杂割清和元”的牌匾赠给朵家后,小店生意日渐兴隆。

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来吃头脑,也叫“赶头脑”。

六味斋
270多年

六味斋始创于1738年(清朝乾隆三年),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传至太原,最早的名字为“福记六味斋酱肘鸡鸭店”。它是国内食品行业现存为数不多的具有200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之一。

六味斋生产的酱肉系列产品是我国传统食品,三晋名吃,曾作为皇宫贡品享誉京师。在全国而言,具有如此悠久历史和成熟工艺的中式肉制品生产企业也是绝无仅有的。


如同北京人信得过全聚德、天津人离不开狗不理一样,太原人对六味斋情有独钟。每当钟鸣鼎食,六味斋的酱肉始终是太原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为什么太原人对六味斋如此钟爱?因为他们吃的是这个老字号品牌,吃的是这个老字号的手艺,吃的是这个老字号的传统风味。用太原人的话说:“我们爱吃的就是这个味!”

六味斋酱肉起源于清朝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的北京城。当时,一个山东人和一个山西人上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盘缠也已用得差不多了,于是两人合计做买卖,就在西单牌楼附近开设了一家熟肉店。此店由于味好量足,买卖越做越红火。

一天夜里,两人边守灶煮肉,边喝酒聊天,由于生意好,两人高兴,就多喝了点,不知不觉竟睡着了。当他们醒来时,肉已塌烂锅中,起出锅来,肉已软烂如泥,看着已成了“汁”的肉汤,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将“肉汁”涂到肉上,然后绷好放到盘子里放凉后出售。人们吃后,反觉得肉味更加鲜美。从此,一传十,十传百,购买者越来越多,生意更加兴隆,两位掌柜就把这种煮肉的方法固定下来,酱肉由此而来。

双合成
170多年

双合成始创于1838年,是山西食品业的著名品牌企业。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

它将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味道、山西特色、双合成特质”的食品文化,演化为一个庞大的产品体系,即中式系列、西式系列、娘家系列、感恩月饼系列、喜庆系列、文化主题系列6大产品类别。双合成的月饼依然是现在太原人过节的首选。


认一力
85年

认一力饭店的前身是“认一力清真饭店”,由原经理安海创建于1930年。据说认一力字号的来由是安海之父安良田所起。因安良田信仰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是万能的”,“真主的力量大无边”,“唯一的是认主独一”。从这个意义出发,从三句话中抽出“认一力”三个字为名,沿用至今。

半个世纪以来,虽然店主、店堂几经变迁,但“认一力”的声誉却经久不衰,尤其是传统名吃——“羊肉蒸饺”,不仅保持了特有的风味,而且在几十年里,经过不断改进,质量有明显提高。1957年羊肉蒸饺被誉为太原市十大名吃之一。

老鼠窟元宵
80多年

老鼠窟元宵原名“恒义诚甜食店”,由于地处钟楼街“老鼠窟”巷要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店”著称。 2009年,备受龙城市民喜爱的地方名吃“老鼠窟元宵”入选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原“老鼠窟”的元宵,有“味压群芳、誉冠并州”之美称。走过近百年历史的“老鼠窟”一直保持自家店铺的特色,在元宵馅的品种上秉承了当年风味,主要有芝麻、桂花、玫瑰、花生四种味道。

该店创始人申友(乳名三货)原籍太原市松庄村,家境贫寒,十六七岁就给人家打短工。1928年,年仅18岁的申三货先后在按司街(现高等法院门口)、钟楼街等地摆摊设点卖元宵。


杨记灌肠
估计四、五十年

杨记灌肠,也是太原的老字号了。属于山西比较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灌肠,也是太原人爱吃的一道美食。细腻爽滑,细品有荞麦淡淡的香味。

郝刚刚羊杂割
20多年

羊杂割,是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在太原最著名的羊杂割店就是“郝刚刚”。 郝刚刚羊杂割是由一个叫郝刚刚的太原人创办,如果从他在鼓楼出摊专卖羊杂割算起,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郝刚刚的头像就印在“郝刚刚”招牌上。


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


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其母庄圣太后染疾,曲沃名医许国桢为其诊治痊愈,成为忽必烈之母的宠信御医。许母韩氏善主厨,随其子侍奉庄圣太后。韩氏见蒙古人吃羊肉,弃下水甚感可惜,即将羊下水拾回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尝后,赞誉不止,即赐名“羊杂酪”。从此逐渐流传,成为民间风味小吃。至今,太原的大街小巷有无数家的羊杂割店。


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太原大事件
微信公众号:tydsj03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