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的六种名食

 yzsr273 2019-05-15
 

太原地区曾经广泛流传着一首关于太原名吃的歌谣,其谣曰:

  宁化府的陈醋,六味斋的酱肉;
  认一力的蒸饺,清和元的头脑;
  老香村的甜糕,老鼠窟的元宵。

  这首歌谣道出了当时名扬省城的六种特色食品及其店名。那么这些店家又是如何起家的呢?他们生产的特色食品又是怎样誉满省城的呢?

  宁化府的陈醋

  宁化府,原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济焕(宁化王)所居的王府而得名。当时,宁化王府内有个做醋的小作坊,所产的醋品专供皇室食用。明朝灭亡之后,醋品便流落民间,因其醋质优良,食用价值极高,一时声名远扬,于是作坊的管事便将其取名为“益源庆”。“益源庆”生产醋的主要原料是晋中、忻州一带的优质高粱和晋西北一带的小豌豆,所采用的酿造方式是固态发酵工艺。他们生产出的新醋并不马上上市,而要经过一年多的夏伏晒、冬捞冰等工序,使其蒸发水分,然后再采用熏醅增色加香,使其成为成品,故曰老陈醋。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生产出来的陈醋不仅具备香酸甜绵等特点,而且色泽棕红,美观好看,就是存放10年也不会变质发霉,所以深得百姓的喜爱,成为名扬全国的优质醋品。

  六味斋的酱肉

  据民间所传,六味斋的始祖原为北京的“天福号”,曾以生产的酱肘子闻名京城,打进皇宫,成为清廷的皇家食品。1938年,“天福号”的一位师傅名叫盛荣广的来到太原,便在达达巷27号开设了一个“福记六味斋酱肘鸡鸭店”。该店所生产的酱肉大多选用新鲜的猪、鸡、鸭肉做原料,经过酱煮等工序后制作而成。特别是酱煮的老汤,配料精致、味香浓烈,因而做出的酱肉香而不腻,美味可口,不久便风靡并州,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食品。

  认一力的蒸饺

  认一力饺子馆位于桥头街上,是1930年自保定来并的回民安良田先生开设的,其著名产品便是“牛肉蒸饺”。据说,该店所需的牛肉是绝对新鲜的,几乎全是店家亲自精选壮牛、看着宰杀而来,有时为了保证肉质鲜嫩,还要把一定数量的活牛买回来喂养,到时现杀现卖。另外,在制作蒸饺时,他们也是选取上等面粉、蔬菜、佐料、调味等加以特殊处理,使其蒸饺皮薄、边小、馅大、味浓,既不开口,又不露馅,而且现蒸现卖,从不回笼,保证顾客吃的都是新鲜的食品。优质的食品加上诚信的商德使他们很快便誉满省城,成为太原的名优特产。

    清和元的头脑

   “清和元”的老店始于明代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原是南仓巷中段的一个专卖羊杂汤的小店,生意并不兴隆,但因店主忠厚老实,诚信待客,仍能维持生计。后因清初名人傅山先生多次光顾,感其店主恩德,便将其为母亲调养滋补身体的专用食品“头脑”的配方提供给店家,并为这个无名小店题写了“头脑杂割清和元”的牌匾,从此生意渐渐做大。该店所产的“头脑”,是由黄芪、良姜、羊肉、黄酒等八种原料配制而成,兼有酒、药、羊肉多种混合香味,颇具食疗价值。

  老香村的甜糕

  甜糕,即糕点的俗称。“老香村”老店创办于1927年。当时太原有家名为“谷香村”的商号,也是做糕点一类的食品的,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店内的几位河北籍师傅不忍就此离去,他们便集资盘下此店,为了能使生意发达,财源茂盛,便仿效上海的一个店名,起名为“上海老乡村”。新店创立后,几位师傅经过精心研究,充分吸取了外地糕点的一些特色,又结合本地市民的口味,相继推出了多种糕点,如精桃酥、牛舌饼、太师饼、云蜜糕等。这些产品用料讲究,色泽鲜艳,皮薄馅重,香甜油润,上市后很快便赢得了太原市民们的青睐,成为具有太原特色的食品。

  老鼠窟的元宵

  “老鼠窟”本是一个小巷的名称。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有一个名叫申友的小商贩,整天挑着担子在钟楼街一带叫卖元宵等甜食一类小吃。由于他的元宵做工精细、用料讲究,馅大皮薄、面软个大,香甜味美,深受顾客的喜爱,于是他便把摊点固定在人来人往的老鼠窟巷口,现做现卖。为了能让顾客记住他的元宵,他在包装上附一张印有“申记元宵,老鼠窟口”的广告纸,让顾客带回家去。随着他的元宵的走俏,“老鼠窟的元宵”享誉太原。到1937年,生意火爆后的申家又盘下巷口的“恒义诚肉店”,保留了“恒义诚”字号,但仍做元宵生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